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丙戌)年,年干为丙,年支为戌;是天符年;是水运太过年;是流衍之纪年;是太阳司天之政年;太阳寒水司天在上;太羽水运在中;太阴湿土在泉在下。
1.流衍之纪 2006(丙戌)年是水运太过之年。流衍之纪是《黄帝内经》对水运太过之年的命名。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说:流衍之纪,是封藏的年岁。
寒气执掌万物的变化,天寒地冻,四下万物都以收藏为主,生长发育的时令未至:其化凛冽;其气坚凝;其行为法则为安谧;其行为表现为流注;其行动为漂浮、泄泻、灌溉、涌溢;其能量为阴凝惨淡、寒云冷雾;其变化为冰、雪、霜、雹;其谷类为豆、稷;其畜牲为猪、牛;其果实为粟、枣;其颜色为黑、红、黄;其五味为咸、苦、甘;其气象为冬天;其在人体对应的经络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其对应的脏器为肾、心;其化生的虫为鳞虫类、倮虫类;其生成的物体为濡、满;其患病为肿胀。
逢太阳寒水司天的丙辰年和丙戌年(2006年是丙戌年),生长之气不能化生作用。且水运太过,则被水齐化的土气大举,灌注之气即可能发生变化,造成大雨随时而降,邪气将伤及肾脏。
2.太阳司天之政 2006(丙戌)年是太阳司天之年。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说:太阳司天年的主要表现,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天气肃厉,地气静寂。空中寒气漂临,阳气不得舒展,起不到作用,体现了水、土二气的能量,在天空中,辰星与镇星较平时更为明亮。在地上,黑色和黄色的谷物生长较平时为好。因寒气强,阴气肃厉,生气徐缓。由于寒政大举,江河湖泽缺少阳气之热焰,则火只能待时而发。到五月份,主气走行到三之气时,是为少阳相火,雨水开始降临;到七月份,三之气行完后,寸才停止,主气走行到四之气时,是为太阴湿土,云朝北方聚集,湿气才得以展布,流水灌溉万物,太阳寒水之气虽然仍飘忽在天空,但雷霆已经发动,寒气与湿气在气交之时,即三、四之气之交,同时也是前半年和后半年之交时相互交持。
此处气交是一个关键的名词。《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中常常提到,一般有两种用法。
其一,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篇》中,有一段颇有意思的对话,黄帝问岐伯,如何把观测天体的运,利用到人的身体。
岐伯说:“讨论天体运动,则应当追究其本来面目;讨论地上物候。则应当追究地理方位的不同,而讨论人体,则应当追究气交。”
黄帝又问:“什么叫做气交?”
岐伯说:“司天之气在上,在泉之气在下,这都是固定不变的;上、下之气相交的位置,就是人所居处的地方。所以说:‘天地的中枢之上,以天气为主;中枢之下,以地气为主;天地之气相交的位置,就是气交。在气交的地方,人气从之,而生、长、壮、老、死;万物由之,而生、长、化、收、藏。”
其二,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六十八篇》说:天地运气之数,开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前半年,天气主之;后半年,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一甲子一岁至六十岁,年年如此顺序交替。
由上述《黄帝内经》所描述的两种气交的概念来看,气交一种是空间的上下,一种是时间的上下(前后)。说明传统医学是立体的时空概念。
清楚了气交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对太阳司天之年、丙戌(2006)年的主气六步所进行的测评。读者可以本章前述:七、2006(丙戌)年的气的客主加临一节的表来对照读,则更易理解。
初之气,时间为正月二月,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阳相火。上一年2005(乙酉)年的地气迁移,由乙酉年的终气少阴君火迁移至丙戌年的少阳相火,二火相交,气乃大温,草木当早早茂盛,火气流行,人们的情绪容易亢奋激厉,于是发生温病,身热、头痛、呕吐,容易发生皮肤疾病。
二之气,时间为三月四月,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阳明燥金,阳明金如秋天之凉,因此大凉反至,温暖的春天又遇大凉,火气被抑制,刚刚茂盛的草木一下遭到冷气的袭击,人们的身体很难适应,气郁不得发泄,清寒于中滞满,阳气不行,寒病开始。
三之气,时间为五月六月,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正好是司天之气,当年主政之气。太阳寒水司天,寒气行,雨水降,人们外感寒病,而初之气产生的热未能得泄,反而热中,痈疽注下,外寒制之,以致热气不上;心热烦闷,外寒折之,以致热气不达,若不治之,则可能阳绝而死。张介宾提醒说:《黄帝内经》六气司天说中,只有太阳寒水,其他都没有不治者死之说,所以特别要注意。
