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Lam.)DC.var.glabra(附图86)
别名:马绊肠、醉马草、绊肠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0~80cm。根细而直伸。茎部分枝多,直立或铺散,长30~70cm,无毛或疏被短柔毛,绿色。羽状复叶长5~15cm;叶轴疏被开展或伏贴短柔毛;托叶草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彼此分离或于基部合生,长5~10mm,无毛或微被柔毛;小叶11~19(~27),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表面无毛,背面微被伏贴柔毛。多花组成稀疏总状花序,长4~7cm;总花梗长5~12cm,通常较叶长,被开展的白色短柔毛;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子房疏被长柔毛。荚果膜质,长圆形,膨胀,下垂,长10~20mm,宽3~5mm;喙长1~1.5mm,腹缝具深沟,背部圆形,疏被伏贴白色短柔毛或混生黑、白柔毛,后期无毛,1室。花期6~9月,果期7~9月。
分布和生境:我国的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陕西榆林、靖边,甘肃兰州,宁夏平罗、盐池、中卫及青海互助均有分布。苏联、蒙古、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也有分布。生于海拔960~1380m的路旁草地、田边沟旁、盐碱草滩、河谷沙滩及丘陵山坡上。
毒性:全草有毒,牲畜因采食该草而中毒死亡常有发生(陈绍淑等,2003)。绵羊、山羊、牛、马、骆驼、猪等家畜采食该草均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闫兴明等,1997;东风等,1999)。自然放牧的家畜小花棘豆中毒是慢性过程,采食小花棘豆初期,动物上膘较快,中毒后异嗜小花棘豆草而不喜食别的牧草,当采食到一定量时(一般多在秋季),营养情况开始下降。各种家畜以马最易中毒,症状也最重,其次是山羊、绵羊,再次为牛,猪较迟钝。临床症状表现为被毛粗乱无光,并逐渐出现神经症状、贫血、衰竭、水肿及心脏衰弱,最后卧地不起而死亡。病畜体温正常或偏低,食欲正常或减少。各种家畜的症状不完全一致。马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反常,如不听使唤,牵之后退,栓系则骚扰后坐,甚至崩断缰绳,逐渐出现行走蹒跚如醉。有些病马视力似有障碍。山羊可见精神沉郁,常拱背呆立,放牧时掉群,急赶之,由于后肢不灵,往往欲快不能而倒地;严重者喜卧,起立困难,人工扶起后站立不稳,后肢弯曲外展,后躯偏向一侧,驱赶时常向一侧斜行。头部呈水平状震颤或摇动。绵羊与山羊症状基本相同,症状出现较晚,以运动障碍为主,头部症状较轻。牛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水肿及腹水,使用牛不听使唤等(陈绍淑等,2003;李祚煌等,1978)。
羔羊通过吮吸小花棘豆中毒母羊的乳汁,也可引起了稍轻于母羊小花棘豆中毒的临床症状,其病理变化与母羊的也基本一致,只是较母羊为轻,表明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可以通过乳汁对羔羊产生毒性作用,并能引起与小花棘豆中毒同性质的病理变化(郑明学等,1993)。
黄花棘豆对鼠类也具有毒杀活性(汪智军等,2002)。陈绍淑等(2004)按剂量400、800、1600mg/kg给小鼠灌服小花棘豆生物碱正丁醇萃取部分(粗碱)水溶液,60d后,采集心、肝、肾、脾和脑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发现试鼠的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细胞胞质空泡变性,与苦马豆素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一致。
化学成分及毒理作用:小花棘豆的毒性成分为疯草毒素,到目前为止,报道的主要有溶血毒素和有毒生物碱。喻梅辉等(1983,1986)从小花棘豆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蛋白质类溶血毒素,具有溶血作用,机理是该毒素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能水解红细胞膜上两种重要的骨架蛋白而导致溶血。随后,杨保收等(1990)证明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生物碱而非溶血毒素。
于荣敏等(1999,2001)从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山柰酚、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山柰酚-7-0-α-L-鼠李吡喃糖甙、山柰酚-3-O-β-D-葡萄吡喃糖甙、山柰酚-3-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甙、山柰酚-3-O-β-D-葡萄吡喃糖-7-O-β-D-葡萄吡喃糖甙、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杨梅树皮甙和3-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棕榈酸、胡萝卜甾醇、正三十四烷、1,1,1,7,7,7-六氯-2,6-二羟基-庚酮-4、2,2,2-三氯乙醛-乙基半缩醛。其中1,1,1,7,7,7-六氯-2,6-二羟基-庚酮-4对小鼠的LD50为133.4mg/kg,为小花棘豆的毒性成分之一。
小花棘豆所含生物碱主要有:臭豆碱、野决明碱(黄华碱)、N-甲基野靛碱、鹰爪豆碱、鹰靛叶碱、腺嘌呤、1,7-二(三氯)-2,6-二羟基-4-庚酮(简称OG1)、白藓碱、苦马豆素、氧化氮苦马豆素、N-甲基金雀花碱、2,2,6,6-四甲基-4-哌啶酮、和脲基甲酸乙酯。小花棘豆所含生物碱均具有毒性(杨桂云等,1989;于荣敏等,1991;孟协中等,1994;葛鹏斌等,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