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清净中提高悟性

在清净中提高悟性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悟性,保持一颗清净心,是悟道之本。惠能心地清净,宿根深厚,所以一听就开悟,他开悟后就到黄梅去求法。所以要开智慧一定要修清净心。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就能做到不惊、不怖、不畏。

提高悟性,保持一颗清净心,是悟道之本。怕只怕,人不肯迈上觉悟之路。只要上了正道,一切就都是好的了。因为,得到彻悟的一刹那,旧的自我不复存在,新的自我倏然诞生,以后的一切就全是新的了。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到佛殿送花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鲜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是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经常浇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营养。”信徒听后,欢喜作礼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清净。”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清净,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清净,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清净呢!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原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不认识字。他一部经也没有学过。有一天他卖掉柴之后,出来的时候偶然听到有一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在窗外听,听了一段之后,他就开悟了。经的意思,念的人还不明白,在旁边听的人却听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佛法里面讲,这是因为他上世宿根深厚,这一生心地清净,所以只要一听,一接触,他就明了。

我们读东西,听东西,为什么不能够了解它的意思?因为我们的心是混浊的,心是乱的。惠能心地清净,宿根深厚,所以一听就开悟,他开悟后就到黄梅去求法。可不曾想见面问了数句之后,五祖就打发他到碓房去舂米。那个时候黄梅弟子有3 000多人,每天吃饭,烧的柴要人去劈,米要人去舂,这个工作很辛苦!他在黄梅8个月没有听过一次经,也就是进山门时跟五祖见过一次面。老和尚就要传法了。神秀做了一首偈子,他听后稍作了一些改动。就这么一个因缘,五祖便把衣钵传给了他。老和尚半夜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开悟。至此,老和尚就没有往下讲。这就是说,他一切都通达了。六祖惠能大师虽然不认识字,但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由此可见,只要你的心性完全恢复到光明洁净、一尘不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你就能完全见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知道!可见,心地清净太重要了。

觉悟从哪里来?佛告诉我们,从清净心来。所以要想开悟,一定要修定,定就是把心里面的妄念、分别、执著统统舍掉,恢复到心地清净,智慧就能够现前。修定的方法、门径很多,可原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达到心地清净、智慧现前。所以要开智慧一定要修清净心。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

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平,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古人举大事之前往往要有一个仪式,就是沐浴更衣,焚香独守。这无非是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超然的空间和一种清静的状态,以摆脱世俗之扰,求得一种沉潜和获取一种内在的力量。

有了清净心,就能做到不惊、不怖、不畏。不惊,是指不因外界的突然变化而内心受到巨大的影响,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的心态。任尔山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怖,是指精神状态上的安定,是积德行善后的坦然。问心无愧,何惧鬼神?不畏,是指品德层面上的正直,但不畏不是不知敬畏。孔子曰:“圣人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有所畏,有所不畏,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