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掌握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因用药不当引发的不良反应屡有发生,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老年人用药要掌握以下原则:
(1)先食疗后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药物可用可不用时以不用为好。有些症状,如失眠、便秘等,可先用食疗,食疗不见效的,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才选择药物治疗。但急症和器质性病变除外。
(2)先外用后内服再注射,注意给药方法 为了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可先用外敷药,能用内服药物的就不用注射针剂。
(3)种类少而精,提倡用药简单 老年人用药要做到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一般应控制在4种以内,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
(4)遵照医嘱,小剂量用药 老年人用药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能完全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服药。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一半或1/3。
(5)先成药后新药,不应盲目跟风 新药、特药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疗效不确切,安全程度也很难估计,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毒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特药特别是进口药时才考虑。
科学合理用药,才能祛病益寿。
2.为什么老年人要慎用某些药物
人到老年,心、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应当谨慎用药,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1)有肝肾毒性的药物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苯妥英钠、地西泮(安定)、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磺胺药等。这些药会给肝、肾带来损害。其中的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紊还会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使人听力减退。
(2)洋地黄类药物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排泄能力弱,易造成洋地黄类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中毒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倦怠、嗜睡及神志改变、心律失常等症状。
(3)镇静安眠类药物 长期服用会形成耐受性,必须加大药量才能有效。久用还会出现成瘾性,有损于肝肾。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如呕吐、肌肉抽动、动作失调等。还会产生类似动脉粥样硬化性痴呆的表现,影响记忆力,说话迟钝,步态不稳,易发生起床时跌倒。另外,还易引起老年人尿失禁。
(4)导泻药物 老年人便秘习惯选用导泻药来处理,如麻仁丸、大黄苏打等。殊不知这些泻剂会造成大肠色素沉着,医学专家认为结肠黑病变是可以致癌的。同时,长期服用导泻药不仅会引起结肠痉挛,还可造成体内钙和维生素的缺乏。老年人实在需要导泻时,可以使用开塞露。
3.怎么看懂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病人用药的主要依据,在使用药物前,必须仔细阅读。
(1)了解药品成分,避免过量用药 药品的名称通常可分为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同一成分的药物,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往往被冠以不同的商品名。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同时服用同一种药物,导致药物过量。
(2)掌握正确用法,明确药物用量 药物的正确用法包括正确的用药途径和最佳使用方法,有内服、外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及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舌下含服等。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途径,即使是同一种药物,有时也有不同的用药途径。要了解所用药物的规格,再计算出每天或每次的用量。
(3)适应证、禁忌证,需要密切留意 适应证就是药物的作用和用途,在有些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与主治”表示。禁忌证有三种:慎用、忌用、禁用。慎用提醒用药时要小心,仔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现问题立即停用;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禁用是指禁止使用的。
(4)注意不良反应,加强自我监测 药品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两类。副作用一般反应轻微,如引起口干、嗜睡、恶心、呕吐,或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等;毒性反应则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4.为什么要规定用药次数
药物进入人体后,在体内都有一个代谢过程,医学上常用半衰期来衡量。半衰期是指药物从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各种药物的半衰期各不相同,除了与药物自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机体器官(如肝、肾)的消除功能有关。一般地说,正常人的药物半衰期基本相似,但如果病人的肝、肾功能低下,药物半衰期便会相对延长。
临床给药常以药物半衰期来作为用药间隔长短的主要参考依据。半衰期长的,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可长些;半衰期短的,说明它在体内消除快,给药的间隔时间就可短些。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引起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消除慢的药物,如用药过于频繁,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因而就有每日1次、每日2次、每日3次、每日4次、顿服等用法。肝、肾功能低下者,特别要注意。如果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就会引起药物蓄积中毒或药效减弱。因此,要按医嘱来服药。
5.为什么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有些老年病人主观性较强,常常凭着自己的感觉服用药物。有的症状一有好转或减轻,想到药物有毒副作用,不能长时间服用,就擅自停药。有的治病心切,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有的是急性子,一种药服用几次后疗效还未出现就认为这药不行,于是频繁换药,或听信别人的话,跟着别人吃药。还有的老年人会忘记用药;等等。以上种种,导致老年人用药不能按时定量,疗程有长有短等。
专家指出:盲目增大药物用量并不会增加药物疗效,反而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且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而盲目减少药物剂量不仅会延误治疗,还会产生耐药性,甚至也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症状。
因此,用药必须安全、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用量。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6.怎么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
由于患病的种类、用药的目的、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等不同,为了使药物达到应有的疗效,用药时间就多种多样了。有空腹服用的,如驱虫药、导泻药等,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较高浓度。有饭前服用的(餐前30~60分钟),如健胃药(增进食欲,促进胃液分泌)、胃壁保护药(使药充分作用于胃壁)、肠道抗感染药(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止泻药(进入肠道较早,可较快地发挥作用),贵重药及滋补药也宜在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有饭中服用的(与吃饭同时),如助消化药,使药物最大程度地发挥消化作用。有饭后服用的(餐后15~30分钟),此时胃中已有食物,能减轻对胃的刺激或减慢排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发挥最大疗效。大部分药物都是饭后服用。有睡前服用的(睡前30分钟),如催眠药,适时入睡。
7.怎么选择停药的时间
服用药物是为了治疗和预防疾病,当达到预期效果后,就应及时停药。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这些疾病的用药,只能让症状消除或减轻,并不能消除病因,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抵抗力才能消灭病毒。因此,这些疾病在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便可停药。长期滥用药物,不但浪费,而且会给肝肾增加负担,甚至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有些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法根治,用药只是为了控制病情,使症状减轻,一旦停药,症状又会反复。因此,这些疾病只能长期用药,甚至是终身用药。如果自觉病情好转而擅自停药,症状会反弹,反而加重病情,危害身体。
有些疾病的病情复杂,治愈后容易复发,如溃疡病、结核病和某些慢性病等。这些疾病用药治愈后,为了巩固疗效,避免复发或“反跳”,往往需要延长用药的时间。因此,这些疾病要缓慢停药。
所以,停药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要听从医嘱。
8.为什么服药一定要用白开水送
老年人多病,服药也多,有的人怕麻烦,在手边没有水的情况下,就直接用唾液送药。殊不知,这个行为容易造成食管溃疡或食管炎。
