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端阳时节话保健

端阳时节话保健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想,端阳正值立夏之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张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也必然的成为“端阳节”前后的最佳保健食品。端阳节时,在有水的地方还有划龙舟,赛龙舟的习俗,虽然当初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种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增强抵抗力的最好方法。综上所述,端阳节之际,食粽以增加营养,挂艾以清洁消毒避邪,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划龙舟以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在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里和民俗中,蕴藏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人们不但应时按景的选用不同的节日食品,并且还蕴喻着优秀的文化及保健常识。例如,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逛花灯、闹社火,象征着新年伊始,在姹紫嫣红中,寄望着圆圆满满、红红火火的期盼全年有好运;立春时节吃春饼,提醒人们要紧紧“咬”着春天,不要虚度春光;清明节,吃素食,踏青扫墓,以怀念故人,而激励后人更好开创现实;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表示团园美满的庆丰收、盼安详;又如,重阳节、春节等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与涵义。诸多的节日,丰富的生活,使人们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得到了文化的传承,让人们在欢乐中得到健康,在健康中度过了节日。人常说“花甲之人易怀旧”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到了,使我浮想联翩。

我国把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阳节”又称为“端午节”或“端五节”。每年到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相传是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殉国而来,最初是人们用竹筒贮米投入江中,以寄托对这位爱国志士的哀思,久而久之,便成了人们食粽子的习俗。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习俗各异,所以几百年来,虽都端午食粽,但却因地、因人而异,在粽子的用料和制作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南北风味及荤、素的不同。北方则是江米小枣粽子,甜味素食凉吃为主;而南方则又可分为苏式和广式两大类型,苏式粽子有白米粽、赤豆粽、豆沙粽等素食粽以及鲜肉粽、火腿粽等荤粽,包成小脚型或枕头型,名为小脚粽和枕头粽;广式粽子则大都偏于荤食粽,有咸水粽、叉烧蛋黄粽、猪油豆沙粽、鲜肉蛋黄粽等,广式粽子还有一种包得很大的粽子,名为“裹蒸”,可以“全家食一粒”,十分有趣。

南北方的粽子虽各有特点,做法不同,但均以糯米为基本原料,只是添加的各种料有甜、咸、荤、素而已。祖国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就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水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食品;更值一提的是,用来包裹粽子的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几种叶都有很好的药物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试想,端阳正值立夏之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张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也必然的成为“端阳节”前后的最佳保健食品。

除此而外,“端阳节”时,民间还有采集艾蒿,将一束鲜艾蒿插在门上的风俗,以其芳香清新祛除毒气,意在避邪防病。自古以来,艾蒿就是一种药用植物,中医认为,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辟秽之能。端阳时节,空气潮湿,艾叶的芳香,可清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起到清毒的作用,能预防疾病,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

在过端阳节的时候,古代还有饮雄黄酒的风俗。雄黄酒,就是在白酒里放一点点雄黄,而后每人喝上一点雄黄酒,可以避除邪气。在古代的神化小说《白蛇传》中,白娘子因为端阳节饮用雄黄酒后,便显露原形,吓死许仙……。这虽然是一种神化传说,但也说明了雄黄酒的神奇。对于儿童不会饮酒,老人们也会用手蘸点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前额或鼻孔处,起到杀虫解毒和防病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对于雄黄的药物作用早有记载,李时珍说:雄黄其性辛湿,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因为端阳节后,即进入炎热的季节,各种病菌随着气温的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感谢前人给我们留下这样简单、易行而有效的防病方法。

端阳节时,在有水的地方还有划龙舟,赛龙舟的习俗,虽然当初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种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增强抵抗力的最好方法。

综上所述,端阳节之际,食粽以增加营养,挂艾以清洁消毒避邪,喝雄黄酒以加强自我保护,划龙舟以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美好的端阳节,使人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得到了健康。我祝愿天下人,年年过端阳,岁岁都健康。

(王凤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