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其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
(1)肝郁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来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偏方1
【组成】 青皮、小茴香各30克,黄酒500毫升。
【功效】 疏肝理气,调经。适用于肝郁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
【制法】 将青皮、小茴香浸入黄酒内,密封储存。每日摇荡1次,3~5日即成。
【服法】 每服15~30毫升,每日2次。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2
【组成】 香附30克,当归15克,白酒(或黄酒)250毫升。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调经。本方适用于肝郁型月经先后不定期。
【制法】 香附、当归切碎,泡酒中3天即可。
【服法】 每服15~30毫升,日2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月季花30克(鲜品60克),蒲黄12克,米酒300毫升。
【功效】 疏肝解郁,芳香醒脾,调经。适用于肝郁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者。
【制法】 将上3味放入沙锅内,加水250毫升,文火煎沸30分钟,滤去药液即成。
【服法】 每日1剂,2次分服,于月经来潮前连服3日。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4
【组成】 蒲黄20克,月季花50克(鲜品100克),玫瑰花50克,米酒500毫升。
【功效】 疏肝理脾,解郁调经。主要适用于肝郁犯脾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者。
【制法】 上药去杂,置锅内,倒入米酒,加清水400毫升,盖好盖,文火煎沸30~35分钟,离火,过滤去渣,静置即可。
【服法】 每日2次,每次50毫升。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5
【组成】 香橼皮10克,佛手10克,红花5克。
【功效】 疏肝理气。本方对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延后尤为适宜。
【制法】 先将香橼皮、佛手、红花分别拣杂,择洗干净。晒干或烘干,香橼皮、佛手切成丝或切成片,与红花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煨煮15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
【服法】 每日早晚2次分服。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6
【组成】 金橘1 000克。
【功效】 疏肝解郁。本方对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延后尤为适宜。
【制法】 秋季金橘成熟时采摘,或由市场购买,拣杂。除去金橘蒂柄及有斑纹者,洗净,晒干,或用微火焙干,研成细末,瓶装,防潮,备用。
【服法】 每日2次,每次15克,温开水冲服。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7
【组成】 鲜橘叶20克,苏梗10克,红糖15克。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行滞。本方适用于经期先后不定期,精神苦闷不乐者。
【制法】 将上3味药放入保温杯中,加盖,开水泡15分钟即可。
【服法】 代茶饮。
【来源】 来自民间。
(2)肾虚型
典型症状表现: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暗,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偏方1
【组成】 核桃仁、黑芝麻、黑豆、山药各250克,白糖适量。
【功效】 补肾益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冲任不调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
【制法】 将核桃仁捣碎研末,黑芝麻、黑豆、山药分别炒熟研末,混匀后装瓶备用。
【服法】 每取30~50克,加白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2
【组成】 核桃仁100克,鲜月季花60克(干品30克),红糖60克,甜酒240毫升。
【功效】 补肝肾,调经血。适用于肾虚、冲任不调所致的月经先后不定期。
【制法】 将核桃仁捣碎,月季花洗净,共置沙锅内,水煎2次,取汁混匀,再将药液放入沙锅内,加入红糖煮至溶化,离火,兑入甜酒即成。
【服法】 每日1剂,2次分服,于月经来潮前连服。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3
【组成】 杜仲90克,枸杞子90克,50度白酒750毫升。
【功效】 补肾调经。主要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月经忽前忽后、量少色淡、腰酸头晕、小腹痛、尿多等。
【制法】 上药去杂,捣碎,入纱布袋中,扎紧口,浸于酒中,密封8~9天,开封后取出药袋,澄清后饮用。
【服法】 每天3次,每次20毫升。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4
【组成】 怀山药240克,枸杞子120克,鹿角胶60克,胡桃肉240克,冰糖60克。
【功效】 补肝肾,调经血。本方适用于肾虚所致月经先后不定期。
【制法】 将鹿角胶用蛤粉炒脆研末,余四味文火煮熟至极烂,入鹿角胶粉拌和共捣为膏,防腐备用。
【服法】 每日3次,每次30克。
【来源】 来自民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