人体的食管不是一直通到胃的,它有三个天生狭窄处,如果不用开水送服,药就有可能卡在食管的狭窄处(通常卡在食管中段的狭窄处);如果某种药物遇液体溶解后有腐蚀性,就会对食管造成损伤,轻者发炎,重者溃疡,这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氨茶碱、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泼尼松(强的松)、普萘洛尔(心得安)、硫酸亚铁、四环素等。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伤害,千万不要怕麻烦,还是用白开水送药比较好;包括躺在床上的病人服药,也应用白开水送服。
另外,用糖开水送服中药也是不科学的。如某些中药含蛋白质、鞣质,会与红糖中的铁、钙元素起化学作用,使中药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影响药物吸收。而有些中药本想用其苦味来刺激消化腺,促使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来帮助消化,加糖后失去了苦味刺激作用,就达不到目的。
9.服药饮水为什么有多有少
口服药物时,饮水量与药物吸收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饮水量的多少是由药物的性质决定的。一般药物饮水量以200ml左右为宜,服前先喝一口以润滑食管。饮水太少或直接干吞药片,使药物不能完全进入胃内,而只能滞留在食管内缓慢溶解,这样就会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损伤。饮水太多又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饮水要多的药物有:①磺胺类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伤泌尿系统,每日至少饮水1500ml,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②四环素类药物。对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加大饮水量以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减轻刺激。③解热镇痛药、抗菌药、抗病毒药。有助于体内大量排尿以清除体内的毒素,同时使体内水分得到补充以免引起虚脱。
饮水要少的药物有:①止咳糖浆类。服用后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轻黏膜炎症、阻止刺激,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缓解症状。多饮水将破坏保护膜,影响疗效。医生建议服用止咳糖浆类药物后,5分钟内别喝水。②润喉片。饮水过多可减弱其润喉作用和对咽喉部黏膜的保护。③麦滋林颗粒,每袋冲服只需15~30ml水,以保护药物在较高浓度下形成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另外,需要控制摄入水量的病人,如高血压、水肿、肾病等,服药时饮水量也要酌减。
10.服药时为什么不能一把吞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功能及保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机制逐渐减退,患病的概率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用药的增多。由于身患多种慢性病,经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注意用药方法,“一把吞”在无形中就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多数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在体内通过肝脏代谢,最后由肾脏排出体外。肝脏是药物在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场所,而老年人肝细胞内促进药物代谢的酶活性减低了,代谢能力逐渐下降;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而老年人的肾功能在逐渐减退,从而使药物的排泄减慢。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无疑增加了肝、肾的负担。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还可引起其中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而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药效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遵医嘱服药。
11.用药为什么要讲究姿势
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情况,选择适合的用药姿势,将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使其发挥更大的疗效,并能避免不良反应。
进行肌内注射时,病人取俯卧位,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臀部为好)放松。采用这种体位,一来进针容易,二来药液很快分散吸收。若取站立位,虽然方便注射,但臀部股肉处于紧张状态,注射器容易发生变针、折针,药液吸收也会变慢。
口服给药,应取站立位或坐位,并用200ml左右温开水送服。这样药物就会借助自身重力和水的冲力迅速进入胃中,发挥疗效。若取卧位,或饮水过少,或干吞药物,药物滞留在食管里,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黏膜病变。药物滞留在食管内溶解吸收,还会降低药物在血中的浓度,疗效下降。
12.怎么采取用药姿势
(1)口服用药 一般来说,服用普通药物时最好站立或正坐,并多饮水。服药后不要马上躺倒,应稍事活动后再卧床休息,以免药物滞留于食管内,损伤食管,并影响药物吸收。病重必须卧床服药的病人,在服药后应大量饮水。但要注意,含服硝酸甘油片时不能站立,最好取坐位。
(2)眼药用药 ①眼液。洗净双手,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稍稍后仰,眼睛往上看。一手分开上下眼睑,或用拇指轻拉下眼睑,使下眼睑内形成沟袋状,另一手滴入眼药1~2滴,轻轻捏一捏眼睑,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到各处,再闭眼休息3分钟。同时用食指压住内眼角2~3分钟。②眼膏。用法与眼液相仿,只是白天宜用眼液,临睡前用眼膏。
(3)耳鼻喉用药 ①耳。病耳侧向上方,将耳郭向下牵拉,使耳道变直,然后再滴药。双耳都有病时,先滴一侧,过一段时间后再滴另一侧。②鼻。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头微微上仰(不要仰得太后以防滴鼻液从鼻后壁流入口腔)。滴鼻剂每次用量3~5滴,滴后轻轻捏几下鼻,使药物与鼻黏膜充分接触,以利药物吸收。气雾剂采用前倾位,将药物喷入鼻腔内。③喉。喷雾剂对准喉部(或患处)喷,保证咽喉部(或患处)的药物浓度,迅速发挥药效。喷后尽量屏气数秒钟,而且尽量不要有吞咽动作,让药物充分吸收。
13.中西药为什么不能一起服用
老年人由于年龄、机体的缘故,多种慢性病缠身,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有时还会“中西合璧”,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诚然,中药西药各有所长,合理地搭配使用,可增强疗效。但要注意服用方法。有的老年人为了图方便,往往中药西药一起服用,这是不妥当的。
正如西药、中药有各自的配伍禁忌一样,中西药合用也是有禁忌的。中西药合用时,部分药物与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使原有的药效降低或使药效丧失,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危害生命。如感冒药板蓝根颗粒剂与卡托普利、尼莫地平等降血压药合用,会拮抗后者的降压作用。甘草、人参等与苯乙双胍、格列本脲、胰岛素等降糖药同用,可使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复方枇杷糖浆等含麻黄碱的中药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合用,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总之,中西药合用要慎重。一般地说,如果服用的中西药都是用于同一种疾病的,而且是遵医嘱的,那么同服,问题就不是很大。如果服用的中西药是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那么就不能同时用了,用药间隔时间最好在1小时以上。
14.漏服药物后怎么来补救
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漏服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漏服一次,某些情况下或许影响不大,但有时可能会影响疗效,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那么,漏服药物后应该怎样来补救呢?
多数药物发生漏服后,如果漏服时间不是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即发生在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以内者,应立即按原剂量补服一次,下次服药仍可按原间隔时间进行。如果漏服时间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即漏服时间超过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者,则不必补服,只当少服一次,下次服药按原间隔时间进行。切记下次服用时药量不能加倍,以免引起药物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发现漏服后也可以立即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这次服药时间往后顺延。特殊药物(如激素类药、抗甲状腺药物)须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服用。
并不是所有的药都遵循上述补救原则,发生漏服时,最好咨询医生。
15.吃错药怎么办
万一吃错了药,首先要尽可能搞清药物的名称、服用的剂量,保留药物,然后果断地采取措施,以减少药物的吸收。
(1)误服变质药物或毒副作用较强,且有一定剂量限制的药物,应尽快催吐。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吐出误服的药物。然后喝下500ml凉开水(可加入25g食盐),用上述方法反复催吐。
(2)误服强酸、强碱或有腐蚀性的药物,如煤酚皂溶液(来苏儿)、苯酚(石炭酸)等,就不能用催吐法,以免对食管和咽喉造成二次伤害。喝冷牛奶、豆浆、米汤、鸡蛋清等,这些食物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能保护黏膜、中和毒性。
(3)误服外用药。若是碘酒,应马上喝稠米汤、面糊或其他含有淀粉的液体,因为淀粉作用于碘后,能生成稳定的碘化淀粉,毒性就减小了,然后吐出来,这样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的液体不再为蓝色为止。若是止痒水、癣药水、驱蚊水等,应立即用茶水洗胃,茶叶的鞣酸有沉淀及解毒作用。
经过上述处理后,应立即去医院救治,并带上误服的药,或有关的药瓶、药盒、药袋,供医生抢救时参考。
但并不是误服了所有药都是要急救的,如果误服的药物是维生素、止咳糖浆、抗生素等不良反应(或毒性)较小的,可多喝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体外,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16.服药时为什么要禁烟
