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痛风患者说自己的痛风会“转移”:前几年是左大脚趾痛,最近变成了右大脚趾;之前只有一只脚痛,现在两只脚都痛,连地都下不了!之前脚趾痛,现在脚踝痛、膝关节痛……似乎这痛风不断“转移”复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呤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及慢性表现,如痛风石、关节强直或畸形、肾实质损害、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等。痛风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有许多疾病可以引起血尿酸增高,并沉着于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而导致这些部位的损害。
如果痛风部位发生变化或增多,大多是痛风控制不佳的表现。很多患者都知道,痛风发作是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腔所导致的。当尿酸水平低时,尿酸能溶解在血液中,但当尿酸水平过高时,一部分尿酸就会从血液中析出沉积到关节腔里及周围组织中。
不痛了不代表就好了
痛风急性发作的时候,疼痛一般在3~10日后逐渐消退。去医院及时就诊后,疼痛会消失得更快,常在吃药后的第二天症状就好了一大半,患者也能够比较自如地走动了。于是,很多患者错误地认为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吃药治疗了。
但痛风防治的关键在于间歇期的维持治疗,包括服用降尿酸药物、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关节保护等,以避免再次发作。
有些患者在服用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痛风“转移”。这是因为在服用降尿酸药时,原本沉积在关节腔及组织中的尿酸盐晶体会(部分)溶解,重新进入血液循环位,但待尿酸达到一定浓度,又会出现其他部位的尿酸结晶,从而引起疼痛。
因此,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医生常会让服用一些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比如秋水仙碱,从而让痛风患者平稳地度过最初的治疗期。
尽管60%~70%的痛风患者第一次发作都在大脚趾根部(第一跖趾关节),但如果尿酸长期偏高,全身各关节(脚趾、脚踝、膝盖、手肘等)都可能出现尿酸盐结晶,从而出现痛风“转移”的情况。其实这不是转移,只是因为尿酸没控制好,受累的关节变化或增多了。而长期尿酸控制不佳的危害远不止疼痛,还可能出现痛风石、尿路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等。
知道了痛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后,就能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了:
1 规范服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水平过高,只有把血尿酸降低到360微摩尔每升(无痛风石)或300微摩尔每升(有痛风石),才能避免尿酸盐晶体在更多关节沉积、发生“转移”。同时,规范服用降尿酸药,还能促使痛风石溶解吸收。
2 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高嘌呤、高油脂等食物大量摄入,规律生活,劳逸结合,避免精神压力过大。过度悲伤、恐惧、沮丧、紧张等精神压力,也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尿酸的代谢异常,形成内源性尿酸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痛风复发。
3 避免剧烈运动
大家都知道,多参加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运动过度,也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4 避免关节部位受凉、受潮
痛风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关节,如果关节部位受凉受潮,可能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因为关节在受凉受潮的状态下,体温进一步降低,这样会促使血中尿酸在关节部位沉积,受凉部位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关节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血循环处于不良状态,从而引发痛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