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的手法称按压类手法。前者称为按压类,后者称为捏拿类。
(一)按法
用手指指面或手掌面,按压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方法称按法。用手指指面着力称指按法,用手掌掌面着力称掌按法。
1. 操作方法
(1)指按法:以手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张开,置相应部位以支撑助力,垂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持续片刻,然后松力,再做重复按压。若一指力量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指重叠于手指背侧同时按压,以增加按压的力度,此亦称叠指按法。临床上以拇指按法为常用(图3-20)。
(2)掌按法:以单手掌或双手掌重叠着力于施术部位,前臂伸直,借助身体上半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其中双手掌重叠着力按压亦称叠掌按法(图3-21)。
2. 操作要领
(1)以拇指螺纹面或手掌面着力。
(2)按压的方向应与受力面相垂直。
(3)用力要沉稳着实,由轻到重,有缓慢的节律性。不可突施暴力,猛然按压。
(4)按压时需借助身体上半部的力量,以增加按压的力度,以及使医生省力,不易疲劳。
3. 临床应用 按法中的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的强弱容易调节控制,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经络穴位及痛点,一般临床上以拇指按法为常用,治疗范围较广,对软组织损伤,各种退行性病变以及内、妇、五官科等疾病,均配合此法治疗。
掌按法适用于治疗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臀部、腹部等。在背部使用时,按压力量较大,按压到一定深度可做缓缓揉动,并循着肌纤维方向慢慢移动;在腹部应用时,按压的力不能太大,同时手掌要随着患者的呼吸而起伏。
掌按法临床常配合治疗急、慢性腰背痛,脊柱畸形,腹痛等症。注意用力不能太大,同时手掌要随着患者的呼吸而起伏。
图3-20 指按法
图3-21 掌按法
(二)点法
用指端或屈曲的第1指间关节突起部或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其中用指端着力的称指点法,用指间关节着力的称指节点法,用尺骨鹰嘴着力的称肘点法。
1. 操作方法
(1)指点法:指点法常用拇指端点压。术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指间关节伸直,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垂直向下按压(图3-22)。
(2)指节点法
①屈拇指点法:手握空拳,拇指屈曲,指端依附于食指中节桡侧缘,拇掌指关节伸直,用拇指间关节背桡侧着力,持续点压治疗部位(图3-23)。
②屈食指点法:食指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伸直,其他手指相握成实拳,拇指螺纹面紧压食指末节桡背侧助力,以食指第l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着力持续点压治疗部位(图3-24)。
(3)肘点法:肘关节屈曲,前臂尽量和施术部位的平面保持垂直,手半握拳,另一手掌按压在该手背侧掌指部助力,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持续点压治疗部位(图3-25)。
2. 操作要领
(1)点压的方向宜与受力面相垂直,否则会影响点压的压力,以及容易在点压时着力部滑脱而造成肌肉损伤。
(2)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的组织深部。
(3)刺激量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不可实施暴力,也不可突然收力。
3.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常多用于穴位、压痛点或骨缝处,治疗脘腹挛痛、腰腿痛、肢体麻木酸痛等病症。亦可用于某些特定穴或敏感点上,治疗内、妇、五官科杂症。
图3-22 指点法
图3-23 屈拇指点法
图3-24 屈食指点法
图3-25 肘点法
(三)勾点
用中指端勾住治疗部位做点压的一种方法称为勾点法。
1. 操作方法 中指掌指关节伸直或微屈,指间关节屈曲使中指指形如钩状,其他手指相握。以中指端勾住施术部位或穴位,掌指部主动用力,使中指端做持续点按,点压的方向应视治疗部位或向上、向下用力点压。
2. 操作要领
(1)指间关节屈曲,中指形为钩状,余四指宜握紧。
(2)当所需勾点的力量较小时,仅中指部屈曲施力按压即可,力量较大时,掌指部需同时用力。
(3)不可实施暴力,要遵循点按法的施力原则进行操作。
3. 临床应用 本法常用于人体不显露的部位或较隐蔽的穴位,和其他手法、穴位相配合,治疗腰腿痛、舌强语謇、口噤失语以及喘、咳、喉痹等病症。
(四)掐法
用拇指指甲着力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向下按压的一种手法。
1. 操作方法 拇指指间关节屈曲约90°,余四指自然伸开或略屈曲,或依附于局部,指、掌、前臂用力向下按压。
2. 操作要领
(1)用力要平稳,逐渐加重,但急救时宜快速掐取。
(2)垂直用力按压,不能抠动,以免掐破皮肤。
(3)掐法次数一般掌握在3~5次,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应用。
3. 临床应用 由于本法刺激性强,一般临床应用于肢体痉挛、抽搐、昏厥等症的治疗,是一种急救的方法。
(五)弹拨法
