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甲某和乙某这一对多年的好朋友在郊外挖到一大坛子黄金。
甲某说:“如果现在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别人看不见时再往回运吧。这样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家拿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乙某同意,便匆匆离去了。
甲某心想:“如果黄金都归我多好呀!等乙某回来,一棒子把他打死,我就能独占这坛黄金了。”
乙某也在想:“我先吃完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我就能独占这坛黄金了。”
就这样,乙某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甲某就从背后用木棒打中了他的头部,乙某一下子就倒地而死了。然后,甲某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毒性发作,甲某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就这样一对多年的好朋友因为贪婪相互害死了对方。
贪婪让人尔虞我诈,甚至丧失人性,让人踏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切记,不要使欲望无节制地滋长,否则那将会害人害己。
贪婪是对金钱、珍宝、美色等有着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是对具有诱惑力的东西不知满足的索取和占有。一个贪字,让人天天把欲望压在钱财之上。人之贪念,往往是罪恶的源泉。人一旦变得贪婪,就会变成可怕的魔鬼。人们常说,美味不可多用,吞得越多就越难消化,何况财物呢?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人,在物欲横流面前,经不起金钱、珍宝、美色的诱惑,总是蹲伏在从人到兽的门槛上,大张着贪得无厌的胃口。做金钱的奴隶,只能沾染满身的铜臭,被钱眼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美色的俘虏,只能吞噬善良的本性,被丑恶扭曲自己的身心。不要用获得财富的“光荣野心”来逃脱贪婪的指责,不要用满足欲望的“情感需求”来寻找贪婪的借口。试想,哪一个因贪婪而东窗事发的人能免受贪婪的指控呢?听一听看守所里那些以身试法者,他们都悔过了什么?看一看殡仪馆里那些生命终结者,他们都带走了什么?或许能得到某些启示。让我们敲响心灵的警示钟,闭合贪婪的胃口,增强抗拒诱惑的能力,还原人生的本性,活一个坦荡真实的自我。
在强大的诱惑力面前,人为什么会变得贪婪?心理学专家指出,一个人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错误的价值观念 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所有。这种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的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会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从不会满足。
2.行为的强化作用 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一种刺激,会不断强化贪婪心理。
3.攀比心理 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4.补偿心理 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损失。
其实,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要改正,是可以自我调适的。“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多风雨几晴和,总是南柯”,这是做过七品县令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职时告诫自己不要追名逐利而写下的诗句,同样可以警示我们的干部要廉洁自律,莫为名利所累。贪得再多、捞得再足、地位再高,待到东窗事发时只是南柯一梦。所以,为政者要常思量、多算账,摆正心态,力戒贪欲,远离腐败,远离灾祸。陈毅同志也说:“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若无人民岂能活?来自人民莫作恶。”这话对我们如何抵制欲望的膨胀有着深远意义。
七情六欲,原为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贪欲”一旦形成,就成了侵蚀人心灵的鸦片,吸毒成瘾,欲罢不能。明末清初有一本叫《解人颐》的书,内中有一首《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美貌娇容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地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诗非常形象深刻地对欲望作了描述。俗语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内中藏。能到墙外走一走,不是神仙命自长”,话语虽古但理不古。古人在经历酒色财气的考验时能不为之心动,今人亦然。要彻底、有效地拒腐防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保持警醒、保持冷静、保持操守,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只能常以“抵制物欲、抑制贪欲、知足常乐”给自己敲响警钟,深知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沦为金钱的俘虏;一旦追逐名利、心存侥幸,就会急功近利,以身试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所以,在这物欲横流、物质生活极端丰富的时代,常知足、戒贪欲应是每个人当矜持的操守。通过学习,悟出人生的真谛,悟出做人的道理,消除贪婪心理,返璞归真,让人生像一杯清淡的茶水一样,芬芳流露,晶莹透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