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即有书画养生,“书者,心之迹也”,书法可“达其性格,形其哀乐”,起到“发动精神,增长意志”的作用。习书作画时,头部端正,两肩平齐,胸张背直,两脚放平;此刻精力集中,心正气和,灵活自若地运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和力,使全身气血通融,各系统的功能得到调整,大脑得到平衡、有序、协调,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还需排除杂念,集中思维,这在无意中加强了自控能力,使全身肌肉舒展,柔中有刚,暗中使劲。陆游有句云:“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老老恒言·消遣》篇中有:“笔墨挥洒,最是乐事。”
练字画的同时,也对历史名作名画进行欣赏,欣赏也是一种艺术享受,从书画中吸取的精神养料,古人手迹所存,即古人精神所寄。窗明几净,展玩一下,谛审其佳妙,到心领神会处,自有默默自得之趣味在,可陶冶人的性情,排除忧虑和烦恼。多练字画,多欣赏书画,可调节精神,消除疲劳。
吟诵诗歌也健身心。心理疗法中,有一种特殊的“诗歌疗法”,简单有效,除治病外,还可陶冶情操。
犹如做健身操须从正确站姿开始一样,吟诵诗歌须从准确的发音开始。反复吟诵,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生化代谢活跃,又因对诗境有浓厚兴趣而诱生“愉快素”(脑啡肽)、乙酰胆碱等分泌的增加,并可增强记忆力。
宋代计有功在《唐诗记事》中有文曰:杜甫的好友郑少文,其妻患“情志病”(属抑郁类),杜甫便以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诗句让她反复吟诵,不久,她的病情渐有好转。
吟诵诗歌,使心情舒畅、心态稳定,从而增进健康,若有亚健康“症状”,在吟诵中也可得到纠正、调治。
还有“聊疗”,聊天也可祛病强身,聊天可促进思考,还可消除忧虑,解除烦恼,起到“看花解闷,听曲消愁”般的作用。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背离新世纪的健身之道就太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