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能给我们平凡而枯燥的生活带来精彩和喜悦,是用来滋润心灵的。如果说,在时空中,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躯体,那么,节日就是这个躯体上的关节,节日里的那些传说、那些活动、那些美食、那些祝福、那些淡淡的喜悦、那些由衷的快乐,就是对这些关节的熨慰、按摩。
每年到了12月25日,有很多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就开始愤愤然了:“凭什么叫‘圣诞节’?!我们中国人的圣人是孔夫子,可不是耶稣!”“中国人这么热衷于过洋节,真是崇洋媚外!”起初,我还会附和着说:“对对对。”但后来,我却发现:中国人过洋节,也是体现着一种智慧,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养生智慧。
这从何说起呢?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这个“节”字是什么意思吧。《说文解字》上说:“节,竹约也。”这是“节”字最初的意思,就是专指竹子的节。竹子主干上有节,枝桠上也有节,因为有节,所以显出一种独特的美。那些大大小小的竹节,在画家的笔下,如刀剑,如傲骨,或铿锵顿挫,或柔媚多姿,看似断断续续,实则气韵生动,灵光十足。
竹子因为有节而美,我们的生活难道不也应如此?如果生活就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三百六十日,天天如此,那该多乏味!为了使生活变得生动,人们发明了节日。节日赋予人们以某种特权。人们在节日里,或重温那些动人的传说,如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端午屈原投江;或有某些与平日不一样的活动,清明祭祖,中秋赏月,元宵闹花灯;或吃某些与平常不一样的东西,端午吃粽子,腊八吃腊八粥,过年吃年糕。不管干什么,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惬意。于是,人们在平时盼着节日的到来,在临近节日的时候为节日而准备。节日给人们枯燥而平凡的生活带来多么美好的点缀!生活中的节日,多像竹子上的竹节啊。如果没有竹节,竹子只不过是一根长长的管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节”,人们的生活变得像竹子那样美妙多姿了。这样,“竹节”的“节”便被引申为“节日”的“节”了。古人在造字用字的时候,真的早就深知节日对生活的意义了。
节日是用来快乐的。它带给人们一种由衷的、淡淡的喜悦。此时,人们互相祝福、问候。过年的时候,大家互相说:“新年快乐!”过中秋的时候,大家互相说:“中秋节快乐!”过圣诞节的时候大家互相说:“圣诞快乐!”过生日的时候,一句“生日快乐”更是通过许许多多不同的渠道向我们飞来。生日也是节日啊,是一个人特有的节日。节日的问候,让人心里更加温暖、甜蜜。它至少表明,别人心里还记得我,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祝福,沟通了人际的隔膜,拉近了人心的距离。
至此,节日的作用就很明显了:节日能给我们平凡而枯燥的生活带来精彩和喜悦,是用来滋润心灵的。如果说,在时空中,我们的心灵也是一个躯体,那么,节日就是这个躯体上的关节,节日里的那些传说、那些活动、那些美食、那些祝福、那些淡淡的喜悦、那些由衷的快乐,就是对这些关节的熨慰、按摩。春夏秋冬,一年过去了,我们心灵躯体的各个关节都依次被舒舒服服地按摩过一遍了。于是心灵气血周流,畅通无比。可以说,节日是用来养心的,也就是用来养生的。所以,过节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要想,只需跟大家一起傻吃、傻乐,就行了,这就是极好的养生。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超乎其他民族很多倍的养生智慧。所以,在中国,人们从来不拒绝任何节日。本土的节日也好,外来的节日也好,不管是什么文化背景的,我们都拿来作为快乐的理由。腊月初八的“腊八节”本来是释迦牟尼成道日,但多数人忘了这一点,转而钟情于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了。直到现在,北京雍和宫每年腊八节还要施腊八粥,一大早就有成千的男女老少在门口排队等着。
12月25日的“圣诞节”,何尝不是如此。真的是要纪念耶稣吗?我看未必。不管叫什么名字,不管属于哪种文化背景,我们中国人要的仅仅是快乐而已。当今,中国的节日就更多了:有西方传过来的,还有感恩节、复活节、愚人节;有国际通行的节日,如五一劳动节;有官方的节日,如国庆节,等等。自从有了西历和农历的并用,中国人现在每年要过两个年,一个是元旦,一个是春节。更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也因此有了阴历阳历两个生日。
快乐的理由真是越来越多,可偏偏有人一会儿要排斥这个节日,一会儿又要排斥那个节日,把本该快乐的事情化作烦恼。我只能说,这些人虽然口口声声标榜中国传统文化,而实际上并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
话题还是回到养生和健康上,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年轮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节”,正如开头提到的《说文解字》对“节”字最初意思的解释:节,专指竹子的节。如果把人体的健康比做一棵竹子,那么,当身体遭遇变故或疾病的时候,也就是竹子的结节之处。每棵竹子都会有结节,就像每个人都会遭遇疾病。所以,如何看待健康和疾病,就如同如何看待竹子的结节,或者更广义的说,如何看待人类各种节日之节,是排外、愤然,还是怡然、随喜?一切就看你自己的心态了。养生与健康的最高智慧,就在这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