用掌根或手指指面按于人体穴位或一定部位上,适当下压并沿肌纤维垂直方向拨动的一种方法称弹拨法,又称拨法、拨络法、抻法等,其中用掌根着力称掌弹拨法,用指面着力称指弹拨法,用拇指偏峰着力称偏峰拨法。常用拇指弹拨法。
1. 操作方法 腕关节背伸,用掌根着力或拇指伸直,余四指支撑以助用力,用拇指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拇指伸直,余四指自然屈曲,用拇指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的深度,一般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或经络成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若单掌或单手指力量不足时,可用叠掌或双手拇指重叠弹拨。
2. 操作要领
(1)拨动时手掌或手指面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起拨动。
(2)用力要由轻到重,实而不滞。
(3)骨折的愈合期,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禁用。
3. 临床应用 弹拨法主要适用于肌束部,肌群韧带的起止点处或结节状物、条索状物以及各个穴位,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肌扭伤等,以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慢性期,也用于弹拨敏感穴位或敏感点,治疗内科、妇科、五官科等各种杂症。
(六)插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端由肩胛骨内下缘向斜上方斜入的一种方法。
1.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肩背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后,一手扶按患者被插一侧肩部并向后下推按,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并伸直,用指端部由肩胛骨内下缘向斜上方插入,两手相对用力,呈合拢之势,使指间插入肩胛骨与肋骨间2~3寸,持续1分钟左右,随后将插入一手缓缓收回。可重复操作2~3次,然后再插对侧。
一般右侧用左手插,左侧则用右手插。
2. 操作要领
(1)两手要配合施力,插入一手斜向上用力,扶肩一手向后下推按用力,两力合拢,便于插入到一定深度。
(2)插入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要伸直,指甲应修齐磨平。
3. 临床应用 本法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胃下垂。用插法治疗时,患者腹部当有胃上提之感。
(七)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做持续的有节律的提、揉、捏肌肤的一种方法。若拇指、食指着力称二指拿;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着力称三指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着力称五指拿。
1. 操作方法 用拇指和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治疗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用拇指指面与余四指指面的合力,做轻重交替的,连续不断地提捏并施以揉动(图3-26)。
图3-26 拿法
2. 操作要领
(1)用拇指和余手指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用力。
(2)腕部要放松,动作要柔和灵活,连绵不断,且富有节奏感。
(3)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
3. 临床应用 本法多用于颈项部、肩部、四肢部和头部,临床常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疗颈椎病、软组织扭伤、落枕、肩周炎、外感头痛、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及运动性疲劳等病症。
(八)拿五经法
用五指在头部五经沿前发际到风池穴进行拿捏的一种手法。
1.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医者站于其后侧,左手扶住其前额部,右手五指分开,掌根贴于头皮,用末节指面着力于头部,使中指对着督脉,食指、无名指分别置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拇、小两指向后分别置两侧足少阳胆经,然后五指逐渐内收,将头皮向后抓动,随时松开,并缓缓移动。当移至后脑部时,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逐渐并拢,改为三指拿、二指拿,终止于风池穴。
2. 操作要领
(1)拿头部时掌根应紧贴头皮,不能抬起,用五指指面着力,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向后移动。
(2)动作要稳妥、灵活,不可呆滞,不能牵拉头发根,以免引起疼痛。
3. 临床应用 本法主要用于头部,临床上常和其他头面部的手法配合治疗外感,高血压,椎动脉型颈椎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头胀、头痛等症以及用于保健推拿,消除疲劳,提神等。
(九)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提捏一定部位的一种手法。用拇指和食指着力称二指捏法,拇指和食指、中指着力称三指捏法,拇指和余四指着力称五指捏法。
