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法是太极拳的战术原则

八法是太极拳的战术原则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沾连粘随是太极拳的战略原则。八法是太极拳的战术原则,即每一法都要贯彻沾连粘随,因而,每一法都体现弹簧功。八法是用我方的肢体和躯干进行攻防的技术措施。但是,无论这个体系多复杂,人体的运动仍然服从力学定律,任何太极拳的招式均无例外。掤为八法之首,很多文献认为掤应贯穿于其他七法之中。其实此弹簧劲就是太极拳的力学原理,是太极拳的平衡、运行、攻防乃至任何招式的力学原理。

弹簧功驭内是松灵沉稳,对外是沾连粘随。沾连粘随是太极拳的战略原则。八法是太极拳的战术原则,即每一法都要贯彻沾连粘随,因而,每一法都体现弹簧功。五步式太极拳的平衡运行原则即每一步法都要贯彻松灵沉稳,因而,每一步法都体现弹簧功。八法由五步提供基地,五步通过八法做出攻防。图5.1概括了它们的关系。

图5.1 弹簧功和八法五步

八法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八法是用我方的肢体和躯干进行攻防的技术措施。五步是用感官指导下部肢体运行、保持整体的运动平衡并将攻防时承受的力传给地面。人体有众多的关节,肌肉和韧带将众多的骨头连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力学体系。但是,无论这个体系多复杂,人体的运动仍然服从力学定律,任何太极拳的招式均无例外。

八法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掤为八法之首,很多文献认为掤应贯穿于其他七法之中。狭义的理解,掤本身有攻防功效,是和其他七法并列的。广义的理解,掤是一种练就的弹簧伸缩功能,由意念指挥而能发放或吸收能量的劲力。下面将称此为弹簧劲。从力学上看,此弹簧劲应该也可以贯穿于八法之中。其实此弹簧劲就是太极拳的力学原理,是太极拳的平衡、运行、攻防乃至任何招式的力学原理。下面将逐一讨论八法的力学原理。先给一个尽可能精简的定义,然后解释其含义或进行推广。

狭义的掤是我方用单臂迎送对方的弹簧劲。双方的竞技发生于三维空间,双方的攻防趋势便于表示于一个坐标系中。图5.2中坐标系以我方为主,三维坐标分别为南东上。通常假设起势时面向南,套路在此南东上坐标系中演练。假设对方以图示虚线箭头向我方正胸进攻(图3.55~图3.57和图5.2),我方以掤势相迎。掤以进退方向的劲力为主,但常兼有横向劲力。掤时将大小臂撑圆,用小臂与对方相接。肘关节的自由度使撑圆的大小臂有一种自动加可控的弹性功能。这种弹性功能还来自于身体的其他关节的自由度。这种弹性功能可用于探测对方的攻势,能退缩而化解对方的攻势,能反弹或放能而将对方发出。图3.55~图3.57是典型的杨式掤:同时做腿前弓,转腰胯,含胸,小臂前掤。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肘和肩。如果对方攻势猛,我方肘回曲腰回转以化解对方的攻势,并积蓄能量。化解到一定程度后我方反弹放能把对方发出。如果对方攻势弱或不稳定,我方可伺机放能把对方发出。由此可见,掤是攻防同工的技术。千万不要把掤理解成单纯的顶出。弹性功能也可出自于胸、腰和腿。所有参与实现掤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掤劲可用于各个方向。对方从正面进攻,我方向正面掤。对方从上向下进攻,我方从下向上掤。对方从侧面进攻,我方向侧面掤,等等。掤劲可用于横拨。例如杨式玉女穿梭(图5.3~图5.5),对方向我方胸进攻,我方左臂由下向上掤,我方掤势和对方攻势相互垂直,不需很大的掤力就能把对方架空。掤臂可以旋转,例如玉女穿梭中,我方左臂同时上掤和内旋,左臂的旋转把对方向里引,增强了掤的化解功效。

图5.2 掤劲

图5.3 抱球

图5.4 向前穿梭

图5.5 穿梭定式

广义的掤是练就的弹簧伸缩功能,由意念指挥而能发放或吸收能量的劲力。下面将称此为弹簧劲,此弹簧劲可贯穿于八法之中。

捋是我方顺拉兼侧引对方的弹簧劲。假设对方以图5.9所示虚线箭头向我方正胸进攻,见图5.6~图5.8,我方以捋势接招。捋时我方将手附于对方,主要借对方的攻势顺势加力。但通常对方的攻势指向我方重心。为使对方落空,我方在顺力中加以横力,把对方发至我方重心之外。图5.6~图5.8是典型的杨式捋:同时坐腿,转腰胯,两手将对方向左后方拖带。虽然捋主要用于发人,捋仍然要有回摆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肘、肩和腰,千万不要把捋理解成单纯的拉。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胸和腿。所有参与实现捋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捋劲可用于各个方向。对方从正面进攻,我方向左后或右后捋;对方从左向我进攻,我方向左前捋,等等。因为捋借用对方的力,又兼以横向力,所以我方用小的力就能取得大的功效。

