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他们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纳贝斯克可口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召回旗下一款大包装奥利奥(Oreo)饼干,称一些消费者如果食用了其大包装里有一种独立包装的饼干,将会出现过敏现象,甚至危害生命。FDA规定牛奶、花生、大豆等10种食品为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必须在成分标签中明示,而奥利奥正是漏标了饼干的牛奶含量及成分,而遭到召回。奥利奥事件虽经证实并未波及中国,但却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过敏问题的关注。
食品越丰富过敏越严重
据了解,全世界大约有2%~2.5%的人有食物过敏症。90%以上的过敏反应是由牛奶、蛋清、花生、小麦或黄豆中的过敏原引起,而坚果、贝类、谷类、色素等也在其中扮演角色。有医学研究成果证实,牛奶和鸡蛋是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最常见食物,占食物过敏患者的63.6%,其中鸡蛋引起的过敏占45.4%。儿童食物过敏后,会引起呕吐、腹泻或打喷嚏、皮肤出现湿疹和风团等很多症状;严重的会呕吐、脸及舌头肿胀、呼吸道充血并可能晕厥。
现在食物过敏的人的确比以前多了。究其原因,首先是摄入的食物种类多了。营养专家王强认为:“以前过的是穷日子,食品单调,过敏原少,发生食物过敏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而现在不同,不管春夏秋冬,国内国外,食品没了季节、地域之分。像美国腰果、开心果,以前中国没有,后来吃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对腰果、开心果过敏的病例。”其次,现在食品中“外来”的添加成分造成更多的人过敏。随着农业科技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食物很难再称得上“天然”。在食物的种植、养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常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等化合物,吃进这些东西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王强说:“有人吃土豆片过敏,结果并不是对土豆过敏,而是对其中添加的食物保鲜剂过敏。有的人喝橙汁过敏,查下来是对橙汁中添加的色素过敏。还有的人突然有一天吃鱼过敏了,那极可能是对饲料中的某种添加物残留过敏。更麻烦的是,它们让过敏变得越来越复杂。王强说:“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不可小视。”
什么人容易过敏
食物过敏因人而异,各种食物造成过敏反应的概率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老祖宗早有‘发物’一说。‘发物’就是指那些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像鱼、虾、蟹、蘑菇、米酒等。有些人对刺激性食物或调味品过敏,如辣椒、姜、葱、蒜等。此外,有些食物即使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发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如桃、山药等”。王强说,有的人终身对某一食物过敏,而有的人对相似的一类食物都过敏。
为什么吃同样的东西,别人不过敏,而有的人过敏呢?这要归责于遗传。王强解释说:“在临床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那些有严重过敏史的人,总能在他的家族中找出过敏体质的人。”研究发现,父母中的一方有任何过敏性疾病,子女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为37%,而父母双方均有的,子女发病率则高达62%。当然,是过敏体质不一定就会过敏,如果在后天环境中没有遇到会引起过敏的物质,也不会过敏。儿童尤其易过敏,婴幼儿消化道黏膜保护屏障发育不全,还不会对食物中的成分有选择地吸收,所以在婴幼儿期容易出现食物过敏。调查显示,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过敏,1岁内最多,4到6个月为高发年龄段;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过敏危险比晚加辅食者要高。
如何防治食物过敏
防治食物过敏反应的几种方法有:
第一,避免疗法。如果对牛奶过敏,就应该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添加了牛奶成分的雪糕、冰淇淋、蛋糕等。当然,有些人对某种食物过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次食入此食物时可能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第二,替代疗法。比如说对牛奶过敏的人可以用豆浆代替等。
第三,脱敏疗法。首先将含有过敏原的食物稀释1 000~10 000倍,然后吃一份,也就是说首先吃含有过敏原食物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如果没有症状发生,则可以逐日或者逐周增加食用的量,但需注意一定要适量。这样经过几周或者几个月,有些原来对某种过敏原过敏的人就可能达到正常人的食用量。即使采取此种方法,逐渐适应食物中的过敏原,以后也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再次大量食用,以免复发。
另外,在婴幼儿阶段不要过早地添加辅食,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目前主张婴幼儿母乳喂养至少需要6个月。有过敏史的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要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造成小孩的被动致敏。
让食品过敏者吃得放心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修改或出台规范食品中过敏物质标示的法律法案。日本政府在2001年4月修正《食品卫生法》,规定以蛋、牛奶、小麦、荞麦及花生等5种食物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与添加物,食品制造者均必须在容器与包装上作清楚的标示。在该国随后开展的“全国性过敏食物调查”中,从3 882件病例中发现引起过敏的食物,前10名的分别为鸡蛋、牛奶、小麦、荞麦、虾、花生、成鱼子、大豆、奇异果及香蕉。这项调查充分印证了日本政府强制标示规定的必要性与正确性。据了解,就连日本街头的面包店大都张贴有类似“本店对于全部贩售的商品,针对原料有无使用过敏物质(鸡蛋、牛奶、小麦、荞麦、花生)等力求标示完整,提供您参考!”这样图文并茂的告示。
2002年12月,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欧盟委员会关于修订食品标签法规的建议。建议说,新法规应当使消费者了解到食品的所有成分,从而使有过敏记录的消费者了解食品中有没有过敏物质。新法规要求食品标签上要明确标明所有食品成分,任何过敏物质都不能隐瞒,新法规还适用于比如含有亚硫酸盐等过敏物质的酒精饮料。比如啤酒、葡萄酒和苹果酒。许多人对亚硫酸盐过敏,导致哮喘或更严重后果。
美国于2004年8月也一致通过了《食品过敏卷标和顾客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含有以下八种最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成分都必须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标示:牛奶、鸡蛋、鱼类、甲壳类动物、植物坚果、花生、小麦和大豆。这项法案同时规定,如果辣椒、香料和色素中含有任何一种过敏原,也必须注明。
目前,美国几大食品生产商,包括卡夫食品公司(KraftFoodsInc)和通用面粉公司(GeneralM-illsInc)都已经率先遵守规定,但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还要等到2006年1月1日之前。在消费者团体欢庆自己胜利的时候,批评家却看到,刚刚通过的法案并不完美。比如,它没有规划食品生产中各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果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两种不同的产品,一种含有过敏原,而另一种没有,二者就可能相互掺杂)。批评家们认为,这个问题是消费者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他们可能会在不知情间就购买了会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马里兰大学腹腔研究中心主任阿赖斯诺-法萨诺(AlessioFasano)博士说:“就算你吃到这样的面包屑,也可能会生病。”因此,这项法案要求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收集可能因为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的过敏反应的数据,并送交国会。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国内食品企业的担忧:虽然把过敏物质写入食品成分标签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但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尚未圆满解决,中国的食品企业更是难以在短期内仿效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与中国消费者及生产企业对食品营养的总体认识程度不高有极大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食品生产企业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沫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