四之气,时间为七月八月,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厥阴风木,此时正是夏天大热季节,又是前、后半年之交,主政司天太阳寒水与在泉太阴湿土之气相互交接之时,厥阴风木加太阴湿土之上,风与湿交争,风化为雨,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化、成。厥阴风与木生火,又是大暑之时,更加重人们内里未得宣泄的热火,更病大热;木克土,客气胜主气,因而病患少气;太阴脾土受伤,则肌肉萎,足萎;厥阴肝木受伤,则注下赤白。
五之气,时间为九月十月,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阴君火,少阳群火加临于后半年司政的在泉之气太阴湿土上,阳气复来化生,草木乃长、化、成,人们的不适得以舒展。
终之气,时间为十一月十二月,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客气正好是在泉之气,地气位正,湿土之令得以行,埃昏效野;主气为太阳寒水,太虚之中阴气凝结,寒风拂至,人们喜欢阳不喜欢阴,所以,仍然感到凄冷不适。由于,加临之气正是在泉之气,主时之气又是司天之气,没有偏胜,所以,一般人们不容易生病。如果此时气候相反,没有寒湿之化,而有火热之气,则万物生长化育都将难以成功。
3.司天与在泉 2006(丙戌)年是年干为丙,地支为戌的年岁,是天符年,是太阳之政之年,其司天与在泉,我们在上面已经有所讨论,在此,再把它们详细列出。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说丙戌(2006)年:
太阳寒水司天,寒气自上而临下,心气之炎火由下而上从,火不但生热而且还发出光明,丹红的颜色生起,白色的金则受到压制,寒清之气胜举时,则水气冰冷;又因火气升高明亮,人们心热闷烦,咽干善渴,喷嚏多,易感悲伤,呵欠频数,热气妄行;寒气从上覆盖于下,与地上热气相接,则不时形成霜降,与人体内的热气相接,就会使人善忘,甚则心痛。因太阳寒水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土气乃湿润,水流丰衍,太阳寒水司天客临时,太阴湿土则沉降阴化,湿气变生成万物,水气沉饮内蓄,腹内中满而食欲不佳,皮肤麻痹,肌肉不安,筋脉不利,甚至发生下肢浮肿,背后生痈。
太阴湿土在泉,湿在地中,太阴属土,太阴司地,所以,土正好得其位,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疗宜用甘味和咸味,其谷为黄色的甘黅和黑色的咸秬。由于土正得其位,称作气专,其化则厚,因土克水,水为咸,所以咸味为守;土生金,金为辛,所以辛味与咸味可以同时起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三篇》说丙戌(2006)年:太阳寒水司天在上;太羽水运在中;太阴湿土在泉在下。
其运寒,司天寒化太过,在泉雨化不及,属于正化度,其化是冷凝凛冽,其变为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滞于体内溪谷处,如筋肉关节的空隙处。
由于上之司天寒化所致之病,宜用苦味之火热来治疗;由于中之水运寒化所致之病,宜用咸味之水温来治疗;由于下之在泉湿化所致之病,宜用甘味之土热来治疗。
4.五运六气的致病 2006(丙戌)年的五运六气与疾病的关系,前面或多或少已经有所论述。由于六气运转,有几种可能的表现,在有学者认为是遗失的篇章《黄帝内经·素问·刺法篇》和《黄帝内经·素问·本病篇》中有较为详细的讨论。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篇》专门讨论的六气升降不前,不迁正,不退位,以及化运刚柔失守可能带来的危害,《黄帝内经·素问·本病篇》则对具体年岁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2006(丙戌)年可能发生的情况。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篇》说: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文详细讨论,上下各有不前,称作失守,所以说,气交失时没有按顺序相生,而发生错位,气交就发生了变化,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以致整个的五运六气的变化都不得安宁,最后,造成人们的疾病。
我们仍以本章上文:七、2006(丙戌)年的气的客主加临一节的表来讲述。
(1)升之不前:2006(丙戌)年,年支为戌,太阳寒水迁正司天,上年在泉之右间的厥阴风木升为太阳寒水司天的左间,主逢天柱,则被金星所胜,于是不能按正常顺序向前运行,即升而不前,发生清生风少的证候,如我们上述的那些现象,肃杀之气生于春季,寒霜本已经过去又重复来降,草木枯萎,温病早发,咽喉干燥,四肢满胀,骨节酸痛。如果木气受压抑的这种情况久而不变,就可能出现类似大风摧拉呼啸,折损树木的现象,人们易患卒中,半身麻痹,手足瘫痪的证候。
