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季饮食与药物的调补

夏季饮食与药物的调补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视精神养生。引起疾病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日光等,这些因素或单独“行动”,或综合对人体发起“侵袭”,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引起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功能失调。要穿宽松、透气、散热、散汗性能强的衣服,以保护皮肤不受烈日照射。夏季酷暑天气,野外工作时还要注意防止日射病。

1.夏季的气候特点及相关养生常识 夏季,是指我国农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即农历4月份、5月份、6月份。起于农历立夏,止于立秋

(1)适应夏季气候:夏天艳阳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气交合,是万物繁荣,茂盛秀美的季节。人们适宜晚卧早起,不要对气候炎热产生厌恶,应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气色秀美,使体内的阳刚宣发于外,保持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适应夏季的气候。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必然削弱人体适应秋天的能力。

由春过渡到夏,人体已经适应了春温的气候,为适应夏季气候做了准备,这是有利的条件。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这时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往往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人体要全面适应夏季气候,就必须做好保健,增强体质,以提高人体适应能力。

在夏季,气温常在37~39℃之间,高达40℃,大大超出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人们生活在如此高温的季节,只有适应了,才能安然地度过高热的夏季。夏季暑热为阳邪,易伤人之阴,阴伤则病。病势急速,病程短,多有壮热,面红目赤,口渴心烦,甚者狂躁、谵语、昏迷。人体的内热向外排泄是靠出汗泄热的,气温在28~30℃时,人体内热就能顺利外泄。如外界温度超过了34℃,出汗受阻,体内大量内热蓄积,很容易中暑。只有体质强健了,并能适应这种高温,能够散泄内热,就不会不受外热的侵侮而致病。体内调节功能不因外界高温而失职,能够调节心肾,不使心偏盛肾偏衰,就能保证身体健康。

(2)注意精神调摄:夏季万物处在蓬勃生长时期,天、地之气交合,人体内阳气旺盛,故夏季精神调摄,应合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恬静愉快的心境,神清气和,“无厌于日”,切忌发怒,使体内阳气得以宣泄。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要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著名古代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祖国医学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冬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视精神养生。《医书》中记载:“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所以,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夏天,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这样既使人们心旷神怡,又可以锻炼身体。

(3)注意起居休养:

①《素问·四气调神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是人体心火旺盛、肺气衰退的季节,起居方面应注意稍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因为夏季太阳升起得早,清晨空气新鲜,起床后可到室外参加些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

②而中午气温高,为保持充沛的精力,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应适当午睡,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③夏天暑热熏蒸,使人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晚上不可贪凉而卧于露天、凉台及树阴下,更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风扇,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一般不宜超过5℃。

④在衣着方面,由于天热多汗,衣服应选浅色、透气性能好的面料。衣衫要勤洗勤换,以免久穿湿衣、汗衣,刺激皮肤,引起多种疾病。刚晒过的衣服不可即穿,轻的可能会引起汗斑,重的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

⑤盛暑酷热,冲凉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15~25℃的凉水每天淋浴一二次,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而且还能物理降温,有消暑防病作用。此外,凉水冲浴可以刺激皮肤感受器,提高神经、肌肉的紧张力,以消除疲劳。

(4)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夏季经常参加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研究发现,夏季经常参加锻炼者,其心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比一般人要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夏天的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可选择公园、林阴道、湖边、庭院等空气清新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拳操为好。若家居临近江河湖海者,还可游泳,戏水弄波,与浪花共舞。夏天一般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过,不仅伤阴,而且也损伤阳气。

(5)预防中暑:高温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减退,心脏供血轻度不足,常常危及人们的健康。人类对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婴幼儿及老年人适应能力最差,10岁后开始增强,最强期在20~40岁之间,导致老年人死亡率增高的天气,几乎都是最高气温超过37℃时。引起疾病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日光等,这些因素或单独“行动”,或综合对人体发起“侵袭”,通过人体的皮肤、黏膜、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引起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功能失调。盛夏高温季节最容易发生中暑。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发生中暑;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如出汗过多,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盐类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容易发生中暑。

预防中暑很重要,外出时要根据自身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太疲劳;人体疲劳,抗暑能力降低,就容易中暑。烈日下要使用遮日的凉帽和凉伞。凉帽要选择透气、散热、通风性能好的,凉伞也要选择散热好的。或者可手持大点的羽毛扇。此外,还要带防暑药,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六一散等。要穿宽松、透气、散热、散汗性能强的衣服,以保护皮肤不受烈日照射。

(6)认识并预防夏季多发疾病的发生:夏季气温不但适合于细菌和某些病毒繁殖,还使土壤中的寄生虫卵易于发育,而且也是蚁、蝇繁殖季节,暑天人们又爱吃生冷食物,食物容易变质,这时就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肠炎、菌痢、伤寒和肠道寄生虫病。夏季酷暑天气,野外工作时还要注意防止日射病。

