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胃炎的常见表现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占门诊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本病起病缓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临床上常表现如下。
1.上腹疼痛 多为隐痛,半数以上与饮食有关,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有的与天气寒冷有关。
2.饱胀 50%左右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进少量食物,甚至空腹时,都觉上腹饱胀。
3.嗳气 占50%。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可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其他 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明显消瘦、贫血等症状。
(二)中医怎样认识慢性胃炎
中医无慢性胃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慢性胃炎可分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呃逆”“嗳气”等范畴。
1.“胃脘痛”简称胃痛,古称“心胃痛”“心痛”等,是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2.“嘈杂”是指胃中有似饥饿、空虚伴灼热的一种感觉。或进食可暂缓一时,或虽嘈杂而食欲并不佳。俗称“嘈心”或“心嘈”。临床多由感受我邪、饮食不节、肝脾不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3.“吞酸”是指酸水由胃中不反,随即下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多由外受风寒、饮食失调、情志失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4.“呕吐”又名“吐逆”,是指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食物、痰涎等胃内容物从口中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多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不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5.“痞满”是指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触之光滑、不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多由外邪内陷、饮食失节、情志失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6.“呃逆”古称“哕”,是指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和、正气亏虚等原因引起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所致。
7.“嗳气”是指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管由口排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多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胃气上逆所致。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通常在腺体发生萎缩之后才出现明显的胃炎症状,但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患者有上部隐痛、胀痛,尤以进食后为甚。疼痛部位不确定,患者很难指出具体部位,体检时压痛范围较广泛。食欲减退、反酸、嗳气、乏力等消化道症状较常见,同时由于胃腺体萎缩,使分泌功能减退而造成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吸收,渐有消瘦,易被误诊为胃恶性变。贫血也是较常见的症状,一方面由于食欲减退,摄入量不足,加之吸收功能不佳;二则由于胃腺体萎缩、盐酸分泌减低或缺乏,结果造成缺铁性贫血或恶性贫血,在有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其他症状还有头晕、腰痛、便秘、萎缩性舌炎、指甲脆性增加或反甲。伴有胃糜烂者,可有程度不同的上消化道出血。
(四)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常见于青壮年,以21-24岁为最多。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症状以上腹部疼痛多见,半数以上与饮食有关系,有的与天气寒冷有关,还可见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及食欲减退、上腹饱胀不适、腹泻或真性胃盐酸缺乏等。伴胃糜烂者出现呕血或黑粪。无症状病例占10%左右,故多数患者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而不就医,X线检查不易发现黏膜改变,因此易误诊为胃神经官能症。
(五)如何诊断浅表性胃炎
1.症状与体征 多不明显。
2.胃液分析 酸度多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
3.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有三大特征,但三种特征不一定同时存在。
(1)局限性充血及炎性浸润:这种充血是由于表浅血管扩张所致,周围边界不清。其炎性改变致使黏膜呈深红色,可高出于正常黏膜。若呈水浸样或胶冻状,则说明有水肿。
(2)稠性黏液:比较常见,在胃镜下为一层灰色或灰白色薄膜,在黏膜皱襞之间可有黏液丝相连,偶亦可见到脓样黏液。
(3)易出血:浅表性胃炎非常容易出血,且有较小而浅的糜烂,尤其在胃镜检查时被触及后常有小量渗血。
(六)如何诊断萎缩性胃炎
1.症状及体征 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乏力、贫血、苍白、消瘦、舌萎缩等。
2.胃液分析 胃酸减低或缺如。
3.X线检查 偶见排空时间过短。
4.胃镜检查 有以下3个特征。
(1)黏膜变色:这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特征之一。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而代之以灰色、灰红色或灰黄色,严重的可呈灰白色。黏膜改变范围一般比较大。
(2)黏膜皱襞改变:黏膜变薄,皱襞细小,在变薄的黏膜上常有斑点状或块状凹陷,周围界限不清。
(3)血管显露:正常黏膜因存在主细胞而是不透明的。当黏膜萎缩后,则可看见黏膜下层的血管呈鲜红网状,可以见到明显的静脉丛,色蓝,呈树枝状分布。
(七)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要点
1.辨在胃在心 因为心与胃疼痛部位邻近,容易混淆,但两者治疗迥然不同,因此当辨证清楚。一般心痛多因于心络瘀阻,兼有胸闷、气短、心胸痛,甚则绞痛彻背、肢冷、心慌、冷汗、昏厥等;而胃痛则多兼胃脘胀满不适、反酸、呕哕、纳少等。
2.辨虚实寒热 胃痛一证有寒有热,有虚有实,甚至虚实夹杂、寒热交织,临床辨证应抓住其特点。一般以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利者为虚;能食、大便秘者为实。痞满时减喜按者为虚,痞满兼有疼痛拒按者为实。脉大无力,胸脘闷闷不舒,神疲少气为虚;脉弦急而滑,骤然胸脘痞满,乃肝气与食滞互结为实。舌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脉滑数,口干苦为热;舌苔白腻或白润,舌质淡,脉沉迟,口不渴为寒。若系肝胆气郁克伐胃土而致痞满者,必兼见两胁胀满、嗳气呃逆等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胃痛,日久皆可导致胃络淤滞,所谓“久病入络”,此时常为刺痛,痛处固定。
