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碘、加锌、加硒的强化食用盐 20世纪90年代,我国缺碘地区人口达7.2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轻度缺碘或碘营养不足的人约占总人口的80%。为了消除食盐中的碘缺乏危害,国家食用盐加碘强化项目工程自1993年全面启动,到2005年初,全国强化碘盐覆盖率超过95%,分别比“八五”和“九五”末期提高56%和4%。
2.加铁元素的强化酱油 我国国民普遍缺铁,于是形成缺铁性贫血,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组成血红蛋白,参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存在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中,参与组织呼吸,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贫血症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却能使人体体质下降,严重时发生头晕、疲乏、水肿、记忆力降低、免疫功能、适应能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强化补铁酱油是近年才推广的又一项食品强化工程。其效益究竟如何,尚未见报道。
3.以食用油为载体的维生素A 由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选择食用油来强化维生素A。维生素A为脂溶性营养素,易与油脂相结合,在油中稳定,油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专家指出,反复煎炸的食品会使维生素A大量丢失,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和重复加热食物。
4.牛奶带“菌”——酸奶 这里的“菌”是指以乳酸菌、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好”菌(对人体有益的菌)。我国许多人因缺乏乳糖酶,而对牛奶不适应,尤其是3~13岁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87%,大大制约了牛奶的大量饮用,也不利儿童的生长发育。酸奶则可避免此弊,它是将乳酸菌等接种于已消毒的奶中,经过发酵便成了酸奶。不仅增加了营养价值,还有益于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