初夏时节,潮湿的气候里,汗水不能被空气完全吸收掉,汗水聚集在皮肤表面,引起体温升高,使机体的热平衡受到破坏。在黄梅天,有心绞痛、心动过速、胃炎、风湿等疾病的人容易发作。湿热天气里,人体出汗较多,化脓性皮肤病和真菌病明显增高,手癣、脚癣、体癣也容易活跃起来,如果不注意个人皮肤卫生,就易发生疖、痈和脓疱疮。头发因吸收过多的水分而伸长25%,弯发更加弯曲,直发萎蔫。在潮湿的季节里,人们易患头痛、溃疡、皮疹,眩晕、腹痛、胸部疼痛、抽筋、视觉障碍等病症。潮湿时人常感到沉闷,会对血压、血沉、尿量等产生影响,出现沮丧、抑郁情绪:儿童常表现易哭、吵闹或叫喊。

(7)认识和面对热浪病:近些年以高温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异常气候已成了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热浪是指在炎热的夏天里所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即最高气温在35℃以上,持续10多天甚至1个月的酷暑天气。每年自6月份开始,热浪就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猖狂活动,直到9月中旬才平息。每当高温高湿的热浪袭来之时,就会有不少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面对滚滚热浪,要谨慎小心行事。

由热浪引起的疾病称为热浪病,可分为日射病与热射病两种。日射病多发生在干热型热浪天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穿透颅骨进入大脑,导致脑细胞组织内温度骤然上升,以使脑神经受到损伤,其主要症状是病人自觉剧烈头痛、头晕、耳鸣、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悸等。干热型热浪与湿热型热浪均可引起热射病的发生。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热浪的侵袭刺激下,皮肤温度突然升高,使得皮肤散热功能降低,体内余热不但不能被迅速散发出去,外界环境热辐射中的红外线与紫外线反而会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致使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继而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口干、发热、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衰竭、血压升高、局部肌肉痉挛等症状。发生热浪病后应让其立即到气流通畅、阴凉遮阳的地方平卧休息,并给予大量饮水,冲洗温水澡,也可以先冲温水之后再冲凉水,这样有利于迅速降低体温。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效果不理想或症状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人们应如何面对热浪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关心天气预报,了解气象和气候情况,尽量不要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逗留,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应在阴凉处避暑。需要外出时应戴宽边帽、打遮阳伞、穿长袖衣,以防热浪直袭身体。夏日要应逐步适应高温天气,特别应注意热浪初来的2~3天的危险期。②夏季宜穿着质轻、宽松、色浅、能反射热和阳光的舒适的夏服,选择易吸汗、透气性能好的面料,衣裤每日至少要换洗1次。③要喝大量的水,特别是热浪持续很长而大量出汗时,应适当增加食盐量;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多饮用淡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防暑降温。④保持居室通风、清静,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午间要休息1小时。⑤家中准备一些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以预防热浪病。

(8)注意防止受凉感冒:夏日炎热,夏夜闷热,此时不要因为怕热贪凉而露宿在外,因为深夜冷露侵入,易使人受凉而患感冒。晚间乘凉,时间也不宜过长,睡觉时不宜长时间吹风扇。在有空调的房间,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可在树阴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太长。贪凉过度、彻夜露宿,或电扇不离身,或长时期呆在空调房内,这样的消暑降温的方式均是夏季养生的大忌,对身体健康不利。元代养生专著《摄生消息论》中指出:“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宜受风寒湿邪侵袭。如果不注意养生,人体气血虚弱,再遇外邪侵袭,很容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

一般认为,感受风寒是冬天的事,夏日高温之时纳凉露宿犹恐不及,又怎会有风寒感冒呢?其实,这正是认识上的误区。盛夏酷暑,外界温度高,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了保持身体温度的平衡,就要不断向外散热,使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汗腺敞开,以排汗降温,中医称这种现象叫“腠理流泄,卫阳不固”。由于夏季炎热,人们睡眠较差,食欲不振,容易疲劳等原因,使本身抵御外邪的能力降低,容易着凉。夏天感冒多数是夜间睡觉时开窗、开电扇或室外露宿或突遭雨淋受凉所致。这就是祖国医学中常说的“虚邪贼风”乘机而入的缘故。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是怕冷、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酸楚、乏力无汗等,治疗应该以疏散风寒为主,可以喝点热姜汤、红糖茶或午时茶。如果伴有咽喉疼痛、高热,这就是风热感冒,也称“热伤风”,当用疏风清热解表的感冒冲剂或银翘解毒片。如果夜间腹部受凉,有腹痛、恶心、头昏、头重等症状,需用温化寒湿的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治疗。

夏夜着凉虽是小恙,但有时也会并发扁桃体炎、气管炎、关节炎,甚至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出现严重疾病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为好。

(9)防止过度日光照射: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自然也就不会有人的健康。应该认识并防护好夏天的阳光。日光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日光对人体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日光能杀菌,使污染的大气氧化,具有清洁大气的作用。紫外线可杀灭细菌病毒,可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有助于控制和杀灭皮肤表面的有害细菌,还能使皮肤中的黑色素原通过氧化酶的作用转变为黑色素,使皮肤色素沉着,起到保护皮肤和防止内部组织过热的功效。此外,紫外线还能刺激血液再生,增强机体包括皮肤的免疫力。红外线对机体,主要有加热性能。长波红外线一接触皮肤就被吸收而产生温热效应。短波红外线有较强穿透力,可使深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和充血,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

