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于多年临证中,反复验证自制加味半夏汤以治不寐、颇验。其组成如下。
法半夏12g,高粱米30g,夏枯草10g,百合30g,酸枣仁(炒)10g,紫苏叶10g。
组方义理,系以《内经》半夏汤(半夏、秫米)为准绳。
余意不寐之因虽多,而其主要病机则为阴阳盛衰、升降出入失调。半夏固有和胃化痰之功,但在此方中之主要作用则交通阴阳,使阳入于阴而寐。半夏汤中之秫米,即今日之高粱,其汁浆稠润甘缓,不仅能调半夏之辛烈,且据《本草纲目》记载,犹能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则阳不甚矣。因此,余治不寐证,审系属于阴阳失调而致者,辄用半夏汤为主方,加夏枯草、酸枣仁,自名为“二合汤”。盖夏枯草配半夏名“不睡方”,据《冷庐医话》所载:“《医学秘旨》有治不睡方案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煎服,即得安睡。”考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能以阴治阳。顾肝藏血、藏魂,肝血既足,肝阳不亢,则肝魂自守,自然能寐。再加干百合、紫苏叶,自名为“三合汤”。张志聪《侣山堂类辨》曰:“见百合花朝开夜合,紫苏叶朝挺暮垂,因司草木之性,感天地之气而为阖开者也。”陈修园因张氏之言,有所启发,触类旁通,悟及百合、紫苏能引阳气而归阴分,遂援用以治不寐,颇有效验。余因此制加味半夏汤,燮理阴阳,以治不寐,辄收捷效。如举一例,以概全豹。
陈右,年方二纪,素病不寐,反复发作,时经五稔。今妊娠八个月,旧病复发,迁延月余,彻夜不能瞑目,经多方治疗,迄今无效验。惟每次夜服氯丙嗪以期安睡,为时半月,虽能入睡,但仍睡眠不熟,梦寐纷纭、恍惚迷离,脉象滑数,舌质正常,无苔。脉症合参,证属阳不入阴,肝魂不敛而致。治宜交通阴阳、镇纳肝魂,疏自制半夏加味汤:法半夏12g,夏枯草10g,干百合30g,紫苏叶9g,高粱米30g。因其妊娠腰痛,更加桑寄生15g、川续断12g。嘱服二剂,入夜酣睡甚适,已为常人,一扫“长夜漫漫何时旦”之苦。
[《长江医话》——曾绍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