不少人有吸烟的习惯,在生病服药的时候也照吸不误,他们不知道香烟会影响药物效果。如香烟中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会增强肝脏一些酶的活性,加速药物代谢或失效,使血中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减弱或丧失疗效。吸烟还能明显延迟胃内食物的排空,影响药物吸收;吸烟会使镇痛安眠药在体内蓄积,使病人不知不觉中毒。因此在服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呋塞米(速尿)、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氯氮卓(这个“卓”字要加个草字头!)(利眠宁)、茶碱等药物时,不要吸烟。
17.为什么服用某些西药后不能饮酒
中国人爱喝酒,有的人连生病服药期间也手不择杯,殊不知,某些西药与酒是犯冲的。
如抗心绞痛药物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酸甘油,这两种药会扩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但是,如果同时饮酒会引起血压下降,突然晕倒。对降压药也是一样,饮酒会造成直立性低血压、休克、突然晕倒。
对于正在服用镇静剂的病人,如服用奋乃静、安宁、氯氮卓(这个“卓”字要加个草字头!)(利眠宁)、安眠酮、苯巴比妥(鲁米那)、异丙嗪、司可巴比妥(速可眠)、泰尔登、地西泮(安定)等,如果同时饮酒,会严重抑制神经,轻则昏睡,重则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一些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等,若与酒同服,也会产生同样结果。
老年人患糖尿病者并不少见,对正在服用降血糖药物如苯乙双胍(降糖灵)、格列本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等药的老年人,如果同时饮酒的话,可能引起低血糖性休克。
酒中的乙醇会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使药物的止血作用大打折扣;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饮酒可诱发溃疡引起出血。
因此建议在服药期间应禁酒。
18.怎么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通俗地说,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一些与用药目的没有关系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有:①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②皮肤损害,如皮疹、荨麻疹、皮炎、多形性红斑、剥脱性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③消化系统损害,如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部不适等;④呼吸系统损害,如呼吸困难、喉水肿、哮喘发作、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⑤神经系统损害,如头痛、头晕、失眠、情绪改变、听力受损等;⑥循环系统损害,如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⑦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等。
为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做到:了解自己的药物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不随意增减用药剂量;尽量使用老药;使用对脏器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定期检查脏器功能,如肝、肾、血常规等;用药期间出现异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非告知医生。
19.为什么老年人用药后不良反应多
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确比青年人、成年人多,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
(1)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敏感度下降,会使人产生药效不佳的感觉,于是有的人盲目加大剂量,容易产生药物过量中毒。
(2)人老后细胞的功能减退,组织和器官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肝脏的代谢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不比青年人,会出现药物蓄积现象。
(3)老年人常同时患几种病,而且都是慢性病,所以用药的品种多,服药的时间久,如果不慎服了相同作用的药,就可能因服药过量而导致不良的药物反应。
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应注意到以下几方面:①能不服药的尽量不服,通过饮食、运动来调理病情;②同一时期内不要服太多种类的药,一般不超过3种;③选用高效低毒、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并控制剂量,不长期服同一种药。
20.老年人用药不当为什么容易发生食管损伤
食管是连接口与胃的通道。口服药物必须经过它才能进入到胃中。药物服用不当,会对食管造成直接伤害。由服用药物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甚至溃疡),医学上称为“药物性食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痛,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困难,还常有呕吐、呕血、发热等症状,个别因不能进食而需要住院治疗。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很多,较常见的有氨茶碱、铁剂、复方新诺明、镇静安眠药、氯化钾、阿司匹林及抗癌药物等。
药物性食管损伤多发生于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而且,老年人的唾液腺分泌减少,唾液少,食管的滑润度低下,加上食管蠕动缓慢,吞下去的药物很容易粘在食管内膜造成黏膜损害。如果老年人本来就有心脏病,扩大的心脏还会压迫位于心脏后方的食管,使管腔变狭窄,影响药物通行,使药物滞留于食管,加重黏膜损伤。
如果以前没有食管方面的疾患,服药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考虑为药物性食管损伤,此时应立即喝较多的温开水,冲洗黏附在食管内壁上的残留药物,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为了避免老年人药物性食管损伤,应做到:遵医嘱服药,服药饮水不宜少,不干吞药片,服药取立位或坐位,睡前尽量少用药。
21.怎么认识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使用了某种药物后所引起的发热,常常是药物物过敏的最早表现之一,老年病人尤为多见。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的是:药物热一般是持续高热,热度达39℃,甚至40℃以上,停用药物后,热度在两天内会自行消退;同时伴有药物过敏的其他症状,如关节痛和皮疹等;发热时,病人一般情况尚好,体征与热度不成比例;使用退热措施治疗效果不佳。药物热通常出现于用药后第7~10天,若所用药物以前接触过,则用药后数小时就可出现发热症状。
引起药物热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当。如:服用放置时间较长或因保存不当而受到微生物、内毒素或其他杂质等污染的物品;服药过量;盲目用药;滥用药物。
防治药物热,应防患于未然。首先,老年人应严格遵照医嘱,掌握“能不用则不用”的用药原则,有的放矢,切不可盲目用药、滥用药物。一旦出现药物热应立即停药,并找医生说明情况,由医生明确诊断,对症处理。其次,严把药品质量关,常用的自备药品应妥善保存,经常检查,防止药品过期、变质污染。再有,要防止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另外,对已经发生过药物热的病人,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谨慎从事,禁用可疑药物。
1.怎么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其特点是病人必须经过医生诊治,然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药物处方,病人凭处方取药。整个用药过程是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的。像抗生素制剂等。
非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又称OTC药物,简称OTC。其特点是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医药人员的监督、指导。像感冒、咳嗽、头痛用药,外用药,维生素等制剂。根据安全程度,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上均印有“OTC”专有标识,其中甲类的为红色,绝大多数由药店出售;乙类的为绿色,除药店外,经药监部门批准的宾馆、商店等商业企业中也有售。相对而言,乙类比甲类更安全。消费者在使用非处方药时,切记:必须在使用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如有问题,可向药师咨询。
2.怎么看病省钱
(1)选择合适的医院 大医院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中小医院。而且,按医保试行办法规定,医院等级越低,统筹金的起付标准越低,统筹金中个人支付的比例也越低。也就是说,在同等医疗支出下,到等级高的医院看病,个人付出的钱就多;到等级低的医院看病,个人付出的钱要少。一些常见病,一般的中小医院都能治疗,不必跑大医院。况且大医院看病的人还多,又要花很长的时间等待,浪费时间。
(2)带上老病历 病历上记载着病史与临床检查情况,这些资料可供医生诊疗时参考。这样可以避免医生在疾病的诊治上少走弯路,不重复用药,不重复检查,既可省时又可省钱。
(3)常见病不挂专家号 一般常见疾病,普通门诊就可诊治。首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诉说进行必要的检查,并给予适时的治疗。找专家看病,既费时又费钱,还浪费专家的时间。而且专家门诊不是天天都有,没准会耽误疾病的及时诊治。如果已完成了必需的辅助检查而诊断未明,这时可带上资料找专家以明确诊断。
(4)不迷信新药、贵药 新药的价格一般比老药要贵,而且适用的药不一定是贵药,用老药效果不佳时才考虑用新药。多和医生沟通,告诉他自己所能承受的费用。医生开药时就会从专业的角度考虑,花最少的钱让你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5)去药店购药 拿到医生的处方后,可以去药店比较药价。一般来说,药店的药价要比医院药房的来得便宜。
3.怎么去医院看病配药