但过度暴晒是有害的。日光皮炎和日光疹是夏季的多发病,但无伤大雅。另一类非炎症性日光损害,如日光性角化症、日光性肉芽肿等病属于增生性的,一旦失控就可能癌变。过度日晒也是良性色素痣转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诱因。紫外线可诱发出多种动物肿瘤(皮肤鳞状与皮癌、纤维肉瘤等)。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丧失弹性,表皮粗糙,过早地出现皱纹,久而久之,能导致皮肤癌。同时,紫外线不仅可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由于免疫系统遭到干扰,它还能妨碍宿主摧毁癌细胞。此外,紫外线全身照射对机体的特异免疫反应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光能激发或加重红斑狼疮,使多数病人对紫外线过敏,经阳光暴晒后皮疹增加,病情加重。另外,炎夏季节的强烈阳光照射还可使人体过热,引起中暑。因此,阳光的作用有利有弊。紫外线-B的能量很大,可以射透皮肤内部,容易导致毛细血管充血,还能破坏蛋白质,损伤真皮弹性纤维,使皮肤缺乏弹性,因此,防止光辐射,实际上是指防止紫外线-B辐射。紫外线-B是通过大气中的臭氧层照射到地面的,当太阳处于斜射方向时,穿越大气臭氧层照射到地面上的中波紫外线最多、最强,这段时间大约是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之后。尽量避开这段时间的太阳光对减轻和减少光危害有实际意义。光敏物质或光感物质能诱发或激发光敏反应。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不晒太阳,不大可能,但尽量少晒是不难做到的。可是,一旦沾上光敏物,仅是一般性地接触日光,也可能发生强烈的光敏反应。先天性光敏者为数不多,而光敏物质激发的光敏反应却时有所闻。曾有光过敏病史者、过敏体质者、近期内户外活动频繁者,要更加警惕,尽量不接触、不服用或食用可能的光敏物质。

2.夏季人体的生理代谢状况及需要预防的疾病 夏日酷热多雨,气温、气压和湿度均有所改变,暑气易乘虚而入而致疰夏、中暑等病。《黄帝内经》已有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炎热,人若正气素亏或因劳倦太过,耗伤津气,则暑热之邪乘虚入侵而发病。进入7月份,人们普遍感到天气闷热难耐,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北方夏季的极端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6月中下旬,可为什么人们感到7月份要比6月份热得多呢?原来,人体对热感的反应不但与温度有关,还与湿度有关系。所谓“湿度”,指的是空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距离饱和的程度,用相对湿度百分比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水分蒸发越快。任何气温条件下,潮湿的空气对人体都是不利的,尤其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相对湿度越大人体越感到不舒服。当气温高于28℃,相对湿度大于80%时,体内的汗液不能迅速蒸发散热,就会感到不舒服。若连续几天闷热天气,可能会出现憋闷烦躁、头晕乏力等症状。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对人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夏季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40%~50%。据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2个小时,在70℃的高温中能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但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个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由此可见,湿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当气温和湿度达到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超过人的忍耐极限时,便会造成死亡事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特别要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和湿度预报,以便做好防高温工作。工作环境和居室,可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1)预防疰夏和中暑:

①夏天由于气温过高(30℃以上)、湿度过大(65%以上)时,人体通过皮肤表面蒸发的水分大于内分泌的水分,出汗过多造成热平衡紊乱。此外,温度和湿度过高时,人体胃的蠕动次数明显减少,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平衡的破坏,出现身体酸软无力、食欲不振、头昏、胸闷等,并见不规则发热、出汗多、口淡口甜、黏腻不爽等,俗称“疰夏”,以芒种、夏至、小暑为发病高峰期。为预防疰夏,应从立夏开始预防,使室内通风凉爽,湿度适宜,增强体质,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饮食清淡、营养合理、调气养神。减食量、少油腻、减轻胃肠负担,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预防疰夏的主要措施,同时也可服些健脾益气、芳香化浊的中药,加以预防。

②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烈,如果暴晒过久,热射线可穿透人体毛发、皮肤、颅骨,直接影响脑膜和脑细胞;或者天气潮湿闷热,汗液排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使余热大量积蓄,引起中暑,表现为身热烦躁、呕吐、大汗或无汗,甚则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昏迷不醒。预防措施是:在夏季要科学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宜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奔走;在生活、工作场所,要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降温措施,如电风扇、空调设备等,以预防中暑;同时要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家里应备些防暑饮料和药品,如西瓜、绿豆汤、芦根汁、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2)预防胃肠道疾病:气温对消化液的分泌与胃肠功能有明显影响。高温能抑制胃的运动功能,抑制胃液的分泌,也能抑制胰腺和肠腺的活动。故高温下人的消化功能降低,出现食欲减退。

夏天由于痢疾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中所携带的病菌——痢疾杆菌,通过水源、手、食物、苍蝇及用具、饮食传播,经口感染,引起以结肠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肠道传染病。病人多有菌痢接触史或不洁饮食史。

