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脱垂指胃窦黏膜经幽门脱垂入十二指肠球部。一般认为,因胃窦黏膜慢性发炎,黏膜下结缔组织疏松,黏膜易在肌层上滑动,当胃窦蠕动时,很容易将黏膜皱襞推入幽门,使之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本症常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倍。临床上可无症状,亦可表现为不规则的上腹痛、嗳气、恶心或呕吐,以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检查,典型十二指肠球底部有伞状的凹陷缺损,这是由于胃窦黏膜皱襞脱垂入球部所致。一般认为,胃黏膜脱垂是胃窦部黏膜皱襞活动度过大和强烈的胃蠕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胃窦部有慢性炎症时可导致胃窦部黏膜皱襞增殖、肥厚,甚至加长,再加上这部分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比较松弛,如遇胃蠕动增强时,就能把粗厚而加长的胃窦部黏膜皱襞推过幽门而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正常胃黏膜中的内环肌和外纵肌具有一种独立的运动功能,这种运动功能不受胃壁肌肉层收缩的影响。通常在胃黏膜收缩之前,黏膜皱襞都排列成横行状,但当胃黏膜收缩时,一部分横行的皱襞会慢慢地转变成直条状皱襞,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直条状皱襞会远离幽门部而逐渐向贲门部延伸。一旦胃黏膜有水肿、炎症或肿瘤等病变时,由于这种独立的运动功能已不复存在,因而胃黏膜皱襞已不能向贲门方向延伸,相反地跟随着胃蠕动挤向幽门部,最后就脱垂在十二指肠球部内。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正气耗伤,失于升提,胃黏膜松弛下脱所致。临床以脾气虚弱、气虚下陷及肝胃失和、气机郁滞最为多见,可用益气补脾、疏肝调气等法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