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份药品说明书上都标有使用方法。药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1.给药途径 药品的给药途径有含服、经口、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及外用等。
(1)含服:有些药品需要含服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含服时应将药品放在齿颊之间或舌下,不要吞咽,不要饮水,要任其自然溶解,如各种含片及硝酸甘油片等。
(2)经口:大多数药品为口服药,有片剂、丸剂、水剂及中成药颗粒剂等,通过胃肠道吸收后发挥作用。
(3)皮内注射:皮内注射药品吸收较慢,常用于皮肤过敏试验,为青霉素过敏试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等。一般选用前臂掌侧下1/3处。因为该处皮肤薄容易进针,而且出现反应方便观察。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方便而且可以较迅速发生药效。主要用于预防疫苗注射及某些药物的注射(如胰岛素、阿托品等)。一般选用的部位是上臂外侧三角肌下方,也可选用股部外侧。
(5)肌内注射:肌内注射药物比皮下注射局部刺激性小,而且吸收快,发生药效更迅速。一般选用部位为臀大肌(即臀部外上方1/4)处,也可选用上臂三角肌处。因为该两处肌肉肥厚,而且又无血管和大神经通过,比较安全。
(6)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以较高浓度进入血液循环,故药效产生最快。但也因药物毫无过滤地以高浓度直入血液,缺乏必要的生理性过渡,故较危险,一旦误用药物,后果往往严重。注射部位一般选用前臂、手背浅静脉,也可选用足背静脉等。
(7)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用于补充体内需要的水分、盐类、糖类及其他药物(如抗生素)。静脉输液特点与静脉滴注相似,但其能将药物缓慢、低浓度、持续地注入血液中,因而相对较为安全。静脉输液常选用前臂浅静脉,手背、足背静脉。小儿多用额部静脉。
(8)外用:药物外用主要用于消毒、消炎、止痛、止痒。常用的有消毒剂、滴剂、喷雾剂、软膏和膏药等。
2.用药方法 药品说明书上都标明了用药方法,即1天用药几次或几小时用药1次。如在医院治疗,医生将用药方法都写在门诊病历及处方上,或住院患者的医嘱单上。一般用拉丁文简写,如qd(每日1次)、bid(每日2次)、tid(每日3次)、qid(每日4次)、qod(隔日1次)、qn(每晚睡前1次)、q2h(每2小时1次)、q8h(每8小时1次)、st(即刻)等。医院药房发药时都把用药方法标在药袋上或瓶签和纸盒上。服药时一定要看清楚用药方法,不能服错,否则会影响药效,或造成药物中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