夏季,苍蝇大量孳生繁殖,从产卵到孵化成蝇,1代只需10天时间。苍蝇浑身粘满细菌,据报道1只苍蝇体表可带1 700万个细菌,通过苍蝇在食物上爬行,可使食物沾上无数病菌;人们吃了被苍蝇污染的食物,很容易得病。夏季是瓜果成熟的旺季,人们喜欢吃瓜果,而且一般都是生吃,未洗干净或未经消毒的瓜果,皮上病菌很容易侵入人体而得病。不注意饮水卫生,喝生水,会把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的病菌喝到肚里而使人发病。所以夏季要重视饮食、饮水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认真做好饮水消毒,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的瓜果蔬菜要洗干净,最好是去皮或消毒,同时防蝇、灭蝇,防止“病从口入”,有肠道传染病者及时医治。

(3)预防食物中毒:高温下,食物容易变质、变味,且被细菌和细菌毒素污染后,食入人体便会引起中毒。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沙门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可直接使人生病。这些细菌耐热性不强,56℃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1分钟即可杀死这些细菌。在食物上生长繁殖时产生细菌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肉毒杆菌、韦氏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肉毒杆菌、韦氏杆菌毒素的耐热性稍差,但80℃加热1小时即可将毒素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耐热,100℃加热1小时尚不能完全破坏,115℃高温加热3分钟方可破坏,因此破坏这种毒素必须使用高温。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在奶制品、米饭、大豆等含糖成分较多的食物上生长繁殖,5~6小时即可产生大量毒素,由于这种毒素难以通过正常的加热方法破坏,食之必然中毒。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毒素耐热性也很强,因而被认为是剩米饭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新致病原。

此外,椰毒假单胞酵米面菌亚种可引起酵米面中毒和变质银耳中毒,空肠弯曲菌等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嗜盐菌又称副溶血性弧菌,它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各地都有,尤以沿海地区较为严重。由于嗜盐菌在海产品中较高,若吃了没有煮透的蚬肉、蛤蜊、蛏肉、蚶肉或生吃泥螺,均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嗜盐菌在高温下难以存活,只要将海鲜煮熟煮透,隔顿海鲜加热煮透食之,就不会出现中毒。

要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制作凉拌菜的原料必须洁净消毒;厨房用具必须严格做到生熟分开,保持清洁;不吃变质食品,熟肉食品要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减少污染;食用海产品必须煮熟煮透。

(4)预防皮肤病:高温和高湿度环境及汗水不易蒸发、散热机制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汗液排除不畅,潴留于皮内引起汗腺周围发炎。当皮肤的汗腺导管被皮肤的角质和死亡细胞阻塞时,汗腺内的汗液会胀破汗腺导管壁流入周围组织,引起组织炎症,有时还伴感染,形成红色水疱样热疹,伴有针刺样疼痛。有时因瘙痒抓破皮肤后,发生化脓性感染,影响身体健康。痱子大多发生于夏季,肥胖儿童更为常见。预防痱子的发生,要尽量减少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时间,注意通风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宽松透气等,小儿及产妇尤其需要注意。

高温、高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汗腺排泄、分泌障碍,导致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或汗腺发生化脓性感染形成痈,或多个疖融合成痈。多见于皮肤较厚、皮脂腺较丰富的颈部、背部。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及其附属脂腺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先出现小硬结,后成红白色脓肿,即称为疖,多见于富有脂肪腺的头、面、颈、背、腋下和外阴等处。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真菌可以进行大量繁殖,温度最能影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浅部真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2~28℃,其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湿度,最佳湿度因菌种而异,一般真菌在中等湿度环境里生长较好。浅部的真菌病称为癣。因此,长江以南在梅雨季节或夏秋季由于天气温暖潮湿,适宜真菌生长繁殖而更易生癣。引起癣的真菌常见的有十余种,不同菌种感染不同的组织和部位,可产生不同的表现,头癣常由黄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断发癣菌或紫色毛癣菌所致,而手、足、体、股和甲癣等多由于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引起。

(5)预防心血管疾病:又闷又热又湿的黄梅季节(春末夏初梅子黄熟,连连下雨,空气潮湿的这段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感觉胸闷气短,而冠心病病人更容易发作心绞痛。主要原因是黄梅季节气压较低,就好像人爬到高山顶上时氧气稀薄,容易发生冠状动脉供氧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绞痛。此外黄梅季节湿度大,常常是毛毛细雨,地板墙壁潮湿不干,因此人体就不易通过出汗蒸发来散热,故常感闷热不适。冠心病病人稍稍活动就容易发生心肌需氧明显超过冠状动脉的供氧量,从而诱发胸闷和心绞痛。预防须注意保证休息和睡眠,防止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居室通风、干燥,甚至使用药物加以预防。

(6)预防关节不适:黄梅季节(梅雨季节),每当下雨或阴天,气温下降,气压降低,湿度增高,人体在受到寒冷和潮湿时,对疼痛的耐受力就会下降,关节炎、软组织扭挫伤者,局部疼痛症状就会加重。天气的变化,还可以引起关节腔内压力改变,也是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重视锻炼,增强体质,避免不必要的受寒受湿,注意保暖,或加强局部膏药治疗。