去医院看病,一定要把所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或资料告诉医生,如哪儿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伴随其他的不适、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症状发作过等;发病后有没有在别的医院看过、做过什么检查、治疗效果怎样等。不能隐瞒病情,以免误诊;也不能扩大病情,增加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造成医疗浪费。并告诉医生自己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供医生开药时做参考。经医生临床检查后,可询问医生:自己得了什么病,此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开药后,应询问用药情况,如药物名称、用法,用药剂量与次数,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药物服用时间、停药时间,是否需要复诊及复诊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要改进哪些细节以帮助恢复健康。看病要留下真实的姓名与电话,万一有情况可及时联系。
去医院配药时,不能想当然,“自己的病自己最清楚”,“久病成良医”,要求医生开这个药开那个药。应告诉医生自己用药的情况,把治疗效果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根据情况做适当调整。
取药时要核对药物,是否与处方一致,若发现错误,及时更换;检查药物的性状是否完好,药袋上病人的名字有无写错,用法用量是否写清楚;有不明的地方,及时咨询医生。
4.怎么正确购买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不用医生处方,就可自行购买、使用的药物,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去药房购买药物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购药时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购药者要有一定的用药知识。要根据出现的症状,对疾病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判断或模棱两可的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才能对症用药。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弄清楚该药是否能治疗自己出现的病症,以及服药的方法、次数和剂量,特别要重视该药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以免发生意外。还要注意药品是否正规,不要购买“三无”产品。
购买药品时要索要购药凭证,如发票、购药小票等,写明所购药的名称、数量等,妥善保存。
在选购过程中,如有疑问,最好向药店的坐堂医生、药师等咨询,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获得安全保障和满意的疗效。
5.怎么进行自我药疗
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生或者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病人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它是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包括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小病到药店”所说的就是“自我药疗”。
广义的自我药疗包括:一是完全靠个人就可以自行判断的病症,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二是经医生确诊后,病人依据医嘱,自己可以控制复发的病症,如口唇疱疹、阴道霉菌病等;三是经医生确诊后,病人遵医嘱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症,如湿疹、癣病、过敏等病症。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年人如果有以下症状可用非处方药:头痛,咳嗽,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背痛,紧张,抑郁不安,足趾肿胀,鸡眼,感冒,流感,流鼻涕,消化不良,失眠,不明原因的疲劳。
老年人在进行自我药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否则应去医院就诊;勿忘用药或自行加量;掌握不同剂型的用药方法;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史;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警惕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不同药物的保存方法;经过3~5天的自我药疗后,若症状未能缓解或减轻,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6.别人的药为什么不能拿来就用
药品的选择是十分专业的,医生在开药时,是以就医者当时的症状与体质等为依据的,只是针对个例而为。如果认为与别人患的是同一种病,就拿别人的药来服用,轻者耽误病情,重者危及生命。
有的病人对自己的病况不甚了解,看到他人的某种疾病症状与自己相似,就模仿他人的用药,不经过医生的诊治就拿来用。却忽视了病征相似并不代表是患同一种疾病,同一种疾病也会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不按病因治疗,胡乱用药,是非常危险的。有时候虽然所患的疾病相同,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诱发因素,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同样不一定适用。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种疾病,如果处于不同的疾病阶段,用药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科学地使用药物,这样才能达到治病效果。因此,不要随便向别人拿药吃,也不要向别人推荐你认为的“好药”;同样的,当别人向你讨药时,也应婉言谢绝,并建议他们去医院就诊。
7.为什么新药不一定比老药好
新药是在总结老药的优点与缺点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来的,从理论上讲,应该比老药好一些。但事实并非如此。临床上使用新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例子不少,最典型的就是“反应停”,此药用于妊娠反应疗效极佳,但却造成1.2万名婴儿畸形。由于新药的化学结构是新近合成的,且投放市场的时间短,对它的疗效与毒副作用认识不够充分,盲目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新药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才能作出最后评价。现今发达同家,对于新药的开发到临床应用,强调必须要经过几十年的观察。因此新药的使用,都会有一个摸索熟悉的过程。而老药呢,都是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的,都有着丰富的使用经验。而且许多老药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新用途,可谓“老药新用”,如阿司匹林。所以,认为新药好于老药的观点是片面的。
总之,新药并不都是好药,老药并非都是差药。对待新药既要大胆试用,又要小心谨慎,积极配合医生,以期达到预期疗效。
8.怎么认识假药与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假药和劣药作了明确的规定。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也按假药论处: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也按劣药论处:①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②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③超过有效期的;④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⑤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⑥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9.怎么甄别假药与劣药
假药、劣药之祸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误用假药、劣药,轻则贻误病情治疗,重则危害性命健康。在平时购买药物时,怎么来甄别呢?
(1)去正规渠道 尽可能到一些正规的药店或医院药房购买。
(2)看批准文号 我国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是:国药准字+1位拼音字母(H、Z、S、J)+8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字母表示药品类别,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阿拉伯数字表示批准药品生产的部门、年份及顺序号。而假药往往使用已被废止的批准文号。
(3)看药品包装 正规药品的外包装质地好、印刷字体和图案清晰、防伪标志亮丽,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都用激光打印;而假药劣药的外包装大多质地差、字迹模糊、图案印刷粗糙、防伪标志模糊等,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三项中常缺一至两项,且多为油印粘贴。
(4)看药品说明书 正规药品说明书印刷质量好,内容准确齐全,包括药物组成、性状、作用类别、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贮藏、生产企业等详细内容。而假药说明书印刷质量差,字迹模糊、内容不全。
(5)看药品外观 合格药品片剂颜色均匀,无花斑、裂片、潮解等问题;假药片剂颜色多不均匀,有花斑、开裂等。
10.为什么中药要讲究辨证用药
历史上,祖国的中医中药为民族的健康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开发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医用药不同于西药,讲究辨证、配伍,也注意配伍禁忌。因此,平时多了解有关的中医用药知识,有助于把中药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辨证用药,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趋严重。合理的配伍将有益于治疗。但还是要注意多种药合用后,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用药组方中,各味药既有适应证,又有禁忌证,十八反,十九畏。合理组方就显得相当重要。同时还得按照病情决定用量。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如,有一方剂要用甘草,用量不同,所起作用不同,1~3g能调和药性,5~15g能益气养心。又如,红花量小和气养血,量大活血化瘀;苏木量小和血,量大破血。又有,麦芽小量消食化积疏肝解郁而催乳,大量单用消散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
中药相背相反的特点提醒人们,不可自己随意选用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讲,尤其重要。