图5.6 准备捋

图5.7 向右后捋

图5.8 捋定式

图5.9 捋劲

挤是我方用搭手推对方的弹簧劲。假设对方以图5.13所示虚线箭头以两种可能的方式向我方进招,我方以挤势相迎,见图5.10~图5.12。挤时两手相搭向对方推去。相搭的两手和胸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环形。这种封闭环形转动刚度大,有较强的抗扭功能。因而挤势的方向性比较好,侧向稳定度强。图5.10~图5.12是典型的杨式挤:身子转正后同时做腿前弓,搭手前推。如果对手向我方重心进攻,我方挤势可直接抵挡。虽然挤主要用发人,但挤仍然要有回缩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肩和肘。千万不要把挤理解成单纯的推。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胸、腰和腿。所有参与实现挤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如果对方攻势猛,我方曲肘沉肩以化解对方的攻势,并积蓄能量。化解到一定程度后我方反弹放能把对方发出。如果对方攻势弱或不稳定,我方可伺机放能把对方发出。挤的侧向稳定性在力学上提供了防护机理。前面谈到捋有侧向力和拉力,侧向力作用于单手较有效。当我方形成一个封闭环形时,对方捋我(图5.13“敌捋”)的侧向力不能有效地改变我方的进攻方向,而对方捋的拉力却反过来帮助我方攻入对方重心。挤劲可用于各个方向。对方从正面进攻或捋,我方可迎面前挤。对方从侧面进攻或捋,我方可向侧向挤,也可向斜上、斜下挤等。因为封闭环的形成,挤的攻势沉稳、内刚。

图5.10 坐腿

图5.11 向前挤

图5.12 挤定式

图5.13 挤劲

按是我方用掌推对方的弹簧劲,见图5.14~图5.17。假设对方以图5.17所示虚线箭头向我方进招,我方以按相迎,按用掌向对方推去。由于掌指、掌心、掌缘可相对运动,掌和对方接触时能着落于多种曲面。掌的面积大,能用小的压力传递大的力,因而能有效发人,却不伤害任何一方。按时要注意垂肘。垂肘是在任何情况下肘都有点弯曲,要避免大小臂绝对伸直的位置。垂肘帮助肘关节屈伸反应迅速,并有一部分自动屈伸的功能。虽然按主要用发人,按仍然要有回缩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垂肘,部分来自于肩关节的运动。千万不要把按理解成单纯的推。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胸、腰和腿。所有参与实现按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按可以是双掌同时按。双掌按发力大,发力的方向比较稳定。图5.14~图5.16是典型的杨式按:腿前弓,双掌弧线形前推。按也可理解为单掌按。单掌按比较灵活,易于攻防。图3.12~图3.14是典型的杨式单掌按:腿前弓,单掌前推。按劲可用于各个方向。对方从正面进攻,我方可迎面前按。对方从侧面进攻,我方可向侧向按,也可向斜上、斜下按,等等。特别是单掌按,出的方向可灵活多变。

图5.14 坐腿

图5.15 向前按

图5.16 按定式

图5.17 按劲

采是我方用手抓携对方的弹簧劲。手可以有效附着于对方各部位,进而向任何方向发力。当探知对方运动方向时,采可顺对方运动方向加力。采也可在对方运动方向的横向加力。特别是手臂有旋转功能,采也可在给对方加力时融入旋转力矩。手是人体中功能最多的部位。许多拳种重视拳、掌的运用。王宗岳在几百年前的《太极拳论》中就论述了“采”,这是比较早的文献。杨式白鹤亮翅中同时右手向上采、左手向下采以分路施力于对方。图5.6~图5.8中捋的手法是采。假设对方以单手掤向我方进招,我方两手用合适的方式附着于对方大小臂,两手合作顺势向横方向采,这两手采的合成就是捋,见图5.7。倒卷肱中的采运用旋臂,见图1.32~图1.34,大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陈式太极拳缠丝(图3.58~图3.60)中手的螺旋运动是采的组成部分。虽然采主要用于发人,仍然要有回缩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腕、肘、肩关节的运动。千万不要把采理解成单方向的摘。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胸、腰和腿。所有参与实现采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