(7)保护眼睛健康:夏季太阳光线强烈,户外活动时会感到阳光刺目,很不舒服,可使眼睛受到很大的损伤,且刺激时间越长,损害越大。许多视力方面的问题都与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关。如果反复暴晒在阳光下,能够引起角膜、晶状体的损害,甚至多年后还会发生视网膜的病变。研究表明,延长暴露在紫外线的时间能够引起白内障、角膜损伤。眼睛暴露在太阳光下的时间太久能够引起中心视网膜的病变,并使人们的中心视野出现盲点。白天晒太阳较多时,有时夜间醒来会感到眼睛疼痛,这是因为角膜被紫外线烧伤了,其性质与皮肤被阳光灼伤是一样的。为了保护眼睛,夏天最好配带太阳镜,镜片大者更佳。效果最好的是带反光的偏正镜,其次是能滤掉紫外线的涂料镜片,以灰色较好,再其次是茶色,最其次是绿色。

(8)预防小儿夏季热:夏季由于气候炎热,小儿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差,故自盛夏起,5岁以下的幼儿常出现小儿夏季热,发热持续1~3个月,要注意室内通风、凉爽、宽敞,以降低室内温度,积极预防。

(9)预防毒虫咬伤:夏季蜂、蜈蚣、蝎、毒蛇等外出活动增多,野外活动者,容易受到毒虫咬伤,故须积极预防避免,但如果被蜇伤,轻者仅有局部红肿、痒痛等症状者可用10%的氨水清洗,或用清热解毒药重楼、半边莲、甘草等局部外敷。重者有全身中毒症状,需到医院进行治疗。

3.夏季的调补原则

(1)夏天出汗多,散热快,能量消耗也大,机体的营养需要量比平时增加。

夏季暑气当令,人体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调摄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催人食欲。夏季可适当多吃些新鲜瓜果、蔬菜及鱼、虾、瘦肉、蛋、豆制品等,还可经常吃些藕粥、莲子粥、荷叶粥等,使机体能够得到全面足够的营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暑天出汗多,散热快,能量消耗也大,机体的营养需要量比平时增加。科学家建议,在30~40℃的气温下,每增加1℃气温应增加能量供给量的0.5%。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汗液中含氮物质及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的丢失,故应适当增加摄入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以及时补充机体的损耗。

(2)夏日宜适当多饮水,因盛夏出汗过多耗津伤液,除补充水分外更要补充盐分。

水是人类饮用得最多的一种饮料。人体失水占体重的2%时,人就会感到口渴,失水量达20%时就会死亡,人体每天约排出2 600毫升的水,因此,每天需摄入同样多的水分,以保持人体的水平衡。人体补充水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食物和饮水,一日三餐约可摄入水分800~1 100毫升,因而每日尚须饮水约1 500毫升。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饮水不足不能满足人体需求,但饮水不当同样也会影响健康。

盛夏季节最容易因出汗过多而耗津伤液,因此,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同时还应补充体内盐分,可饮些淡盐开水,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体内酸碱平衡,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力,防止热痉挛和中暑。西瓜能消暑利尿、生津解渴,可适当多吃些;绿豆汤、金银花茶有清热利湿、消暑解毒的作用,可驱除火热之气,能使人饮后顿感爽快,也可常饮;夏日多喝些温热茶水,最有利于消暑热调精神。

(3)宜饮清暑和补气生津的饮料。从事高温作业的应多饮乌梅汤,可用乌梅适量熬水,加入少量白糖做成酸梅汤,冷却后当茶饮用,不但酸甜可口,生津止渴,还可以加速胃酸分泌,增加食欲,并起防暑降温的作用。此外多食绿豆汤,或者绿豆、金银花、白扁豆、冬瓜熬汤,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果汁对人体有补益作用,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新鲜的原汁补益作用更好。这些新鲜果汁除富有营养外,还具有帮助消化、健胃开脾、提高食欲的功效,饮用时最好用温开水冲淡后再喝,以免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而引起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等。冷饮虽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含糖量偏高,又是冷冻之物,多食会伤脾胃,影响食欲,故不宜多食,更不宜用餐前食之。

(4)夏季饮食宜以清淡、苦寒、酸味、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

夏季饮食宜清淡、苦寒、酸味、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避免用黏腻碍胃难以消化的食物,勿过饱过饥;重视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夏季人体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且暑湿易造成脾胃虚弱,消化功能降低,饮食宜清淡、松软易消化,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的膳食为主,少量多餐为原则。而且要吃利水渗湿的食物,因为夏天酷热、高温,气温高,湿气重,侵入人体,水湿固脾,脾胃升降、运化功能障碍,就会积水为患,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能健脾,脾健而升降运化功能恢复,便可以行其水湿。因津液消耗过多,暑多夹湿,故应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宜淡补,食味甘性寒之品,过于苦寒之品反而伤阴,可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可以健脾,增进食欲。味酸的食物能收能涩,夏季汗多易伤阴,食酸能敛汗,能止泄泻,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吃醋可以开胃消食,散水气,杀邪毒。

