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精神上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幻视,甚至产生生不如死的想法。此时应以说理开导的形式说理解疑。神志清醒的脑卒中患者,往往多恐惧绝望,烦躁焦虑,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或者易于猜疑动怒。这就要求患者家属密切配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对患者进行治疗及照顾其日常生活,并同时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鼓励他们参加娱乐活动,增加其对生活的乐趣,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1)说理开导法:它是指借助多种非药物的方法,以控制、改善或调整患者的精神情感状态,从而治愈、缓解或控制疾病,使患者的心理趋于康复。通过交谈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志障碍所在,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说服患者,解释病情,使之发泄心中郁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从而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调节,控制情志,主动解除消极的心理状态,使不良的心理得以纠正。由于此类疗法多运用语言进行疏导,故又常称为语言疏导法。此法多适用于较为通情达理的心身疾病患者,而对昏蒙多疑者,可能反而增加其忧怨。语言和词汇是心理治疗最为有力的工具,语言是对大脑皮质发生影响,并通过大脑皮质作用于躯体的强有力的刺激信息。所以,医师在进行劝说开导时,应掌握语言的技巧,设法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其目的是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疑虑较重、多犹豫者,由于疑虑和困惑导致心身疾病,而又因困惑、多疑,心绪不能自拔,常常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以致病情加重,若能采用针对性措施,解除其疑虑,消除精神负担,破疑释误,常可从根本上治愈其病症,对于此类患者既可采用语言开导为主,又可适当借助其他一些手段(如针刺、点穴、音乐以及暗示性药物治疗等)。如由于外界条件所限,患者过分压抑、胆怯、内向而愿望不遂,积日成疾者,常可采用顺从患者的某些愿望,满足其一定的要求,以改善其不良的情感状态,纠正心身异常,从而使心身疾患获愈。从古今验案来看,医家们常用此法及时满足患者某些合理的意愿。但对于某些不合理或者客观条件尚不允许的意愿,应进行疏导说服工作。
(2)以情胜情疗法:此法与具有一定主动性的畅情疗法有所不同。在临症治疗时用畅情之类的主动心理疗法治疗后,其效果不良,患者的不佳心理状态或消极情绪并未明显改善,而且患者难于从心理上主动配合治疗,此时就应采取某种方式对患者的心理上或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强制作用,以纠正其不良心理和消除情志障碍。此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是被动地给予纠正,故有人称之为制情被动疗法。在运用此类疗法时,由于具有强制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不可过于草率。
(3)意念诱导疗法:意念诱导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其不经理智考虑和判断,直观地自觉地接受医师的治疗意见,主动树立起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实践中常用意念诱导,包括语言的示意和借物喻意等。语言示意不仅包括词句语言,而且还包括行为语言,例如医师的神态、表情、动作等都会给患者带来很深的影响。在治疗中,若巧妙运用语言,暗示其某些有关疾病的情况,可使患者无意中加深对病况的了解,从而消除其心理因素,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其不良的情感状态,而使心身疾病得以好转或痊愈。借物示意是指借助于一定的药物或物品,使患者得以相信,以此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上所应用的安慰剂就是通过这一途径而在某些患者身上起作用的。
进行心理治疗时,在情感上给予患者以支持同情,分担患者的忧虑和痛苦,可以帮助患者战胜病痛,树立信心。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无休止地安慰。一边给予积极地治疗,一边帮助其进行一些基本生活的训练。适当地让患者做一些简单而不需限制时间和数量的家务活或一些轻微、程序简化的工作,对患者都是有益的,可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首先,应稳定患者的思想情绪,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而对患者悲观绝望等心理障碍,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常与他们交谈,主动地帮助他们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事事处处关心他们,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要说任何伤情感的话,使他们感到心情舒畅,不孤独,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同时,还应保持家庭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装修布置合理,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再次,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注意发挥药物效应。医师和家庭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例如脑出血患者神志清醒后,即可告诉患者,其脑内有些出血,经过治疗已好多了,待出血吸收后病就会好的。这种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所以,不要急躁,要安心养病,按时服药,不要屏气用力,只要好好地配合治疗,病就会慢慢好起来的。通过心理疏导,多数患者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加速康复。另外,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及其他不适,适时地给予药物治疗,发挥药物的生物效应,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也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最后,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和心理功能障碍,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时,还应帮助患者恢复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下床活动进行锻炼,生活尽量自理。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同时还应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家务劳动、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增加其对生活的乐趣,分散他们的不良情绪,为重返工作岗位、重返社会作好准备。
当中风恢复期患者出现智力障碍时,应该让患者的至亲好友诱导他回忆往事,并播放其病前喜爱的乐曲、歌曲或戏曲,以唤醒其记忆。恢复期患者还可通过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例如弹琴、绘画、书法、养花、垂钓、遛鸟,愉悦其情怀,陶冶情操。
脑卒中患者除具有一般患者的心理变化外,还有因脑功能损伤而产生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个恢复过程。疾病初期,患者常有侥幸心理,对自己的疾病抱有否定态度。一旦肯定后,立即失望甚至绝望。此时医护人员应使患者面对现实,承认本身疾病的后果,使患者设法从失望中解脱出来,转而与医师配合。这一时间越快越短,患者进行恢复的时间也就越快。治疗者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同情,分担患者的忧虑和痛苦,可以帮助患者战胜病痛,树立信心。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无休止地安慰。一边给予积极地治疗,一边帮助其进行一些基本生活的训练。使其训练由被动逐渐过渡到主动,使患者逐渐脱离完全依赖他人照顾的过程。练习用患手提物、放下,逐步提放较大和较小的物件,如皮球、筷子、笔、纸等,用梳子自己梳头、刷牙,学会单手穿衣服,并逐渐用患手协助扣扣子。当患者康复到一定程度时,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家务活动让患者独立完成。一方面加强肢体、思维的恢复,在活动中也会产生新的刺激恢复语言;另一方面患者也会感到独立性,有助于整体全面康复。例如,用病手拾起掉在地上的短袜,双手穿上它,用双手提穿裤子,用双手系鞋带。拿抹布双手擦桌子以及拿菜刀双手切菜。总之,只要能用双手做的事情一定不要用单手做。如有条件可以养养花、鱼、鸟,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生活起居规律化,但要避免过劳。这样,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恢复期后,面对严重的后遗症以及比较漫长的康复过程,患者多表现为失志悲伤。应通过谈心向患者说明本病的康复过程及正在采取或即将采取的康复措施的作用,鼓励患者坚定信心,并配合情志胜悲法,以喜胜悲,投其所好,设法使患者保持精神舒畅,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