(2)降之不下:2006(丙戌)年更可能出现的是降之不下的现象,因为太阳寒水司天,水运太过,先天时而至,中间还是水运承之,因此,水气降而不下,如上面所述,即使心火上延,彤云才生,黑气马上又出现了;刚刚才暄暖气至,草木复苏,冷气就卒然而至,甚至下起冰雹。如果水气久久不能降下,伏而化解郁结之气,炎夏就至,冷而复热,热风就将化成时疫,人们可能面色潮红,心烦意乱,头痛目眩,火气过甚而热病欲发。
(3)不迁正:2006(丙戌)年,当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阳寒水之气不能如期到位,则称作不迁正。表现为,冬天过去了,反而寒冷,太阳寒水之气出现于春天之时,肃杀霜冻之气在前,严寒冰雪在后,水气不足,而阳光复治,以至太阳寒水应当出现的凛冽不作,雰云亦不出现。人们病为温疬,咽喉干嗌,烦躁口渴,动而喘息不止。由于太阳寒水不得主政,仍以阳明燥金治天,造成五运六气的顺序混乱,危害人们健康。
(4)不退位:2006(丙戌)年,当为太阳司天之政,如果2005年(乙酉)年的阳明之气不退位,即可能发生春天来了,依然气候清冷,草木很晚才能发芽开花,时寒时热,人们可能上吐下泄,饮食不消化,大便干燥,四肢无力,头晕目眩。
5.五运六气的调理 根据五运六气历所表现的证候,重要的最终还是要根据这些证候,来进行调理和治疗,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说:治病者,必须知道风、热、湿、火、燥和寒六化的分别治疗,明白酸、苦、甘、辛、咸五味和青、红、黄、白、黑五色之所生,肝、心、脾、肺、肾五脏所适宜的状况,乃可以讨论生命之盈虚,疾病之起源。
2006(丙戌)年,四季气候变化万千,应当作怎么样的调理呢?我们根据本章上文:七、2006(丙戌)年的气的客主加临一节的表,可以得知每岁气分六步,司天主前半年,在泉主后半年,间气对应于每一步。
2006(丙戌)年的六气
初之气 在泉左间: 少阳相火
二之气 司天右间: 阳明燥金
三之气 司天: 太阳寒水
四之气 司天左间: 厥阴风木
五之气 在泉右间: 少阴君火
终之气 在泉: 太阴湿土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黄帝问:“每年的运、气是怎样伤害脏器的?”岐伯说:“最重要的是,太过的运或气伤害了其所克的相应的脏器。”黄帝问:“怎样治疗才好呢?”岐伯说:“如果天上的运或气太过,伤害下面的气,则以能够相克这种太过的运或气来抚平它;如果地上的运或气太过,伤害体内的气,也是以能够相克这种太过的运或气来治疗它。
2006(丙戌)年,太阳寒水司天为寒化,寒水于上过盛,春天到来后,寒气反至,水且冰。若火气炎烈,则水火相激,就可能发生暴雨和冰雹。寒水胜,邪乘心,水淫火郁,病本于心。人们可能血变于中,发出则为痈疡,厥心痛,呕血,便血,衄血,喷嚏,流涕,易感悲伤,眩晕倒地,胸腹胀满,手心热,胳膊挛缩,腋下肿痛,心悸,胸胁胃脘不安,面红目黄,喜欢嗳气,咽喉干燥,病重时面黑如炲,渴而欲饮。如火不胜水,则心气竭,手少阴心脉之神门穴(手掌侧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的脉动不能触及,则无法救治。
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寒气过多而胜克其他之气,则可以考虑以辛味、热性的食物调和,辅佐以甘味和苦味的食物,或者以咸味的食物起泻的作用。
如果太阳寒水寒化于天,反而被热胜之,则考虑以咸味、冷性的食物治疗,辅佐以苦味和辛味的食物。
太阳寒水司气为玄化,2006(丙戌)年的上半年为太阳寒水司气。水运司气,则化色为黑色。
太阴湿土在泉为甘化,草木很早就开始茂盛了,在上半年和下半年之交时,或三之气和四之气之间,乃至阴之交,湿气过重胜克水气,所以土厚之处,如岩谷处,尘埃昏沉,水气氤氲,本来黄色的土,转而变黑色。由于土邪淫胜克水,因此属水的脏器:三焦、肾、膀胱皆可能发病。土湿水寒,寒湿乘心,人们易患消化不良和心痛之病;三焦火气虚,则人们可能耳朵听力下降,咽喉肿痛麻痹;阴虚肾损,则可能生殖系统患病且见血,少腹疼痛肿胀,小便不利;膀胱经病,则可能冲头痛,眼突如脱,脖子似拔,腰如折,大腿不能转动,膝不能弯,小腿肚好似裂开。
如果太阴湿土在泉司地,湿气过多留滞于体内,则可以考虑以苦味、热性的食物治疗,辅佐以酸味、平性的食物,可以用苦味、平性的食物干燥它,起泻的作用。
如果太阴湿土司地,热气反而胜之,则可以考虑以苦味、冷性的食物治疗,辅佐以咸味和甘味的食物,或用苦味的食物调和。
太阴湿土司气为黅化,2006(丙戌)年的下半年为太阴湿土司气。土运司气,则化色为黄色。
少阳相火为间气,则明化;阳明燥金为间气,则素化;厥阴风木为间气,则动化;少阴君火的间气为居气,为灼化。
详细的客主相临的讨论,我们在下一章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七十二篇》把世间动物按五行分成五大类:木为毛虫,火为羽虫,土为倮虫,金为介虫,水为鳞虫
2 张介宾[明].类经图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897-8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