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这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导致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夏季饮食宜注重选择绿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莲子、蚕豆、荞麦、大枣、猪肚、猪肉、牛肉、牛肚、鸡肉、鸽肉、鹌鹞肉、鲫鱼、乌龟、甲鱼、蜂乳、蜂蜜、鸭肉、牛乳、鹅肉、豆腐浆、甘蔗、梨等。

夏季人们喜冷食,但吃冷食必须注意卫生,不要引起肠胃疾病;必须注意消化,特别是老人、小儿,更应注意食用易于消化的冷食。必须注意冷食并非生吃,除少数可生吃外,多数的菜不宜生吃,生吃弊端多,有害身体,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导致泄泻、腹痛发生。

(5)夏天食大蒜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大蒜在我国民间药用和食用渐广,并深受劳动人民喜爱。至今在北方很多地方的农民,在农忙季节仍保留生食大蒜的习惯,用于防病健身。科学研究认为:大蒜所含的大蒜素和大蒜辣素,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都有杀灭之特效,所以大蒜有“天然广谱抗生素”的美称。大蒜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既能减少亚硝氨前体物的生成,又能从多方面阻断亚硝氨的合成,还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说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抗癌食物。研究证明,大蒜中所含的蒜精油、谷胱甘肽及硒、锗等多种抗癌物质,对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食管癌都具有预防的作用,间断性常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医学还证明,大蒜具有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德国教授纽特的实验结果证明,患者每天吃3克大蒜,4周后胆固醇显著下降,可以防止心脏血管阻塞,可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大蒜还有补脑作用,可以和维生素B1合成一种叫“蒜氨”的物质,其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比维生素B1还要强,使脑细胞更为活跃。大蒜还有刺激垂体、控制内分泌腺的功能,并可调节人体脂肪和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在降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方面有较好疗效;还有抵制放射性危害和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生吃大蒜好处虽多,但也不能滥用。凡脾胃有热,气虚血弱者,不宜多食;另外不要空腹和大量食用,以免使胃黏膜受损害;也不要长期食用,避免杀死肠内有益菌群,引起维生素B2的缺乏。肝炎病人更不宜多食大蒜,大蒜中的挥发油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引起贫血,不利于肝炎的治疗和康复;有肾、膀胱、心脏等疾病的病人在治疗期间,也应禁食大蒜。不要与蜂蜜同食;对皮肤损伤太大,最好也不要外用。

(6)夏季进补宜食鸭。《日用本草》中记载:鸭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夏季食用鸭肉可清暑滋阴、健脾化湿、补益虚损,实为夏季清补之佳品。但凡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腹部疼痛、腹泻清稀、腰痛、痛经等症状的人,暂不要食用鸭肉,以免加重病情。

(7)夏季饮热茶是一种降温防暑和调节情绪的好方法。美国《精神药理学杂志》登载的一项研究结果:饮用热茶会迅速产生一种生理情绪作用,并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研究人员令16名健康者分别饮用400毫升热茶水、咖啡和热开水后,对皮肤传导、血压、心率及皮肤温度做检查,还测定了唾液皮质醇,同时通过询问表收集了受试者情绪方面的资料。结果发现,各种热饮料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均有刺激作用,并可迅速增强皮肤传导,饮后10~30分钟即达峰值。但比较发现,饮用热茶远比饮用咖啡、热水的效果更佳,饮热茶引起的血管舒张反应比其他饮料要强。饮热茶者可降温1~2℃,且降温可保持15分钟左右,而其他饮料则无此效果。研究人员认为,热茶具有无以伦比的生理“反射”作用,其作用可产生两种效果:一是在热应激条件下(如高温天气、高热环境工作),饮茶会促使汗腺扩张,排汗畅快,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从而迅速“降温”;二是热茶有助于调节人体外周血管的收缩,因而具有很好的调节情绪作用,这对消除由暑天引起的烦闷、紧张等不良心理非常有益。

(8)夏天饮啤酒也颇有益处。

入夏之后,如果能喝几杯冰镇啤酒,既能消暑解乏,又可醒脾开胃。优质啤酒中含氨基酸高达17种之多。此外尚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等无机盐。啤酒花还使啤酒具有特殊的香味,酒花浸出物还有健胃、消食作用,并能杀死结核杆菌、葡萄球菌。啤酒内的二氧化碳有通气、清凉、消暑作用。一瓶啤酒可产生400~700千卡的热能,为中体力劳动者一天所需热能的1/3。由于其营养丰富,故被誉为“液体面包”。啤酒虽为低酒度饮料,但也不宜多饮暴饮。啤酒以水分为主,经常过多饮用会增加心肾负担。西方有些嗜酒成癖者,最后往往导致心脏变形肥大,医学上称为“啤酒心”。结石、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病病人也不宜饮用啤酒。

4.夏季的调补禁忌

(1)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膳食:油腻炙煿厚味之物,难于消化,而夏天由于天气炎热,进水量多,胃酸被稀释,加之汗液蒸发,胃内血流减弱,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降低,则更不容易消化油腻厚味之物,此时极易成痰、助热、生湿,故不宜多食。