1. 操作方法 用拇指和食指指面或拇指和食指、中指指面,或拇指和其余四指指面夹住肢体或肌肤,相对用力挤压,并缓缓上提,随即放松,再用力挤压,缓缓上提,放松,重复数遍,并循序移动(图3-27)。
图3-27 捏法侧位
图3-27 捏法正位1
图3-27 捏法正位2
2. 操作要领
(1)用指面着力,避免用指端着力。
(2)一般不能捏骨头、捏皮,以免引起疼痛。
(3)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
3.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四肢部、颈项部和头痛,临床常配合拿法、揉法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四肢酸痛等病症。
(十)捏脊法
以双手拇指与食指,或拇指与余四指指面对称性用力,夹持住脊柱部的皮肤,相对用力提捏并逐渐由下向上移动的一种方法。
1. 操作方法
(1)双手呈半握空拳,拳心相对,拳眼向前,食指半屈曲,用中节桡侧缘及背面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按,并对准食指中节处,拇指面、食指中节桡侧面同时用力将该处的皮肤捏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从长强穴处开始沿脊柱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3~5遍,最后一遍每向前移动三次,向上捏提一次,叫做捏三提一法(图3-28)。
(2)双手呈半握空拳,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或偏桡侧面紧贴于脊柱两侧,食、中指指面前按,与拇指相对用力将该处的皮肤捏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从长强穴处开始沿脊椎向上移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3~5遍。最后一遍每向前移动三次,向上捏提一次(图3-29)。
2. 操作要领
(1)操作要灵活、协调,既要有节律性,又要有连贯性。
(2)要用指面着力,不能以指端挤捏,更不能将皮肤拧转。
(3)捏提肌肤及用力要适当。捏提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并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致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图3-28 捏脊法1
图3-29 捏脊法2
3. 临床应用 本法在小儿推拿临床中应用较多,是治疗小儿积滞、疳症、腹泻、呕吐、便秘、消化不良以及夜啼、佝偻病等症的重要手法之一,亦常作为小儿保健方法之一,以增进食欲,强壮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另外,捏脊法对成人的失眠、肠胃疾病、神经衰弱,以及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不孕症等也有治疗作用。
(十一)捻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面捏住施术部位,做对称搓揉捻动的一种方法。
1. 操作方法 用拇指螺纹面与食指螺纹面或桡侧缘相对捏住治疗部位,稍用力做对称性的快速搓揉捻动,上下往返移动(图3-30)。
2. 操作要领
(1)动作要灵活连贯,着力应缓和持续,捻而不滞,转而不浮。
(2)捻动的速度宜快,在治疗部位的移动速度要慢。
3. 临床应用 本法适用于四肢小关节部,常用于指间关节扭伤,类风湿关节炎,屈指肌腱腱鞘炎等病症的治疗。也常与搓法、抖法等手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十二)勒法
用食指、中指第2指节夹住患指,急拉滑开的一种方法。
1. 操作方法 食指和中指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伸直,用第2指节骨夹住治疗的肢体,勒压片刻后,在保持勒压的状态下迅速向外滑出,可反复操作数次,操作时可闻及弹响声。
2. 操作要领
(1)力度要适中,不可强力勒压亦不可漂浮。
(2)动作要协调灵活,滑出的速度要快,不可呆滞。
3. 临床应用 本法应用于治疗指(趾)麻木、酸胀、屈伸不利、关节僵硬等证。亦和拿法、搓法、抖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图3-30 捻法
(十三)踩跷法
用双足前部着力踩踏腰骶等部位的一种方法称踩跷法。
1.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腰部腾空,医者双手扶住固定在墙上的横木,双足前部踩踏于患者腰部,利用膝关节轻度的屈伸活动,身体有弹性地上下起伏踩踏。
2. 操作要领
(1)用足前掌与足尖部着力于病变处。
(2)踩踏时足尖不能离开腰部,膝关节屈伸的角度不能过大,但要有弹性,不能死板。
(3)患者不能屏气,下压时呼气,弹起时吸气。
3. 临床应用 本法临床多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肥大性脊柱炎、腰部肌肉强硬以及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等。
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辨证清楚,诊断明确,审慎选用。对踩踏的力量与弹跳的幅度要严格掌握,切不可太过。对年老体弱,脊柱强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脊椎结核、脊椎肿瘤和曾有脊椎骨折的患者均禁止使用本法。同时要注意在施术过程中如患者不能忍受,应立即停止操作,不可勉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