11.怎么认识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部分中药在混合使用时,会增强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服用后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配伍禁忌。《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十八反、十九畏指的就是中药配伍禁忌中的相反、相恶。
十八反指的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副作用。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大戟、海藻、芫花、甘遂;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十八反中所示的药物配伍确实能相互影响药效,但有时在特殊情况下巧用十八反,也可达到治疗目的。所以,中药十八反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仍要谨慎小心。
十九畏指的是:两种药物同用,药性相互冲突,其中一种药会受到另一种药的抑制而降低其功效或毒性,甚至完全失效。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2.怎么认识中药的单方与复方
中医中药深受老年慢性病人的青睐,被认为无毒无副作用。其实不然,不管怎样,“是药三分毒”,再加上配伍不当,同样也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古人最早防治疾病是从单味药开药的。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单味药有时不能解除病人的病痛,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的合并,来增加药效,同时又纠正了药性之偏。通过反复实践,也就逐渐形成了祖国中医学中的方剂学。凡对中药进行一定方法加工炮制,并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临床病人的均称为方剂。单个中药制成的方剂称为单方,两味以上的中草药配合制成的方剂称为复方。
中药复方方剂组成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能和相互关系配伍而形成的,由主药、辅药、佐药及引药组成,再加一种调和药,可以调和各种药的性味,更利于药物的协同性,达到治病的最佳疗效。
13.怎么煎中药
中药品种繁多,汤剂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为避免药材的有效成分在加热过程中挥发或破坏,煎药时必须掌握:
(1)煎中药最好选用沙锅或搪瓷锅。因为此类容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药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被破坏(干扰)。
(2)将配伍好的中药放入沙锅内,加入3~4倍的冷水或温水浸泡15分钟,再加水加热到沸5分钟左右,以小火维持3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再加2~3倍水放入锅中煎煮(小火)20~40分钟,滤取药液。将两次滤液合并加以浓缩至规定量,分2~3次服用。
在一帖中药中,对某些药还要采取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医嘱。这些都是中药煎煮的特殊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中药的有效成分,达到治病的疗效。
1.感冒为什么要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受感冒的侵扰。一旦感冒,唯恐疾病拖延引发并发症,早早就开始服用抗生素,有时医生也会开一些抗生素来缓解病情。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有自限性,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治疗,也是能自己痊愈的。一般发热3~5天后,体温会慢慢降至正常,免疫力逐渐恢复,若无继发感染,1周就会恢复健康。感冒发病期间,老年人要注意休息,多多喝水,吃清淡饮食,酌情对症用药,并加用抗病毒的药,但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即使用了抗生素,也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抗生素只杀细菌,是不杀病毒的,“不对路数”啊。而且抗生素使用后,还会诱导细菌的耐药性,这会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难度。
滥用抗生素,人体器官受损害最大的是肾脏。老年人本来肾脏功能就差,加上抗生素的刺激,容易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病毒性感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2.老年人感冒,怎么用阿司匹林退热
阿司匹林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其解热、镇痛作用疗效确凿,除感冒外,还广泛用于头痛、牙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而且还是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诱发胃溃疡、胃出血等,因此应在饭后服。
对于老年人感冒发热,阿司匹林有良好的退热发汗作用,但是如果剂量未掌握好,会发生过量出汗,结果是体温下降过快,病人发生虚脱,所以剂量宜小不宜大。目前,市上阿司匹林的规格有0.025g、0.05g、0.3g和0.5g片剂(肠溶片),前面两种用于抗血栓。所以,老年人治感冒可选0.3g一次,一天3次服用,如发热已退,则可以停药。
3.为什么发热时不可盲目应用退烧药
发热是炎症的全身反应。引起发热的有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热原,如细菌毒素、病毒、寄生虫等为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但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其合成内源性致热原。一定程度的发热能使机体代谢增加,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增多,能激活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游走,吞噬功能增强,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促使干扰素生成,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所以发热有重要的防御意义。但高热或长期发热可抑制机体的防御反应,降低NK细胞活性,使抗体、补体消耗增多,最终引起各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甚至出现昏睡、谵妄、抽搐等临床症状。因此,对发热病人,首先要弄清发热原因,根据原因给予不同治疗,必要时可用适当的退烧药。
4.老年人怎么正确对待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其起病急,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常引起爆发流行。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原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常常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加重原有慢性病的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性命。每年在流感流行期前数周接种流感疫苗,将有助于减少患病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的老年病人,连续数年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大大降低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哮喘等病的发病率,还降低了住院率和死亡率。所以老年人成为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专家强调,老年慢性病病人必须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发生。同时,在流感高峰时期,应尽量少去公众场所,多饮白开水,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注射疫苗是一种主动免疫,要求接受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必须是正常的,这样注射疫苗后,人体才会有正常的免疫反应,才能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但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都下降了,有时注射疫苗后不但没有正常的免疫反应,反而对免疫产生出抗体,防流感免疫力低下,甚至出现负反应。因此,老年人在注射流感疫苗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5.痰多而咳为什么不能用可待因或喷托维林来治疗?怎么办
老年人抵抗力差,经常会患上气管炎,出现咳嗽、痰多的情况。有些老年人听说可待因或喷托维林(咳必清)的镇咳效果好,想方设法搞到它服用。其实可待因或喷托维林仅用于止咳是很好的;对于咳而痰多的病人,却是不应该用的。
人的呼吸道应该是畅通的,如果有痰堵塞在气管、支气管里,咳又咳不出,是不利于空气进出的。这时,单纯吃止咳药是不利的,因为咳嗽虽然不咳了,可是气管和支气管里的痰却会越积越多,人的通气大受影响,人是受不了的,必须把痰咳出才行,所以痰多的病人,应服一些化痰的药物。如果痰液黏稠,还应使黏痰溶解化稀,才有利于咳出,可畅道呼吸道,而使用可待因或喷托维林虽然压制了咳嗽,但是痰液不能排出,显然是对人体是不利的,因此,咳嗽痰多的病人,不能使用可待因或喷托维林。
有一种药叫氯化铵,主要用于炎症初期,痰少黏而不易咳出者,口服后会引起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多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另一种黏痰溶解药,如溴己新(必嗽平)、化痰片等,其作用是溶解黏稠的痰,使痰变稀,从而使痰易于咳出。
6.为什么老年人应慎服氨茶碱
氨茶碱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的常用药,服用后平喘效果明显,受到老年病人欢迎。但是用的人多了,难免会发生中毒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不比年轻人,对药物的代谢、分解、排泄能力下降,服药后会在体内积蓄,出现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
为了防止中毒的发生,老年人应慎服氨茶碱,开始用药时,一定先用小剂量试服。一旦发现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就应及时停药,对于原有心肌梗死、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更要禁用。
7.为什么有的老年人用气雾吸入治疗哮喘效果不好?怎么办
老年人用激素气雾吸入治疗哮喘,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是有的人效果却不理想,找找原因,原来是手压喷雾与吸气动作没有配合好造成的,如果配合好,手一压,喷雾出来,马上吸气,将药物吸入,效果就好了。