(2)忌过多食用生冷之物,以免伤及脾胃,诱发疾病:冷饮(冰棒、蛋卷、冰淇淋、雪糕、冻奶)、冷菜、凉拌菜、凉粉等,属于夏天人们爱食的食品,冷饮可以及时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和盐分,既能消暑,又能防止尿液浓缩,降低肾结石、心肌梗死等病的发病率,但是大量进食冷饮会使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随之骤减,造成胃肠生理功能紊乱,发生腹痛腹泻。劳动或运动后体温升高,冷热刺激更强,且咽喉处于充血状态,过强的冷热刺激会引起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现象。过食或猛食冷饮时因冷饮刺激了口腔黏膜,使得面部三叉神经受到冷刺激而发生痛感,产生头痛;也会对牙齿构成威胁,产生牙酸、牙痛等不适。

凉菜、凉拌菜、凉粉易沾有致病细菌和细菌毒素,当食用过多时,胃酸和体液不能将其杀灭,于是就会出现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3)忌辛热、温燥之品:大辛大热、温燥的食物或补品夏季不宜,因为这些温热之品所产生的热量较高,如若夏季进食,本来外界气温就高,已不利于散热,而体内产热再增加,则机体不能尽快散热,食用后会产生烘热难当等症状。且温燥之品伤阴耗液,气温过高,汗液排泄过多,则口渴伤阴之症状更为剧烈。

(4)忌过多食用味苦性寒伤阴的滋补之品:苦味食品多含有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苦味素、苷类、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热除烦、抗菌消炎、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功效,颇合夏季人体所需。但是苦寒之品使用过多会抑制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食欲,苦寒之品利尿消耗阴液,进一步加重阴液的不足,故应适可而止。

(5)夏季食物易于腐败变质,忌食变质变味的食物:夏天气温高、湿度高,细菌及其毒素容易孳生,繁殖较快,苍蝇等传媒活跃,食物容易变质变味,食用之后易引起疾病。所以必须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6)忌过多饮用含气体的饮料及进水过多:碳酸饮料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或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经口进入胃肠,胃肠不能吸收气体,也容纳不了那么多气体,所以又从口腔中排出,这样二氧化碳从进入人体到排除体外的过程中带走一部分热量,饮用含气体的饮料有一定清凉消暑的作用。但饮用过多会冲淡胃酸,减弱胃酸的消化和杀菌功能,也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减少。其中所含碳酸氢钠也会中和胃酸,直接影响胃蛋白酶的产生,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饱餐后大量饮用可能引起胃破裂。出汗过多时大量饮用冰镇的碳酸类饮料,会使扩张的汗毛孔骤然遇冷迅速关闭,体温散发受到障碍,容易引起感冒和其他疾病。

(7)忌过多食用西瓜:西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消肿、减肥美容等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失利、喉炎、口腔溃疡等。但是西瓜毕竟是生冷之品,吃多了易伤脾胃。一次食入西瓜过多,西瓜中的大量水分会稀释胃酸,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大量进食冰箱放置过久的西瓜,还会刺激、麻痹唾液腺、味觉神经、牙周神经,损伤脾胃,引起咽喉炎等。

(8)谨防蕈类中毒:蕈类(如香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糖,有一定的降血脂、抗癌作用,且味道较好,颇受欢迎。夏天正是蕈类最多的时候,常有人因不慎误食毒蕈类而引起中毒。所以要注意预防,不熟悉、不常食的蕈类应忌食。

5.夏季不同体质之人的具体调补法

(1)气虚体质者:

药膳宜用:香菇鸡、五元补鸡、虫草鸭、龙眼肉粥、参枣米饭、人参菠饺等。

药茶宜用:玉灵膏茶、补中气茶、西洋参茶、人参莲子茶、生脉饮、黄精参芪茶、灵芝茶等。

药酒宜用:长生固本酒、三圣酒、人参天麻酒、人参首乌酒、虫草补酒、八味黄芪酒等。

(2)血虚体质者:

药膳宜用:二地鸡、蜜蒸鸡肝、虾子海参、四物肝片汤、血糯八宝饭、藕粥、十全大补汤等。

药茶宜用:益肝肾茶、桑椹蜜茶、益血升白茶、花生衣红枣茶、杞子菊花茶、芹菜红枣茶等。

药酒宜用:人参百岁酒、人参首乌酒、养神汤、熟地枸杞酒、二至桑椹酒、乌须酒、地杞血藤酒等。

(3)阴虚体质者:

药膳宜用:二地鸡、玉竹鸡、二母元鱼、洋参冬瓜盅、炖参肠、黄精炖猪肉、莲子粥、双耳汤等。

药茶宜用:西洋参茶、生脉饮、石斛冰糖茶、玉竹麦冬茶、玉泉茶、胡萝卜荸荠茶、菊花茶等。

药酒宜用:长生固本酒、黄精补酒、长生酒、首乌枸杞酒、菊花酒、橄榄酒、杨梅酒等。

(4)阳虚体质者:

