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气还有温煦作用,它是通过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实现的,并且是通过阳气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血,即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充分发挥灌溉一身的生理效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营养的优劣,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医门法律·虚劳论》)。
人体血液生成与脏腑有复杂的关系。心主血脉,一则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使全身各脏腑获得充足的营养,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从而也促进血液的生成。二则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复注于心脉化赤而变成新鲜血液。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化生为营气和津液等营养物质,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赖肺的呼吸,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方化而为血。人体的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所以在实践中一般是气血双补。治疗上有补气、升气、行气、降气等多种法则。气分不和可以影响血分,尤其是气机障碍能引起水湿痰浊等疾病,故治血病、水湿,常与气分药结合使用。凡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就属于虚则补之。补卫气,祛外邪,补中气,助健运。如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燥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象细小或芤,治用养血和血,多从肝治,心脾两补类药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