但是有的老年人反应不灵,做不到动作协调,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挖一个小孔,将喷嘴从杯底孔进入杯内,将杯罩在病人口鼻上,这样喷出的气雾停留在杯内,就容易被人体吸入,产生治疗效果。
8.为什么用“喘通”气雾剂治疗气喘不能连续多喷
老年人发生气憋喘息,会有濒死感,非常难受,所以希望有快速平喘的药物。有一类药物叫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克仑特罗(氨哮素)等,服后能在30分钟起效,维持药效6小时,这类药物虽然好,但是病人们不满足,觉得30分钟起效太慢了,希望有更快的办法。于是发明了气雾吸入法,如“喘通”,只要喷吸1~2次,就能在5分钟起效,并维持3~4小时药效。但是,这种药用量稍大,就会出现心脏跳动加强、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所以医生嘱咐,每次只能吸1~2喷,不得超量使用。
9.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为什么一定要医生指导
老年人患心脏病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脚肿,随着病情发展,先是脚踝部水肿,慢慢向上到小腿水肿、膝关节水肿甚至大腿水肿,到医院治疗,说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的。
心功能不全就是心力衰竭。洋地黄可使心肌的收缩力加强,减轻或消除心力衰竭,从而消除水肿,恢复正常心律。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但美中不足的是,其治疗剂量比较接近中毒剂量,如果盲目加大剂量,容易引发中毒,所以心力衰竭的病人和家属,不要以为自己是老病号了,有经验,想吃就吃,想停就停,这是会出问题的,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0.为防止夜间发生心绞痛应怎么用药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短暂缺血、缺氧引起的急性疾病。
治疗心绞痛主要从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或减少心肌耗氧出发,用药的目的当从扩张冠状动脉着手,常用药品首选硝酸甘油。因为硝酸甘油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减轻心肌耗氧的作用。一般在心绞痛发作时,将硝酸甘油含在舌下,经口腔黏膜吸收1~2分钟即可起到治疗效果。
但是,如果心绞痛在夜间发作,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能及时用药,岂不误了大事?所以,有医生建议采用硝酸甘油贴片,贴在皮肤上,让药物慢慢释放,起到持久作用。其对有可能在夜间发生心绞痛的病人,可起到预防作用。
11.硝酸甘油片为什么要坐着服
硝酸甘油片被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视为“救命药”,经常带在身边,以便心绞痛发作时随时服用。
但服用硝酸甘油片要讲究姿势,得坐着用,不能取站立位或卧位。因为硝酸甘油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躺着服用,会因回心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影响疗效。站位服用,由于头部位置较高,会因血管扩张而影响脑部供血,脑供血不足易使病人出现头晕、目眩甚至晕厥等症状。
专家提醒,不能完全把硝酸甘油片当做“救命药”。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以3次3片为限,即每隔3分钟无效时再含服1片,如15分钟内含服3次后仍不见症状缓解,应尽快去医院就诊,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千万不要贻误治疗时机。
12.脑血栓的溶栓治疗为什么要在6小时之内进行
脑血栓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闭塞,从而引起脑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遗留偏瘫、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失语等严重后遗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倘在发病后3~6小时内,借助药物,将刚刚形成的血栓溶解掉,使血管再通,血流恢复,就能明显改善病人在病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程度。若错过6小时,则溶栓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当60岁以上老年人,平时血黏度过高者,一旦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手脚活动异常,半边身体感觉异常时,家属应考虑脑血栓发病,在6小时之内送医院诊断治疗。
13.为什么用阿司匹林抗血栓剂量宜小不宜大
阿司匹林原本是用于退热、镇痛、治疗感冒的常用药,20世纪70年代,国外科学家发现它能阻止血小板聚集,于是把它作为抗血栓的药物。在使用阿司匹林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猝死率大幅下降,因此直到今天,它还是作为预防血栓的热门药物在临床上广为使用。
但是,它的不良反应也比较严重,如服药后会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大剂量还会导致溃疡出血。使服药者顾虑重重,后来医学专家观察到,在抗血栓的应用中,每日用1300mg与每日用50mg相比,效果完全相同。中国医学科学院对此做过研究证实,给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病人,以每日服50mg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肌梗死,平均疗程为19.4个月,结果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了65%左右,而且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既然如此,我们当然顾意采用花钱少,剂量小,反应轻的办法,所以现在临床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栓病的剂量都宜小不宜大,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每日50~75mg。
14.为什么患帕金森病服左旋多巴者莫服维生素B6
人类长寿后,一些老年病便多见起来,如帕金森病,本来不多,到了人口老龄化之后,便屡见不鲜了,据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患此病的约占5%。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那么帕金森病病人,起码在500万以上了。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可有效地减轻震颤症状。但是,服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者,那是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B6的。
维生素B6对人体是重要的,它能帮助消化、吸收蛋白质和脂肪;防止各种神经、皮肤疾病;促进核酸合成,防止组织器官老化;减轻夜间肌肉痉挛等等,这都是有益人体的,可是它天生有一个作用,会使多巴脱羧酶活性增强,将左旋多巴转化成多巴胺,这一转化后就造成大麻烦了,因为左旋多巴比较容易进入大脑,在进入脑内后,转化成多巴胺起治疗作用,而在血液里的多巴胺较难进入大脑,起不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服左旋多巴的帕金森病病人,不能服维生素B6,以免影响疗效。
15.帕金森病病人服左旋多巴效果越来越差怎么办
左旋多巴是重要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后大约有75%的病人可获较好疗效,特别是轻症的年轻病人更好,一般用药后1~6个月能获最佳疗效,它的缺点是长期应用后,疗效会越来越差,使病人和家属对治疗丧失信心。
目前发现卡比多巴与苄丝肼这两种药,若与左旋多巴配合用,可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浓度,增强药效,减轻不良反应。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现在把它们组成复方制剂,如信尼麦片,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合剂,比例为10∶1的片剂;美多巴胶囊是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复方制剂,比例为4∶1,合剂的效果要优于单用左旋多巴。
16.老年人精神抑郁,服百忧解1周效果不佳怎么办
老年人年事渐高,生活中常会遇到身体不适、子女不孝、经济拮据等烦恼,时间久了,出现精神抑郁,严重时叫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伴有失眠、早醒、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这种抑郁症病人,不仅情绪低下,而且还有潜在的自杀倾向,据我国卫生部披露,世界上约20%的自杀发生在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率超越男性的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可以先找心理咨询医生,同时也可药物治疗,其中百优解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药物,对抑郁症、焦虑症都有效,缺点就是起效的时间要在2~3个星期之后,所以服药1周未见效不必着急,继续服药到半月后自然会好起来的。
17.老年人怎么服用安眠药物
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和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醒来后头脑昏昏沉沉、疲乏,难于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一般短暂性失眠,不考虑服用药物,可先找出失眠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自我调理。若失眠持续超过2~3周,才考虑用药。
安眠药物种类很多,服用前要掌握好适应证,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老年人可选用短效、作用较缓和及不良反应小的安眠药,如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等。用药剂量从小量开始(晚上睡前半小时服1~2片),根据病情适当加量,但不宜过大。长期服药者2~3月需换药一次,以防耐药性和成瘾性,但不宜突然停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若能根据病情配合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让病人正确认识失眠,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中成药也有一定的效果,可酌情选用。不可服用苯巴比妥(鲁米那)及阿米妥等药物,这些药物可造成头昏脑涨、步态不稳、容易跌跤。
18.怎么自制“失眠汤”
老年人的睡眠远不如年轻人,一般人都是睡不深、睡不长,遇到这种情况,不妨自己配服“失眠汤”,以下介绍几则。
(1)健脾安神粥 党参35g,红枣(去核)10枚,麦冬、茯苓各10g,以2000ml水煎,浓缩成500ml水时加粳米煮粥,无糖尿病者可以加少许冰糖,有补气、健脾、安神作用。