药膳宜用:母鸡炖牛尾、三子鸡翅、肉苁蓉鸡肉羹、韭菜炒虾、煨牛鞭、胡桃粥、韭菜粥等。

药茶宜用:锁阳桑椹茶、灵脾五味子茶、人参胡桃茶、红糖姜枣茶、核桃奶露茶等。

药酒宜用:福禄补酒、滋阴百补药酒、灵脾血藤酒、醉虾酒、鹿茸虫草酒、雪莲虫草酒、红参海狗肾酒等。

(5)正常体质者:依据不同年龄进行调补。

6.夏季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调补法

(1)老年人:

主食宜选:米、麦、玉米为主加工、制作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

菜肴宜选:苦菜、青菜、豆腐、黄瓜、芹菜、苦瓜、茭白、鸡肉、鲫鱼、瘦猪肉、猪肝等。

药膳宜用:天麻汽锅鸡、二地鸡、京葱炒海参、重楼炖猪肉、冰糖银耳、三鲜素海参、绿豆粥等。

药茶宜用:乌龙消脂益寿茶、西洋参茶、青蒿麦冬茶、夏菊茶、杏梨饮茶、苦瓜茶、五汁饮、杨梅汤等。

药酒宜用:虫草田七酒、黄精酒、菊花酒、石斛山药酒、橄榄酒、杨梅酒等。

示例:

①早餐:牛奶或豆浆150毫升,包子适量或绿豆粥适量。

②午餐:米饭、清汤苦菜、番茄豆腐、苦瓜炒猪肝、二地鸡适量。午后加餐:梨1个。

③晚餐:绿豆稀饭、冰糖银耳、黄瓜鸡蛋汤、素炒茭白、重楼炖肉、宫爆鸡丁适量。

④茶饮:夏菊茶1壶。

(2)中青年:

主食宜选:米、麦、玉米为主加工、制作的食物,如米饭、稀粥、面条、玉米饭等。

菜肴宜选:苦菜、豆芽、黄瓜、芹菜、苦瓜、茭白、鸡肉、鸡蛋、鲤鱼、猪肉、猪肝等。

药膳宜用:莲子鸡丁、二地鸡、京葱炒海参、重楼炖猪肉、芝麻拌藕片、三鲜素海参、绿豆粥等。

药茶宜用:西洋参茶、青蒿麦冬茶、夏菊茶、苦瓜茶、鱼腥草茶、五味消毒饮、五汁饮、杨梅汤等。

药酒宜用:长生固本酒、黄精酒、石斛山药酒、枸杞地黄酒、橄榄酒、杨梅酒等。

示例:

①早餐:牛奶或豆浆150毫升,包子3小个或绿豆粥适量。

②午餐:米饭、清汤苦菜、番茄鸡蛋、素炒苦瓜、重楼炖肉适量。

午后加餐:西瓜适量或梨1个。

③晚餐:绿豆稀饭、凉拌黄瓜、青菜煮豆腐、芹菜牛肉、莲子鸡丁适量。

④茶饮:青蒿麦冬茶1壶。

(3)妇女:

主食宜选:米、麦、玉米为主加工、制作的食物,如米饭、稀粥、面条等。

菜肴宜选:苦菜、青菜、黄瓜、豆芽、芹菜、苦瓜、鸡肉、鸡蛋、鲫鱼、瘦猪肉、猪肝等。

药膳宜用:玉竹鸡、茵陈蒿蒸蛋、大白花煎蛋、萝卜丝拌海蜇、重楼炖猪肉、六味苦瓜、绿豆粥等。

药茶宜用:三花减肥茶、西洋参茶、薄荷甘草茶、夏菊茶、茅根绿茶、杞菊明目茶、五汁饮、凉茶等。

药酒宜用:术苓忍冬酒、二至桑椹酒、菊花酒、枸杞地黄酒、橄榄酒、月季酒等。

示例:

①早餐:牛奶或豆浆150毫升,包子适量或绿豆粥适量。

②午餐:米饭、清汤苦菜、番茄鸡蛋、葱炒猪肝、玉竹鸡适量。午后加餐:西瓜适量或梨1个。

③晚餐:绿豆稀饭、冰糖银耳、黄瓜鸡蛋汤、六味苦瓜、茭白鸡丁适量。

④茶饮:杞菊明目茶1壶。

(4)儿童:

主食宜选:米、麦、玉米为主加工、制作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

菜肴宜选:青菜、番茄、豆腐、黄瓜、茭白、荠菜、鸡肉、鸡蛋、鲫鱼、瘦猪肉、猪肝等。

药膳宜用:二地鸡、蜜蒸鸡肝、槐花猪肚、重楼炖猪肉、腐竹鲜蘑菇、冰糖银耳、绿豆粥等。

药茶宜用:西洋参茶、夏菊茶、杏梨饮茶、玉壶茶、五汁饮、罗汉果茶、苹果茶等。

示例:

①早餐:牛奶或豆浆150毫升,包子2小个或绿豆粥适量。

②午餐:米饭、清汤苦菜、番茄鸡蛋、木耳炒猪肉、清汤鲫鱼适量。午后加餐:葡萄适量或梨1个。

③晚餐:绿豆稀饭、荠菜豆腐汤、素炒黄瓜、茭白炒瘦肉、蜜蒸鸡肝适量。

④茶饮:苹果茶1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