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是在中医“辨证论治,辨体施膳”的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和食物合理组成的膳食。它既具有食物的美味和营养,又有药物治疗的功效。它既不同于一般药物方剂,以不同于普通膳食,而且有药膳兼备,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的效果益彰的特点。因此,药膳是防病保健,辅助治疗必不可少的佳品。
1.结合四宜施膳 药膳密切结合临床,更因人、因证、因时、因地而施以不同的膳食,使之药食均得其宜。
2.以扶正固本为主,祛邪为辅 药膳极为重视贯彻防病于未然的基本观点,强调防病养生的重要性。
3.注重食性 食性是指食物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所发挥的作用。如滋补食物的性主要是指寒、热、温、凉,一般将微寒归凉,大温归热,性温和的称平性,归纳起来为温热性、寒凉性及平性三类。温热性的食物有狗肉、羊肉、牛肉、鳝鱼、雀肉、虾、黄豆、刀豆、红糖、葱等,具有祛寒、助阳、生热、温中及通络之功效,可用于寒证、阴证;寒凉性的食物有猪肉、鳖肉、牡蛎肉、鸭肉、兔肉、菠菜、白菜、芹菜、黄瓜、苦瓜、梨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生津等功效,可用于热证及阳证;平性的食物有鲳鱼、青鱼、鲫鱼、赤豆、豇豆、丝瓜、木耳、山药、桃等,具有健脾、开胃、补肾及益阴的功效。
4.调和五味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味,药膳极重视五味调和得当,不能偏嗜。饮食五味如有太过或不及,必然会造成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而产生疾病。
5.饮食宜忌 药膳既有所宜,但也有所忌。如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按病人体质情况而定,如虚弱者宜补益,忌发散、泻下;体质壮实者不宜过用温补;偏阳虚者,宜服用温补药膳,忌食寒咸食品;偏阴虚者,宜服滋阴药膳,忌用辛热之品;寒性病,宜用温热药膳,忌用咸寒食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油腻食物;患疮疡、肿毒、过敏性皮肤病或外科手术后,忌食“发物”(如鱼、虾、蟹、猪肉、酒、葱、韭菜等易动风、助火、生痰的食品)。
6.饮食有节 药膳要定质、定量、定时,切不可暴饮暴食,饮酒及饮料都要有节制,同时要防止偏食。
7.注意食养 药膳亦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使谷蔬合用、五味调和、四气兼备。
8.密切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 实施合理的平衡膳食,结合临床各种治疗饮食的原则;药食要功效确切,效用专一;药食配伍要合理,药物要筛选,或经过加工炮制,避免苦味、涩味、怪味,使人们易于接受;烹调要精细,色、香、味、形俱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