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谷非“谷子”,五谷是什么

五谷非“谷子”,五谷是什么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到“五谷”,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想到谷子。其实,五谷的“谷”并非单指谷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五谷”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 · 微子》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中。“五谷”就是古时所指的5种谷物。至于“五谷”具体所指何物,有很多种说法。《孟子 · 滕文公上》中:“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岐注“五谷”为稻、黍、稷、麦、菽。

提到“五谷”,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想到谷子。其实,五谷的“谷”并非单指谷子(古时称稷、粟,亦称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那什么是五谷呢?

“五谷”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 · 微子》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故中。2400多年以前,也就是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周游诸国。有一次出行,子路掉队落在了后面,正在他着急上火难辨去向的时候看见一位在田里干活的老农,就上前问道:“您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农看了子路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就是说:“不勤快劳动,五谷也分不清,哪里配称老师哪?”老农说完后,就接着干活。

比《论语》更早的书里,如《诗经》 《书经》等,曾出现“百谷”一词,但并没有提到“五谷”。古时人们一开始多是将某一类作物的几个不同品种各自单立名字,便于分别,但这样记录下来的谷物种类就多了。所以,这里的“百”字指的是多,而非确数一百种作物。后来,“五谷”一词开始出现,说明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农作物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分类概念,同时也表明古代的粮食作物主要有5种。

“五谷”就是古时所指的5种谷物。至于“五谷”具体所指何物,有很多种说法。如《周礼 · 天官 · 疾医》中:“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为麻、黍、稷、麦、豆。《孟子 · 滕文公上》中:“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赵岐注“五谷”为稻、黍、稷、麦、菽。《楚辞 · 大招》中:“五谷六仞”,王逸注“五谷”为稻、稷、麦、豆、麻。《素问 · 藏气法时论》中:“五谷为养”,王冰注“五谷”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后来人们把五谷作为谷类作物的通称,而不再限于特定的某5种作物了。

其实,在古代由于地域的关系,人们对“五谷”种类的划分并不明确。这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普遍:一种是说五谷指稷、麦、稻、黍、菽(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本草纲目》 ;菽指豆类) ;另一种是说指稷、麦、麻、黍、菽。这两种说法的差别,只是在于麻和稻的区别。当时社会生活的中心在北方,麻子既可供人们食用,又可用麻的纤维来织布做衣御寒,而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种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没稻。另外,谷多指的是粮食,所以前者五谷里面有稻没麻,也有可能。

如果我们把上述两种说法结合起来,就可得出稷、麦、菽、稻、黍、麻6种作物。早在《吕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纪)的“审时”“十二纪”等篇章中就论述了栽种禾(稷)、黍、稻、麻、菽、麦这6种作物的情况。显然,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物就是稻、黍、稷、麦、菽、麻。所以,所谓的五谷,就是指这些作物,或是指这其中的5种作物了。

随着“五谷”之说逐渐形成习俗,原是指稻(或麻)、麦、黍、稷、菽5种粮食作物,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也称作“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坚果干果类(如核桃、花生、杏仁等),以及其他杂粮作物等。

数千年来,谷类食物一直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喜食的主食食粮,在人们的日常饮食食谱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五谷是多么庞大的群体了吧,而非仅仅用来称呼小米。

五谷中,每种粮食都有不可代替的食用价值,但也有其显著的缺点。如大米,味甘,性平,微寒,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的功效,但脾胃虚寒的人却不易消化,所以此人群需要少吃大米,但可以用小米、小麦等来代替。又如玉米中膳食纤维含量高,多食能加速胃肠蠕动,促进消化,但肠胃功能弱的人食用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甚至会完谷不化。再如小米,虽说对胃肠有保健功能,但其缺乏赖氨酸,常食小米而忽视其他谷物,会导致人体内赖氨酸的含量不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五谷的食用价值,开始注重通过食用五谷杂粮来进行养生保健。需要注意的是,常食五谷可以养生,但并不是简单地跑到超市中买一些五谷杂粮,熬粥、蒸饭就可以养生的。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所以说“五谷养生”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怎么吃,你就跟着怎么吃。

认清五谷,合理选择食物,才是养生的开始,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