(2)桂圆莲子汤 桂圆和莲子各100g煮汤,当点心吃,具有养心、宁神、补肾功效,适于长期失眠者。
(3)单味酸枣仁粥 取酸枣仁15g、粳米50g煮粥,每天下午3点钟服。酸枣仁能宁心、补肝、敛汗、生津,常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的病人,有良好的镇静安眠作用。
(4)复方酸枣仁粥 在单味酸枣仁粥的基础上,增加远志6g。因远志归心经,能安神益智,对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者效果明显;与酸枣仁为伍,安眠效果更佳。
(5)夜交藤红枣汤 取夜交藤12g、红枣10枚去核煎服,有养血安神作用。
19.怎么看待雷尼替丁治疗胃病的效果
胃病包括胃炎、胃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普遍认为与胃酸对黏膜的损伤有关,因此往往采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黏膜的药物,来治疗胃病,其中雷尼替丁(善胃得)就是一种较好的药物,从临床实效观察,它效果比西咪替丁(泰胃美)还要好,具有速效高效的优点。
但是,雷尼替丁存在美中不足,一个是抗雄激素作用,用药后会使精子的数量减少,幸亏停药后会恢复正常,所以问题不大;第二个缺点是复发率高,因为胃病病人,有不少人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人做过检测,约有87%的胃溃疡病人、91%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和86%的胃炎病人都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所以单纯用雷尼替丁,虽能立竿见影抑制胃酸分泌,但对于幽门螺杆菌却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克服雷尼替丁的不足,必须同时对幽门螺杆菌做根除治疗。
20.怎么看待迪乐治疗溃疡病出现的舌苔和大便发黑
迪乐是一种治疗胃溃疡比较理想的药物,病人服药后,会在溃疡面形的一层保护膜,免受胃酸刺激,也能阻挡幽门螺杆菌入侵胃黏膜,并且降低胃蛋白酶对胃壁细胞的破坏作用,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迪乐还会使幽门螺杆菌的菌体发生膨胀、膨胀、再膨胀,直到破裂,起到杀菌作用,所以是一种治胃良药。
但是,服用该药后会出现舌苔和大便变黑的情况,给病人心理蒙上阴影,误以为是什么不良反应,其实是不要紧的,停药后就自然恢复正常,根本不用做任何处理。
21.绝经后妇女抗骨质疏松怎么用药
妇女绝经之后,骨质疏松病就找上身来,有的医生强调补钙治疗,可惜疗效不明显,近几年研究表明,补充雌激素对骨质疏松有肯定疗效。
目前主张用“利维爱”治疗,2.5mg一次,每天或者隔天服一次,可有效预防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由于雌激素有致乳房癌、子宫癌的可能,所以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而且定期检查,完全可保证安全。
对于不能使用雌激素的妇女,可用降钙素来治疗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对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效果也较好。
22.老年男性抗骨质疏松怎么用药
男性进入老年,也会发生骨质疏松,只不过没有女性明显。在男性性腺功能减退、雄激素水平持续下降后,骨质密度也会降低,脆性加大。据研究,进入老年后,男性每增加5岁,骨折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针对这一因素,考虑用雄激素治疗,常用的有甲睾酮、丙酸睾酮。另一类蛋白质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司坦唑醇、康复龙等,既能治疗骨质疏松,也可治疗骨折。
中医有“肾主骨”的理论,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若肾虚则骨质生成不足,发生骨质疏松,出现全身缺钙性疼痛。通过补肾填精,全身调节,可治疗骨质疏松,经实践证实,确有疗效,可以使用。
23.老年人为什么不宜长期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
吲哚美辛(消炎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疼痛具有镇痛抗炎及解热的良好作用,对急性痛风发作见效也快。因此,有些老病号往往会多配一些,放在家庭药箱里,要吃时便自行服用,的确方便有效。
但是吲哚美辛是一种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困倦、幻觉及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厌食、胃痛,严重者会导致胃溃疡出血。
鉴于吲哚美辛效果好的同时,毒副作用发生率高达35%~50%,所以专家建议只能短期服用,特别是老年人要慎用,切不可长期服用。
24.怎么用氯雷他定(开瑞坦)来抗过敏
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老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赛庚啶、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效果虽好,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其对人的中枢神经都有抑制作用,服药后昏昏沉沉,要打瞌睡。
现在有了新药,如氯雷他定,它不抑制中枢神经,服后不产生昏睡,而且口服后作用快,90分钟即见效,还能维持较长的药效,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对心脏、肝脏有一定毒性,服用不当会发生心律失常和肝功能损害,因此有心律不齐病史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
25.怎么用乌鸡白凤丸治疗神经性耳鸣和阴虚盗汗
乌鸡白凤丸本是妇科良药,但用其治疗神经性耳鸣和阴虚盗汗,效果也不错。
(1)治疗神经性耳鸣 老年人耳鸣大都因气血亏损引起,乌鸡白凤丸可养阴潜阳、气血双补、柔肝调经,对治疗气血亏损的神经性耳鸣有特效。服法为每次1丸,每日2次,1~2个月即可见效。
(2)治疗阴虚盗汗 老年人因气血失调、气滞阴虚引起盗汗,可在每晚临睡前,以淡盐开水送服乌鸡白凤丸1丸,1~2月就能见效。
服药期间应忌生冷和辛辣食物,若有伤风感冒或急性病发作,则应暂停服用此药。
26.为什么老年人内脏下垂可服补中益气丸
老年人因脾胃虚弱及气虚下陷,会发生内脏下垂的疾病,包括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和脱肛。有的人仅单个发生,如胃下垂;而有的人呈多个脏器下垂,如胃、肾、子宫都发生下垂。有内脏下垂的病人,一般都比较瘦,有性冷淡、无力、食少久泻、懒言少语等症状。
对于内脏下垂者,尚无特效的化学合成药物,可应用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这种病与人体气虚关系密切,所以要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其处方为:黄芪200g,甘草100g,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各60g,磨粉后制成蜜丸,每次服15g。本方以黄芪、党参为健脾补气的主药;白术、炙甘草健脾和中为辅药;当归补血以辅助补气;陈皮理气顺气;升麻、柴胡有提升作用。整个处方配伍合理,老年人气虚有内脏下垂者可以试服。
27.为什么老眼昏花、迎风流泪可服杞菊地黄丸
人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衰老的,到了某一天,一对比,啊呀!我的视力怎么会差了一大截,再仔细端详,的确,看东西已不大清楚了,而且走在路上,一陈微风吹过,眠泪会盈眶而生,赶块用手帕去擦,否则,真的就掉眼泪了。这种情况,可能是老年人肝肾两亏造成的,可服杞菊地黄丸治疗。该处方为八味中药:
熟地黄16g、山茱萸8g、丹皮6g、山药6g、茯苓6g、泽泻6g六味,组成六味地黄丸,起到滋补肾阳作用;加入枸杞子4g、菊花4g,便成杞菊地黄丸。枸杞子能滋补肝肾,对于虚损精亏、眩晕耳鸣、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效果良好;菊花有平肝明目之功。杞菊地黄丸对于老年人的视力养护很有帮助,是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
28.为什么老年男子畏寒无力宜服金匮肾气丸
男子一上了年纪,各种虚亏的情况便会不请自来,表现为四肢困倦、腰酸无力、背脊寒冷、手脚冰凉、性功能减退甚至阳痿、尿液清长,有时白天坐着也会自己流下汗液,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肾阳不足。医生往往会开出“金匮肾气丸”的中成药。该处方为:熟地黄16g、山茱萸8g、丹皮6g、山药6g、茯苓6g、泽泻6g、附子3g和肉桂3g。其中熟地黄有滋阴、补血功效;山茱萸补益肝肾,用于肾虚所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茯苓有利湿渗水之效;泽泻能利小便、清湿热;附子可补火助阳,逐风湿寒邪,治阳气不足、命门火衰、下元虚冷;肉桂则补肾助阳、引火归原、活血通络。
此方主治肾阳虚汗、腰脊冷痛、阳痿早泄、小便清长、下肢冷感等,对老年男子肾阳虚亏者适用。
29.怎么用六神花露水治疗难治性灰甲
老年人抵抗力差,手指甲、脚趾甲感染霉菌者很常见,这种灰甲病十分顽固,服西医抗霉菌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肝脏毒性太强,会让健康意识较强的人望而却步。
患了灰甲后,手指很不美观,苦于没有良药,现介绍一种价廉效良的简单方法,就是用六神花露水外搽,一般只需3个月就能治愈。
其方法为:每天晚上上床前,洗净双手、双脚,用棉签蘸六神花露水涂于甲根部,保护好新长出的指(趾)甲,不受霉菌侵犯。这样,当前端病甲不断生长、生长,长到完全剪除后,后面新甲就都是健康的指(趾)甲了。
1.老年人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活性物质。少数由人体自身合成,大部分需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对老年人有特殊保健意义的大约为4种,即维生素A、C、B1、E。
(1)维生素A 为脂溶性,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功能: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及正常机能,是构成视色素的成分,用于防治夜盲症、眼干及皮肤干燥。
(2)维生素C 为水溶性,存在于新鲜蔬菜与水果中。功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维持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预防出血,改善心血管功能。
(3)维生素B1 为水溶性,存在于谷类、豆类、瘦肉等粗制食物中。功能:维持神经与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预防脚气病(指缺乏维生素B1所致的末梢神经炎等功能障碍),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神经等。
(4)维生素E 为脂溶性,存在于植物油和绿叶蔬菜中。功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消除脂褐素在细胞中的沉积,延缓机体衰老,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机能和肌肉的正常代谢。