挒是我方横拨对方或用挒矩旋转对方的弹簧劲。假设对方以图5.18所示虚线箭头向我方进招,我方以挒势横向出击,见图1.7、图1.8。横向力旨在改变对方的运动方向,不和对方正面运动顶撞,因而很小的横向力就能有效地改变对方的重心位置,而且大有出其不意之功效。此横向力为挒力。捌力体现了太极拳名言“四两拨千斤”的力学原理。我方可用手、臂、肩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去挒。图1.7、图1.8是挒在杨式野马分鬃中的运用。假设对方进步出手向我方进招,根据双方的距离,我方以小臂挒对方,见图1.8;也可以大臂挒对方,见图5.19;还可以肩横向挒对方,见图5.20。我方挒对方于一肩高处,对方前脚着地,由于脚与地之间的摩擦力,脚是一个支点。我方挒劲作用于距一肩高处的支点构成一个力矩,该力矩将对方掀翻。由此可见,横挒可以和力臂组合成力矩,称为捌矩。捌矩给对方一个旋转作用,使对方失稳。实际上,对手很可能移动脚来避开我方的挒矩。为了预防对方逃脱,我方在挒之前就出前脚套住对方下盘,在挒时我方上盘挒对方上盘,我方下盘堵住对方的下盘退路,上下盘的间距是力臂,挒矩因而形成,见图1.8和图5.19。还可用另一手在远端执住对方,见图5.12,这样前手的挒力和执住之点形成第二挒矩。这第二挒矩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和第一挒矩协同作用,因而大大增加了掀翻对方的成功率。挒矩的形成有两个要素——力和力臂。力臂的一端是挒力,另一端是支点。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支点会提供一个与挒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可替代支点,而和挒力形成挒矩。杨式手挥琵琶(图5.22、图5.23)是运用力偶的一个例子。假设对方以单手向我方进招,我方左手执其臂上端向右挒,右手执其臂下端向左挒,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挒力作用于两掌之间的距离而形成力偶挒矩,挒矩将对方掀翻。由上面的例子可见,根据具体情况可将挒用于各个不同方向。虽然挒主要用于发人,仍然要有回缩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腕、肘、肩关节的运动。千万不要把捌理解成单一方向的运动。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胸、腰和腿。所有参与实现挒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肩挒、加制手如图5.20、图5.21所示。

图5.18 挒劲

图5.19 大臂捌

图5.20 肩挒

图5.21 加制手

图5.22 搭手

图5.23 力偶挒矩

肘是我方用肘攻防的弹簧劲。肘由肩关节运作,配合大臂的旋转,协同胸部的含展,由腰启动来联合发力。从肘关节到肩关节间的任何部位能向各个方向发力。肘用于近程攻防。一般拳种注重于拳打脚踢,不让对方近身。太极拳发展了很多肘的用途,补足了近程攻防的技术。有的拳种用肘多以曲臂直抵对方胸腹各部,而太极拳肘多用在推、挒、靠法中。图5.19是肘法用于挒。假设对方进步出手向我方进招,如果双方的距离比较近,我方以肘关节或大臂横向挒对方。白鹤亮翅中两手采的同时,我方可伺机用右肘向对方进攻,见图5.24。陈式五十六式顺鸾肘用肘攻击后方的对手,见图5.25、图5.26。肘近胸,肘的发力比较大,而且肘关节尖硬,肘法比较容易伤人,不宜多用。虽然肘主要用来发人,肘法仍然要有回缩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肩、胸和腰的运动。不要把肘劲理解成单一方向的运动。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腰和腿。所有参与实现肘运动的肢体都能提供弹性功能。

图5.24 右肘击

图5.25 准备发肘

图5.26 顺鸾肘定式

靠是我方用躯干或下部肢体攻防的弹簧劲。靠将肩、胸、背、胯、大腿、小腿用于攻防。靠是一种贴身的攻防战术。两方上体已经或马上很接近时,只有靠是有效的手段。靠通常由附近肢体的相对运动或相连关节的转动产生。例如肩、胸、背靠要注意用胸的含展,腰胯的转动和弯曲来发力。胯靠主要使用髋关节,配合使用膝踝关节的转动来发力。大小腿靠主要用膝关节,配合使用髋、踝关节的转动来发力。图5.20是挒在野马分鬃中的运用,假设对方进步出手向我方进招,如果双方的距离几乎为零,我方以肩横向挒对方,这是靠法用于挒。四十二式的马步靠,先马步蓄势,见图5.27,变成左偏马步,转腰胯,上身略微前倾,以我方肩靠对方胸,见图5.28。推手散打时可以用胸靠。腰略右转蓄势,见图5.29,腰左转,含胸拔背,以我方右胸靠对方胸,见图5.30。陈式五十六式中有招式背折靠。腰略左转蓄势,见图5.31,腰右转,展胸旋臂,以我方右背靠对方胸,见图5.32。产生靠运动的关节的日常运动范围都较小,打太极要放松这些关节。相比手脚的运动,靠运动的幅度比较小,但靠用的是肢体,肢体质量大,肌肉多,因而靠的力量较大。虽然靠主要用于发人,仍然要有回摆的弹性功能。弹性功能主要来自于附近关节的相对运动。千万不要把靠理解成单纯出击。弹性功能也可来自于所有参与实现靠运动的肢体。

图5.27 马步蓄势

图5.28 马步靠

图5.29 马步蓄势

图5.30 胸靠

图5.31 蓄势

图5.32 背折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