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的功能训练是以神经系统的功能康复为重点,通过患者功能的重新训练,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使大脑皮质可塑性发展。它不仅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的恢复,而且还能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减少致残率,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减轻或消除躯体或精神上的功能缺陷,使中风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增强生活信心。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宜尽可能早地进行。因为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内进步最明显,6个月后仍有进步的可能性,但其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就不如头3个月理想了。
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中风后遗症患者一般在发病2周后即应开始训练,视患者的能力坚持肢体活动锻炼。康复训练的原则是抑制异常的病理运动模式,建立及发展正常运动模式;抑制肌痉挛,促进精细、技巧性活动的重现;尽早做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关节挛缩及足下垂。中风患者发病后2年内都是恢复期,此期间均应坚持言语功能、生活技巧的训练,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国外学者于1963年首先提出的,用于观测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作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指标,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接受。它指的是一个人为了独立生活而进行的最基本的、每人每天都必须去做的一系列身体动作或活动,如进食能力、起居移动能力、个人整洁卫生能力、二便控制能力等。
(1)中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肌力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根据瘫痪肌的肌力与全身情况选择训练方法。对于瘫痪重的肢体,肌力在2度以下者(肢体不能抬离床面),可做被动运动锻炼肌力。肌力恢复至3度以上(能克服地心引力),可做徒手体操、功能锻炼。当肌力恢复到4度以上,可做主动运动。年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说来,年龄较大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较差。年龄因素对步行功能的恢复影响显著,而对上肢和手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小。中风病的病程长,中风患者要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既要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也不能过于急切。切忌出现沮丧、失望、愤怒等不良情绪。
(2)中风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语言障碍是中风的后遗症之一,患病率占中风患者的70%~75%。语言障碍不仅损害患者的劳动与生活能力,而且因为不能与外界交流沟通,造成中风患者的巨大心理负担,易使患者产生急躁、消极等不良情绪,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中风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一般在中风后3~6个月内自然恢复,在中风早期恢复明显。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完全恢复。在患者恢复的早期就给予积极的治疗,不仅能帮助患者尽早提高语言交流技能,而且对患者的精神也是极大的鼓舞。影响语言交流功能康复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病灶的范围与位置、患者的年龄、智力与文化水平、患者的态度、周围的环境等。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治疗前,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听、说、读、写的障碍程度,以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患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那么治疗的重点和目标应首先放在口语的康复基础训练上。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要配合相同内容的朗读和书写,以强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喜好设计训练内容,循序渐进。医护人员要积极创造好的语言环境,以激励患者的语言交流欲望和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