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人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老年人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理作用具有特殊性,了解老年患者用药特点,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用药前医师应了解其疾病史、用药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在此基础上首先做出正确的诊断,明确用药指征,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无相互作用、能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

合理用药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医药学词汇,其基本要素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有助于得到最好的临床获益,可将用药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节约有限的医药资源。由于老年人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理作用具有特殊性,了解老年患者用药特点,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1.明确用药指征,合理选药 由于老年人生理衰老、病理变化,往往患有多种疾病,用药品种亦较多。用药前医师应了解其疾病史、用药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在此基础上首先做出正确的诊断,明确用药指征,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无相互作用、能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药物治疗时应用最少的药物和最小的有效剂量。应注意联合用药的品种,以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也可减少老年人因多药联用而造成漏用或误用现象的发生。

不可滥用滋补药、保健品抗衰老药。

2.用药剂量个体化 老年人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个体最合适的获得满意疗效的治疗剂量。一般来说,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情况,以成年人用量的1/2、2/3、3/4顺序用药。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选择治疗时应根据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肝肾功能特点,调节药物剂量,实行个体化给药。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由肾排泄时,给药剂量或给药时间调整,均需根据肌酐清除率、原型药物经肾排泄百分率(F),按下列公式计算剂量调整系数:

剂量调整系数=1/F(Kf-1)+1

Kf表示肾功能降低或肾病患者的肾排泄功能,即其肌酐清除率除以肌酐清除率正常值(每分钟120ml)而得。按下列公式计算调整剂量和给药时间间隔,即:

肾功能降低者或肾病患者给药剂量=正常人剂量/剂量调整系数肾功能降低者或肾病患者给药时间间隔=正常人给药时间间隔×剂量调整系数。

3.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简化用药方案 老年人因体质方面变化,给药方法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更为重要。吞咽困难或重病人常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一般多采用口服给药,但应考虑老年人吞咽片剂或胶囊的不便,尤其用量较大时,宜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或喷雾剂。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和不稳定,如胃排空及肠道运动减慢,使其释放增加,可能影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释放,应注意由于提高吸收量而产生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定期测定其肝肾功能、血象、电解质和酸碱情况。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或减量,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置,或更换作用相同或相似的、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