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行中子母关系的规律

五行中子母关系的规律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中医五行学说还用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其病由肾及肝,由母传子。其病由心及肝,由于传母,病情较重。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综合四诊,推断病情,而且也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五行学说的应用,加强了中医学关于人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更进一步系统化。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中医五行学说还用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二)说明脏腑的病理变化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脏之间又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因而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为传变。从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可以分为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系病邪从母脏传来,侵入属子之脏,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其病由肾及肝,由母传子。由于相生的关系,病情虽有发展,但互相滋生作用不绝,病情较轻。

2.子病犯母 子病犯母系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心属火,肝属木,木能生火。肝为母,心为子。其病由心及肝,由于传母,病情较重。

3.相乘 是相克太过为病,如木旺乘土,又称木横克土。木旺乘土,即肝木克伐脾胃,先有肝的病变,后有脾胃的病变。

4.相侮 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如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克木,今肝木太过,反侮肺金,其病由肝传肺。病邪从被克脏器传来,此属相侮规律传变,生理上既制约于我,病则其邪必微,其病较轻。总之,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及其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

(三)用于临床治疗

1.疾病的诊断方面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当内脏有病时,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诸方面的异常变化。因此,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就可以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根据五行的所属及其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2.疾病的治疗方面 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这种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综合四诊,推断病情,而且也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如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多属母病及子,其次为子盗母气。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主要是掌握母子关系,它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李健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