饮食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一部分,不同季节有相应的食物种类可供食用。因此,饮食应随外界四时气候递迁而有相应的区别,寻求适宜的食物以养生保健,这也是吃的一大学问。
1.春季食养 中医养生学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所谓减酸益甘,是指春季要少吃酸味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此外,春时阳气升发,在饮食上可选用葱、葵、麦、豉、枣、花生等,以扶助阳气,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品。
2.夏季食养 夏季,人体的消化功能薄弱,最好少吃一些油腻厚味的食物,宜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西瓜有良好的清解暑热作用,可以多吃些;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应常备之。夏季是蔬菜的旺季,多吃西红柿、黄瓜、扁豆、莴苣、茄子等,对身体有好处。但夏季湿热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盛夏季节,还应吃些大蒜头,以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3.秋季食养 秋季,各种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瓜坏肚”。无论是西瓜、香瓜,还是哈密瓜,都不能恣意多吃。秋季气候干燥,为了避免燥邪的侵袭,故饮食的调整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多吃些柔润的食物,如芝麻、乳品、糯米、蜂蜜等。
4.冬季食养 冬季,气候严寒,应多吃些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等。在调味品上,要多吃些辛辣之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冬季蔬菜品种不多,应尽可能多吃些绿色蔬菜,如青菜、油菜等。
营养学家建议我们一种保持好心情、好食欲的方法。这就是:让季节来引导自己的食欲。
(1)春天: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变好。即使天气转好,被冬天的阴冷所影响的人体还是很脆弱的。我们预先就要保证身体的强健。如果人体一天不能保证300克的葡萄糖,就会导致身体状况不好。为了不缺少营养,同时又避免暴饮暴食,最好选一些转化较慢的糖类食品(这样不至于发胖):小扁豆、燕麦片、通心粉及一些干饼干。增加蛋白质可选择鱼、乳制品、牛肉、鸡肉。
(2)夏天:阳光、高温、假期来临。这是一个从头到尾需要多吃水果和蔬菜的季节。为了在夏天感到有食欲,需要预先的准备。食欲大振是大脑的反应,但是餐饮的内容可以增强大脑的这个感觉。维生素B6和维生素C,跟酪氨酸、氨基酸一样,都参与生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者都能让人产生食欲。牛肉和奶酪与含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的食品一起,就可以产生酪氨酸。
(3)秋天:季节的转变伴随着人的生物节奏的转变。白天变短,时间调整,随着十月的临近,假期心情的轻松状态也渐渐远去。为了让生活保持好的感觉,我们该变化一下饮食习惯,选择一些含糖食品(糖、巧克力及含淀粉的食品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羟基色胺——一种定心宁神的激素的比重。30克的米饭(普通小碗的一半)就可以使羟基色胺含量达到一次峰值。我们同样还需要摄入锌,然而,大部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身体需要这样的补充,补充锌元素,可以吃一些牡蛎、奶酪、全麦面包、牛肉,当然还有牛腰、羊腰。
(4)冬天:从哪儿来的这么巨大的食欲,想吃肉类、热食、甜食?当然是冬季寒冷造成的!我们开始明白12月和1月的饮食需要了。当我们感觉不适,那就吃吧!然后我们的精神会好转,营养元素达到均衡。为了避免抑郁状态,尤其是用了口服避孕药的情况下,那就要摄入镁和维生素B6。香蕉、谷物、鲑鱼、鸡肉、牛肉、鹅肝、绿叶菜、奶制品等都是维生素B6的来源。至于镁,所有的谷物、水果、干蔬菜等等都能让我们吸收到镁。
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偏热偏寒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一年四季气候不同,饮食也应有所差异。①干燥偏寒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20℃):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干燥偏寒天气下,“燥邪”易伤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皮肤干燥等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番茄、豆腐、菱角、银耳、鸭肉等,而应多饮些开水、蜂蜜水、淡茶、豆浆等,并适量多吃些水果,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②干燥寒冷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低于5℃):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如蛋类、禽类、肉类,而烹调宜多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当然,在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同时还要适当吃些“热性水果”,如橘、荔枝、山楂等。③其他适宜天气(空气湿度50%左右,气温20℃左右):此时可供选择和搭配的食品较多,可以性味偏中性的食品为主,兼顾个人的饮食爱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