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桃仁40枚,大蜈蚣20条,血余炭3g。约在产后两月余时右侧乳内起一黄豆大小椭圆形肿块不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始觉乳房坠胀难以吮出乳汁,遂先后去多家医院求治,血象、血沉均正常,惟穿刺吸出黏稠乳酪样液体,确诊为乳汁潴留性囊肿,因患者惧怕开刀,遂于1975年7月16日要求中药试治。 根据乳汁潴留性囊肿的临床表现,颇似《诸病源候论》“乳中结核”或《中国医学大辞典》“乳孔塞痛”。
核桃仁40枚,大蜈蚣20条,血余炭3g。各研细末合并均匀,分为20包,每次1包,每日2次,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临床用此方治疗11例中,发病时间最短10天,最长者达70天。约发生于一侧乳房,局部皆有轻度胀痛以及沉重感,可触及梅子或鸡蛋大小之肿块,境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柔韧,其中,8例穿刺抽出乳液或乳酪样物;3例虽未穿刺,但波动试验阳性。
【治疗结果】 服药16天治愈者5例,19天治愈者4例,25天治愈者各1例,随访无1例复发。
【治验】 张某,女25岁。约在产后两月余时右侧乳内起一黄豆大小椭圆形肿块不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始觉乳房坠胀难以吮出乳汁,遂先后去多家医院求治,血象、血沉均正常,惟穿刺吸出黏稠乳酪样液体,确诊为乳汁潴留性囊肿,因患者惧怕开刀,遂于1975年7月16日要求中药试治。查及右乳包块已如鸡蛋大小,质柔软,可移动,边缘清楚,皮色、皮温均无异常,亦无全身症状。先后予核桃蜈蚣散3剂,包块已基本沙失。再予原方1剂,乳上肿块渐趋消失。
【按】 根据乳汁潴留性囊肿的临床表现,颇似《诸病源候论》“乳中结核”或《中国医学大辞典》“乳孔塞痛”。前人一般都“单用核桃数枚,擂碎滚酒送服”治之,为增强其行血、化瘀、散结之力,又增用蜈蚣、血余炭、黄酒三叶,效著价廉,服用简便颇值得加以推广。
[《吕学泰医论精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