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知识之海,智慧之矿,文明之景。读书——到知识之海捡珍,去智慧之矿采宝,在文明之景中饱览山光水色,必将滋养人生。真所谓“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清人石成金在《传家宝》中曾云:“世上至宝,书为第一。读之玩之,启我学识,开我襟怀。如此利益,彼虽有千仓万箱之富,何能及哉!取书阅读之时,即宛然与昔日之圣贤君相同堂而语,饱听指点谈论,如此尊荣,彼虽有高官厚爵之贵,何能及哉!”石老先生这番话可谓精辟的经验之谈。冬天是一年之中比较清闲的季节,室外天寒地冻,雪花纷扬,室内温暖如春,一杯热茶,几本闲书,益智怡情,赏雪赋诗,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古人云:开卷有益。书籍是人们心身健康的良师益友,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冬季读书更是一项很好的消闲养生措施。如能充分利用休闲时间,选一些好书来读,不仅提高思想和文学艺术修养及知识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愉悦情怀、保护脑力、增进健康。学海泛舟,书山探胜,可谓人生一大快事。
读书的保健作用也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增知识,添情趣 空闲时间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新的技艺,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得充分的精神享受。“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闲暇之时经常读书看报,可及时获得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的各种信息,以之导行,或帮持家,或裨修身,均可端正方向,避免失误,取得成效。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宁心神,宽胸怀 读书学习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旦入迷,废寝忘食。读书学习可以消除人的紧张情绪,使人心神宁静。医学专家认为,读书是一种保持精神愉快的有效方法。的确,喜欢读书而阅读广泛的人,大多心胸开阔,有正确的人生哲学,能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得失,不会因生活挫折而郁郁寡欢,不致造成心理疾病。这实际上是读书增强了人的抗病能力,使人生活乐趣无穷。“闲恼时而有,去之借重书。”闲赋时读书,可以清心怡神;忧恼时读书,可以消愁解闷。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入境,可以暂时离开现实景况,忘记心中烦恼,遨游书中世界,知宇宙之宽广。常言说,读书不仅能变化气质,还能养人精神。与书中的人物交朋友,沟通心灵,共鸣感情,既可弥补阅历之不足、知识之欠缺,又可使自己的生活中注入新鲜活力,保持更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增脑力,益健康 生物学上有条规律:“用则进、废则退。”19世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拉马克通过研究,也指出了“器官用进废退”的著名论断,说明机体越用越发达,不用则废的道理。大脑也是这样,越用越灵,不用就会衰退。勤用脑有益健康长寿。古往今来,凡是多用脑、勤思考、勤学习的人到老年仍思维敏捷。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长寿者占相当大的比重,仅1901~1939年获奖者中,就有七八十人活到80岁以上。著名画家刘海粟86岁获意大利国家艺术院金质奖,他89岁时,谈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说:“勤于用脑,能促进脑功能的活动量,延缓细胞的衰老,有利于身心健康。”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读书学习,可以使大脑不停地接受新的剌激,将会减缓脑细胞的老化,并能使一些没有生气的脑细胞也运转起来,使人脑力健康,保持清醒、敏锐,健康长寿。有人挑选了20世纪以来欧美伟人400名,看其中哪类人的寿命最长。结果读书人居首,平均寿命为79岁。我国也有人对秦汉以来13088名著名知识分子的寿命进行统计分析,其平均寿命也远远超过当时人群的平均寿命。因此,老年人多读书学习,勤于用脑,非但不会年老智昏,而且还可以保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并延年益寿。
但在读书学习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较长时间持续读书用脑后,容易感到疲劳。因此,应该注意合理休息,劳逸结合。可以采取闭目休息,但最好是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和文娱活动。
二是注意光线要充足。尤其是老年人视力减退,所以读书时更应注意光线充足。
三是如厕时不要读书。古人曾有“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的经验之谈。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视厕所为主要读书场所之一。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上厕所时找本小说、杂志或报纸在那里蹲着看,这种做法是弊多利少,老年人尤其不宜。久蹲厕所可以使肛门的内、外括约肌松弛、麻痹,容易导致直肠下垂,患习惯性脱肛;久蹲还会扰乱正常的排便功能,导致排泄功能紊乱。久蹲可因局部神经受压时间过长,出现耳鸣、头晕、眼冒金星等多种病理现象,甚至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突然站立时,还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人,可导致头晕、站立不稳,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意外。因此,应注意不要在蹲厕时读书看报,以免危害身体健康。
四是闲时读书,以娱乐为主,不必去“啃”那些啃不动的书,应按个人的文化水平、阅历和爱好去决定读书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