维生素并非补充得越多越好,长期过量服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服用的期限及剂量,最好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为什么烟酒客更要注意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当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称为坏血病,表现的症状为毛细血管破损所致的出血(常见于皮肤、牙龈和内脏),还可出现贫血、创伤不愈合、易骨折、免疫力下降等。
大多数动物会自身制造维生素C,而人类却不会,而且体内又贮存不多,因此需要不断地从食物或由药物进行补充。一个正常的人每天需50~100mg维生素C,但是对于一名吸烟者,他每天消耗的维生素C要超过200mg,所以要比不吸烟者多摄入一些;而对于一名酗酒者,消耗的维生素C则更多,据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谢克特曼研究,饮酒者每天需要摄入量要超过500mg,才能满足需要。因此老年烟酒客应比别人更多地补充维生素C。
3.更年期女性为什么要补充雌激素
雌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激素,可促进降钙素的分泌,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对体内的骨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引发一系列疾病。如:
(1)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下降,对体内骨代谢的调节失衡,成骨与破骨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质渐渐丢失,骨密度减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导致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因而引起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其表现为潮热、易激动、失眠、烦躁不安、忧郁、记忆力下降、多疑、性冷淡等,发病率非常高,影响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3)冠心病 雌激素能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有抗氧化作用;改变动脉管壁上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成分,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更年期雌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更年期女性补充雌激素,既能降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又能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还可以防治冠心病。但有一点需记住:雌激素补充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4.老年人补钙片为什么效果不明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会从医疗机构配些钙片来补钙,但是有些人服了钙片后,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与体内维生素D不足有关。由于正常人补钙的肠道吸收率为30%~40%,而缺乏维生素D者,吸收率不到10%,所以为了提高钙的吸收率,应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两种办法来解决:①多晒太阳,因为太阳中的紫外线会使人体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②在补钙的同时加服维生素D。
5.服钙片为什么容易引起便秘
老年人补钙,不论是食物中的钙,还是钙片中的钙,都要处于溶解状态,才可能被肠道吸收。如果老年人在补钙的同时吃了某些蔬菜,如苋菜、菠菜、笋等等,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等,会与钙起化学变化,生成难于溶解的钙盐,不能被人体吸收,而且这类钙盐很硬,混在粪便之中起到黏结作用,会使大便会变硬,引起便秘。所以,为了避免便秘,老年人在补钙时,应少吃含草酸、植酸高的蔬菜。
6.老年人补钙为什么应补补停停
老年人补钙,并非多多益善,据研究,补钙太多,可能会使肾结石的发病增加,而且还发现补钙太多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再说,肠道中的钙浓度高,会增加食物中铝的吸收率,而已知,铝元素会引起老年痴呆和脑软化。科学家还发现,钙会抑制铁元素、锌元素的吸收,造成缺铁性贫血和锌元素不足,而锌恰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所以,全面衡量补钙的利弊,目前认为补钙应补补停停为好,建议服钙剂2个月后,停服1个月,以后照此类推。
7.为什么老了以后嗅觉会变差?怎么办
当人老了之后,有的人会出现嗅觉不灵的情况,到一般小医院去检查,也发现不了什么,于是也只好随它去了。后来,忽然发现手指甲上出现白斑,医生才想到这是缺少微量元素锌造成的,再追问一下,原来老年人的味觉也有减退的情况,同时还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于是医生更进一步确定,这位老年人是缺锌病人。
现代医学知道,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要比动物低,所以吃素的老年人容易发生缺锌,吸烟、酗酒会加速消耗锌,所以这些人也常易缺锌。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壤中缺少锌,所以农作物中也含锌不足,人们就不太容易从谷物中获足够量的锌,会出现缺锌症状,老年人嗅觉、味觉失灵,指甲白斑即为缺锌的表现。
临床上补锌的药物有醋酸锌、氯化锌及葡萄糖酸锌,一般每日补锌量为2.5~4mg。
除了药物补锌,平时吃点牡蛎、蛏子、蚶子、鸡的黑眼珠、鱼的黑眼珠,对补锌效果也很好。
8.为什么可以用灵芝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灵芝虽说是一味古老的中药,但是它并不治病,而是起到固本培元、加强机体自身稳定自我调节能力的作用。所以古代医书上笼统地说它有“补中、益气、增智慧、好颜色”,久食长生、扶正固本等功效。
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灵芝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灵芝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肝、脾、肺、肾等的亏虚,均可服用,涵盖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各个系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仅对某一疾病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而是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代谢,促使全部的内脏器官机能正常化。如有资料表明:灵芝对高血压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血压过高时可以降低血压,血压过低时可以升高血压,使其趋向于正常,称赞它是“平衡医学”首选的最佳调节剂。
由此可见,老年人平时未病时服点灵芝,可起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常用量每天3~10g。
9.为什么可用冬虫夏草来补虚
冬虫夏草是一味调节免疫、调理诸虚百损的中药,《本草重新》记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中医认为冬虫夏草能补肾润肺、益气生津、平衡阴阳、延缓衰老,起固本作用,临床上用于肾功能衰竭、免疫力减退、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肺炎、肺结核、哮喘、脑血栓、脑萎缩、糖尿病、阳痿、肿瘤等及化疗的辅助治疗。
民间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来培补元气,一般剂量为3~9g;若用于阳痿遗精、腰酸腿痛,可加量为30g。
10.为什么五脏虚劳可服铁皮枫斗
铁皮枫斗在滋补五脏虚劳方面有显著的功效,所以虽然它的价格昂贵,但还是深受现代人青睐。
(1)心阴虚 铁皮枫斗能补充人体血、精、津液,濡养大脑,滋心阴,降心火,改善心肌营养,对神经衰弱、冠心病有助益作用。
(2)肝阴虚 铁皮枫斗能养肝阴、肝血,改善肝微循环,调节肝阴阳平衡,还可益气养目,适用于慢性肝炎、高血压、甲亢、神经官能症和眼病等。
(3)脾阴虚 铁皮枫斗能滋脾胃、充肠液,健运脾胃促蠕动,对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口腔炎、便秘、食欲不振等疗效不错。
(4)肺阴虚 铁皮枫斗养肺阴、滋肺虚、润燥,可用于萎缩性鼻炎、咽炎、神经性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5)肾阴虚 铁皮枫斗能滋肾阴、生精血,填骨髓,常用来治疗慢性肾炎、性功能不良、智力低下、思维迟钝、健忘等。
常用量为每天6~12g。
11.为什么老年人适宜服人参
人参能大补元气,素有“补品之王”的称号。人参对人体的补益是全方位的,能强身、强心,能促进造血,能增强大脑功能,能增强免疫功能,能增强内分泌功能,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癌、抗辐射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可增强人体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抵抗,如微生物、高温、低温、失血、毒物的侵害,适用于老年人和气虚体弱所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心功能衰弱及内分泌功能减退者。
一般服用人参都在冬季,立冬过后就可开始服人参,可炖服,每天3~9g,服到立春为止。注意服用人参期间不要吃萝卜,以免降低药效。
12.为什么老年人阴虚宜服西洋参
夏天气候炎热、湿度大,人体的生命活动亢进,能量与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体液损失多,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不平衡状态,这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阴虚症状,如易汗、口干、烦躁、胃口不佳、全身无力、头昏脑涨等等,特别是老年人抵抗力差,比年轻人更容易罹病。中医认为这些“阴虚”的症状,服用西洋参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情况就会改善。
西洋参是一味多功能的补气药,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健脑益智、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由于其入肺、胃经,中医在处方中常用来补肺清火、养胃生津。
西洋参的服法很简单,一般切成薄片,在早饭前、晚饭后含于口中,细细咀嚼,每日用量为2~4g;也有人将西洋参磨粉,每次1g,用温开水冲服;或者将西洋参片5g放入茶杯,加开水冲泡,代替茶喝,可重复冲泡,直到味淡。
对于阳虚的人,如畏寒怕冷、心跳缓慢、大便稀薄、舌苔白腻湿滑者,应忌服西洋参。
由于萝卜有破气作用,所以在服用西洋参时,尽量不吃萝卜,以免抵消药效。
(胡惟勤、朱晓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