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离不开的动与静也要以“辩证观”视之,“生命在于运动”,运用得好,便是健康长寿的至理名言,运用得不好,例如运动太过,或运动不足,则达不到锻炼效果。人生的另一半是静止或静养得以增寿,过去对这一半认识不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静是必要的,静得好,遵循了生命的生存规律;若静得不够——竞争太激烈、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静,结果落下了心理障碍。相反静过了头,例如休息得太多、睡得太多、逸得太多,使身体生锈,像美国流行的养生格言那样:我们大多数人身体的器官不是用坏的,而是锈坏的(这里的“锈”,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表述就是废用性退化)”。康德也说:“器官得不到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是极其有害的”。
人体就像一座精致无比的机器,恰到好处地运动和适时地休息、静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而“终其天年”,做到老而健、寿而康。人不能一天到晚地“动”,动够了,就要静;也不能一直静下去,静够了,就要动。诚如《孙子兵法》所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正如老子所言“动极思静,静极思动”。动与静都是生命活动的内在需要,不但需要动静交替,而且动与静还要适时、适量,还要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动促静、以静促动、动静相宜、动静结合、动静交替、动静互补,才是生命的全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是生命的精致所在。我们不能也不会把伏尔泰的那句“生命在于运动”理解为生命要一味地动、只动不静、有动无静;也不能、不会将张文江等的“生命在于静止”理解为生命要一味地静、只静不动、有静无动。那样理解不但与事实相悖,也与常识相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