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绳文时代日本居民的人种类型
根据本书在第二章第二节中对绳文人与各古代颅骨组的比较研究,从组差均方根值(见表2.4)和欧氏距离系数值(见表2.5)的计算结果,以及多元统计分析(见图二)来看,除了御领组与代表古华南类型的甑皮岩组和昙石山组关系密切外,道东组、堂面组、太田组、津云组、山鹿组、里浜组和吉胡组等均与代表中国古东北类型的本溪组及万发拨子石棺墓组非常接近。这显示出日本列岛的大部分绳文时代居民与我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古东北地区居民存在着更为接近的关系。
通过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大多数的绳文人人骨资料显示,日本列岛上的绳文时代居民与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古代居民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少数的绳文人人骨资料还显示出其与古华南类型居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的结果似乎暗示出绳文人起源的多元性,即绳文人不是来自单一的某个地区,而是分别从不同方向和从不同地区到达日本列岛的。总体来说,来自东北亚地区的古代移民是构成绳文人人种类型的主体,而来自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居民只是绳文人形成过程中的并不主要的构成因素。也就是说,绳文人主要来源于东北亚地区而不是东南亚地区。这一结论进一步支持和发展了人类学研究者汪洋提出的观点“多数绳纹人在体质特征上更为接近东北亚大陆的古代居民,日本绳纹人和东北亚地区古人骨的相近程度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日本列岛和东北亚大陆土著居民所固有的种系类型是颇为相似的”[13]。
正如在前面讨论的那样,由于多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早在绳文时代以前,日本列岛上已有人类居住。根据已有的人类学资料,我们认为多数绳文人在体质特征上与以古东北类型为代表的东北亚大陆上的古代居民具有更多的相似性。根据已被人类学资料证明了的大部分绳文人的遗传学构成与东北亚大陆的古东北类型居民非常相似的现象,我们有理由推测:日本列岛上的绳文人与中国大陆上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古东北类型居民拥有共同的祖先,而这一共同祖先也许就来自东北亚大陆。那么,东北亚大陆上的古代居民是怎样成为绳文人的祖先,而绳文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两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在绳文时代开始的时候,就有一批古代居民从东北亚大陆直接迁徙到日本列岛,并在那里创造了绳文文化。也就是说,东北亚大陆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直接迁徙到日本列岛上,并在那里定居和发展,同时也带去了磨制石器和制陶等技术,于是产生了日本列岛的新石器文化,即绳文文化。那么,绳文人便是第一批较大规模的渡来人,而绳文文化则是一种渡来文化。
第二种推测:我们也不能排除居住在日本列岛主体部分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居民来自东北亚大陆的可能性。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在日本列岛上就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由日本本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向绳文时代过渡的过程,即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东北亚大陆上的原始居民通过迁徙来到日本列岛,并在此定居。那些原有的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的后代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人类进化的不断进行,在原有的采集、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制造并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这些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的后裔们,在日本本土开始进行并逐渐完成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变革,同时也相应地创造出了新石器文化,这样他们也就脱离了旧石器时代而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即绳文时代。
根据遗传学的理论,在遗传学上非常接近的两批人应该拥有共同的祖先。东北亚大陆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居民们与日本列岛上的绳文人在体质特征上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两批古代居民的祖先可能是同一批人,即新石器时代以前生活在东北亚大陆上的土著居民。那么,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绳文人,无论是在新石器时代由东北亚大陆直接来到日本列岛上的,还是由旧石器时代从东北亚大陆迁徙到日本列岛的居民逐渐发展而来的,都可能会导致以古东北类型为主的东北亚大陆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居民,与日本列岛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在遗传学和体质特征上的明显相似性。因此,以上两种推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对于以上两种假设,还没有发现足够的人类学资料加以证明,但依然可以在以往中日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成果中找到相关证据,为我们根据遗传学理论做出的推测提供支持。
在对绳文人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绳文人具有明显的低面、低眶和阔鼻等特特(见本书第二章第一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一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远古特征来看待,即这种特征是绳文人从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那里直接继承并保留下来的原始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