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候影响心情及健康

气候影响心情及健康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辛格说,人体有随时对变化做出反应的功能,而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气候的变化不但可以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较大影响。温度超过34℃时,不仅使人大汗淋漓,酷热难忍,而且心情焦躁不安,极易做出过激行为。特别是神经官能症病人,此时情绪波动极大,失眠症加剧。抑郁症的病人病情恶化,甚至出现冲动行为。气候影响情绪,情绪又必然殃及健康。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天气变化确实会影响健康,美国《发现》(Discovery)月刊的一篇报道还指出,至少3家美国的气象公司准备投资做“气象与行为预报”的生意。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气候对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加拿大Laurentian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波辛格就是其中一位。波辛格说,不少病人在太阳风暴来临前几个小时就开始有感觉,如果是晚上,会有隐隐头昏或者刺痛的感觉,“而这不过是很微弱、很微弱的磁场”。他以“小到电脑桌前”的电磁波对学生进行实验,发现学生确实会有警觉性降低、昏昏欲睡等反应。其他科学家也证明,心绞痛、牙痛等疾病的发作与气候的变化有关,例如膝部关节炎在天气转阴之际痛得特别厉害,科学家经实验室证明,气压降低、湿度升高会使病人的关节累积更多的液体,发炎的情况变得更严重。当然,大家凭常识判断也明白过冷或过热的天气对老人和儿童都很危险,但是天气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难于精确测量。《发现》月刊的总编辑Stephen Petranek就说,我们总不能把许多人绑在测量仪器上,等待天气变化。不过,从“生物气象学”的角度看,人体仿佛是一部巨大的探测器,有办法分辨气候的变化,例如控制血管伸缩的神经系统,对空气中很细微的电流变化都会有反应。中医对节气和时辰的变化也特别敏感,认为重要节气或子午卯酉(11点到13点、5点到7点)是年老体衰的人最应当心的时候,查一下死亡记录,还真有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出问题。波辛格说,人体有随时对变化做出反应的功能,而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

气候的变化不但可以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较大影响。环境温度对人的情绪影响最大,使人心情舒畅、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0~22℃;学习和工作效率高的温度是18~20℃。温度超过34℃时,不仅使人大汗淋漓,酷热难忍,而且心情焦躁不安,极易做出过激行为。若环境温度过低,人们又会萎靡不振、缩手缩脚。当室内温度降到10℃以下时,人有沉闷、情绪低落之感;低于4℃时,将严重影响思维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时候很容易出差错甚或出事故。风对情绪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干热风使人反应迟钝,常常表现为犹豫不决,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波兰一位学者观察到,每遇大风天气,某地的居民和旅游者除发生头痛、心慌、胸闷、四肢无力以及旧病复发外,心理活动也出现明显障碍,许多人坐卧不安、心烦意乱,家庭纠纷、邻居摩擦不断发生。浓雾弥漫的阴天影响人的思考和敏捷,计算效率会明显低于晴天;阴霾天气可使人感到心情沉闷,抑郁不欢,晴空万里则使人心情愉快,神情爽朗。气压同样也影响人的情绪,低压大气出现时,人会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特别是神经官能症病人,此时情绪波动极大,失眠症加剧。抑郁症的病人病情恶化,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精神病病人在大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抽搐;在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或者是风雪迷漫,浓雾重重时,不仅可使精神病病人出现焦躁不安,冲动伤人,或者消极自杀,还可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等。低气压还是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高的诱发因素。气候影响情绪,情绪又必然殃及健康。如前所述,血压、中风、心脏病、溃疡病、糖尿病、癌症、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都绝对与心理因素有关。当人的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人体可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升高或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因此,人体较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时,就会诱发脑血管病。如果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再加上情绪紧张便很容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等危及生命的疾病。除此以外,医学研究还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月经失调与情绪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人在气候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活,情绪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要具备控制情绪之能力。这就要求人们不断有意识地加强适应性锻炼,增强精神和体力上的适应或应变能力。要从了解天气变化入手,合理安排好每日的工作和休息,保持稳定情绪,确保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