3.辨疼痛性质 一般胃痛隐隐作痛,多属虚痛;急痛,攻冲胀满,多属气滞;剧痛,腹拘急牵引而痛,多属寒凝;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多属血瘀;胀痛而脘腹痞满,伴嘈杂,纳呆,多属食积。
(八)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
1.症状
(1)上腹部疼痛:这是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症状。消化性溃疡的上腹部疼痛可表现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仅为饥饿样不适感,随病变的轻重和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具有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节律性。胃溃疡上腹部疼痛多于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疼痛在餐后2~4小时发作,进餐后缓解。疼痛的持续时间大多为1~2小时,少数患者可持续3~4小时。
(2)其他症状: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或伴上腹部胀满、厌食、嗳气、反酸、呕恶、困倦等症状,一般多见于胃溃疡。但是,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原因可能与伴随的慢性胃炎有关。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因影响进食和消化而出现体重减轻,个别患者可因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导致贫血。
2.体征 消化性溃疡患者缺少特异性体征。多数患者发作时在上腹部剑突下可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缓解期无明显体征。少数患者因贫血而出现面色苍白或心率增快。部分患者身体消瘦,呈慢性病容,通常已有多年病史。
(九)典型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征
1.长期性 整个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更为明显。上腹部疼痛的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然后又复发。通常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春秋两季发作多见。
3.节律性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两餐之间和夜间出现,进食后可以减轻。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重复出现,夜间疼痛较十二指肠溃疡少见。
4.疼痛的部位 消化性溃疡疼痛常位于上腹中部、偏左或右侧。胃溃疡疼痛的位置多在中上腹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也多在中上腹,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通常,疼痛症状大致反映溃疡病灶所在的位置,但并不十分准确可靠。
在无并发症的溃疡,疼痛常无放射。当发生并发症时,如穿透性溃疡或溃疡穿孔,常出现向背部的放射痛,或向腹部其他部位的放射痛,甚至向肩部的放射痛。
5.疼痛的性质和程度 消化性溃疡上腹疼痛可表现为隐痛、钝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胀痛。患者的感受可以不是真正的疼痛,而是一种“压迫感”“堵胀感”“烧灼感”“饥饿感”。
约10%的患者在病程中不觉疼痛,直至出现并发症时才就诊,称为无痛性溃疡。
(十)如何鉴别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同属消化性溃疡,因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不少共性,故一般都统称消化性溃疡。但它们毕竟是两种独立的疾病,在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鉴别。
1.发病年龄 一般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而胃溃疡则发病年龄较迟,多发于中壮年。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均以男性居多。
2.临床症状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均可出现规律性上腹部疼痛。胃溃疡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发生疼痛,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患者进食后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门管溃疡表现更为明显,常伴有餐后饱胀不适或恶心、呕吐。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1~3小时,下次餐后则疼痛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疼痛。
3.体征 胃溃疡发作时患者在剑突下偏左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十二指肠溃疡的压痛点多在剑突下偏右,缓解时无明显阳性体征。
4.并发症
(1)出血: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见于胃溃疡出血,而球后溃疡并发出血者更为多见。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者黑粪比呕血多见,而胃溃疡出血者,两者发生概率相似。
(2)穿孔:急性穿孔以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发生于十二指肠前壁者则更为多见。慢性穿孔者也以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尤以发生于十二指肠后壁者为常见。另外,胃溃疡穿孔的口径一般比十二指肠的穿孔为大。
(3)幽门梗阻: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者约占2%,其中80%是由十二指肠溃疡所致,胃溃疡少见。
(4)癌变:我国学者的观察认为胃溃疡可以癌变,在1%左右,但是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
(十一)何谓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包括上腹胀痛、餐后饱胀、嗳气、早饱、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经生化、内镜和影像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消化不良症状,只是持续时间长短和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国内最新资料表明,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者占就诊患者的28.52%,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2%,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会产生相当高的医疗费用,因此还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