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大量研究报告,过量运动对心脏的损害,表现为心脏的扩大,所谓“运动员心脏”。运动员心脏面积增大者占36%,横径增大者占57%,其中左心室肥大者占45%,左右心室都肥大者占11%。更为严重的是,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常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心脏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等。这种变化说明,过强的运动可使心脏产生病理性损害。剧烈运动甚至还可产生心肌纤维的断裂,造成终身残废。
一些生理学家警告说,对于中老年人更不能运动过量,过量运动使中老年人本来已开始衰退的组织器官额外增加很大负担,如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因此,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才是健康长寿的保证。这就要求运动量与生理机能的相对平衡。
运动量过大,可使人体免疫力减低。在男子50千米和女子20千米的滑雪竞赛后,运动员唾液中的抗体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迅速下降。这种抗体的减少,可使滑雪运动员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在另一次试验中,研究人员测定了6名自行车运动员。运动2小时后,与运动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唾液中抗体免疫球蛋白A和M在运动后分别下降了63%和55%,而且免疫系统中一种抵抗癌细胞的天然杀伤细胞也减少了35%。剧烈运动后免疫力的降低将持续1小时,并在24小时内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最新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健康长寿;而剧烈运动,只能催人早衰早逝。
国外一家保险公司在调查3500名已故的运动员生前健康状况时发现,其中有些人在40~50岁就有心脏病,许多人寿命比普通人还要短。那些运动剧烈而过量的人,最易积劳成疾,运动员猝死的也不乏其人。据科学家们分析,剧烈运动最易造成无氧代谢,而无氧代谢有损于健康与长寿。
无氧代谢运动是指肌肉在没有持续氧气供给情况下的剧烈运动。典型的无氧代谢运动有100米和200米赛跑,以及高强度使用爆发力的运动,如跳高、跳远、举重和投掷等。在从事这些运动时,尽管机体的心脏与肺脏最大限度地增加对肌肉的氧气供应,仍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四肢肌肉对氧气的需求,于是大脑、肝、肾和胃肠的血管都收缩,把血“挤”出来,供应四肢肌肉,而使这些脏器在运动中处于缺氧状态,对身体十分有害。
有氧代谢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加快呼吸与心跳,以满足肢体肌肉对氧气需求的增加,在运动中氧的供需呈动态平衡。有氧代谢运动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是以训练身体耐力为目标的运动。近年关于运动与健康研究最重大的突破是,认识到中度(而非剧烈)运动有益于健康与长寿。不少人认为,只有运动后大汗淋漓、腰酸腿痛才过瘾,才有健身效果,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有氧代谢运动包括快步行走、慢跑、骑自行车、跳绳、扭秧歌、跳健身舞、滑冰、游泳等。
古人养生之道就是调养生息,有劳有逸,有动有静,动与静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是不全面的。应当是“生命在于调节自身生理平衡”,而剧烈运动是无助于调节自身生理平衡的。只有达到运动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器官功能要下降 .这是自然规律。一个二三十岁的青年,骨骼肌占人体总量的40%,而老年人仅占25%。七八十岁的人与年轻人相比,脑血流量下降17%,脑细胞减少20%~45%,大脑的重量和表面积下降10%,肺活量每年下降0.5%,体内代谢活动每年下降7%~8%。
尽管适度和持之以恒的体力活动能够使组织、脏器的老化延缓,但毕竟不能阻止这一进程。因此,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受损、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尤其在天热的时候,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
运动健身既要因人而异,又要因时而异。不是运动量越大,健身效果就越好。
在盛夏高温的环境里体力活动过久、过剧,一些应激反应会加重,以致衰竭。高温下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会直接损害组织、细胞,影响脏器功能。阳光照射下的皮肤老化加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户外劳动的农民、渔民,长期受日光照射,皮肤明显粗糙,皱纹很深,老年斑、老年疣来得又多又早,尤其是面、颈、肢体等易晒部位更是如此。因此,天热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烈日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
②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剧,以防中暑。
③不宜空腹运动,以防胃痉挛、低血糖等。
④运动后不宜立即坐卧休息,以防血压降低,脑部缺血。
⑤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浴,防止已扩张的微血管和汗腺导管产生过强的应激反应。
⑥运动后不宜立即暴饮止渴,以防血容量快速扩张,增加心脏负担。
⑦运动后不宜立即大量进食,以防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
⑧运动后不宜饮酒解乏,以防肝、肾功能受损,造成代谢紊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