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游庐山时所留的七言绝句。通过描述庐山的诡异多姿,说明描述问题的角度决定了所看内容的特质。
“导引”与“气功”两个词语也恰恰是这个问题在气功领域的的一种呈现。从年龄上来说,“导引”要比“气功”年长很多,但是“气功”一词为更多人所接受和熟识,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气功”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写的《净明宗教录》中“气功阐微”,但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使用这个专用词汇,直到近代,“气功”才出现于公开发行的一些武术类书籍中。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气功疗法实践》一书的公开发行而逐渐为人所熟识。虽然其开始的时候仅仅代表一类几种修炼技术的统称,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所有修炼技术的统称,并且为世人所接受。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纳新”是对呼吸的调整;“熊经鸟伸”是模仿动物动作达到对身形的调整。可见导引是指对于呼吸和形体的主动操作。史书记载,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家华佗曾传给徒弟一套“导引”之术,叫“五禽戏”,说“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在《诸病源候论》中也说“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其后,“导引”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具有浓厚的医学色彩。
中医在起源发展过程中,与道教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如古人有“黄老之学”一说,“黄”指黄帝,即《黄帝内经》——中医经典古籍,传说中的作者;“老”指“老子”,道教尊其为“开山之祖”。另外古代很多道士,自己本身就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中医专家”,如写《本草经集注》的陶弘景;写《抱朴子》的葛洪等,这些人物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将道教修炼技术运用于医学中。其后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各家的修炼技术也不断地为历代好学的中医人士所汲取,而成为卓有疗效的“导引”之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导引”与“气功”在本质上并无明显差异,都是指这些修炼技术。
那么导引所代表的这类修炼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这类修炼技术的本质是一类“技能”。所谓“技能”,就像平时我们学骑自行车,是需要进行不断练习才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单靠头脑的分析是无法学会任何一项“技能”的。从这个角度讲,“气功”确实反映了这类修炼技术的一个本质特征——“功夫”,需要不断地积累。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熟能生巧”,其实就反映了这样一种特点。油勺中的油,能从铜钱中间的空隙穿过进入油葫芦,却不沾染铜钱,靠的就是卖油翁持之以恒的练习,拿老人家的话说就是“此无他,但手熟尔”。当然故事里并没有提及老人家是怎样练成这项独门绝技的,我们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天马行空地去为老人家设想种种锻炼方法和程序。可以首先替卖油翁把这项技能分解成力量、稳定性、准确性三个方面的训练内容,然后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训练方案,循序渐进。譬如可以首先通过举杠铃练习力量;通过肘部伸直,保持杠铃平肩的位置,以练习力量的稳定性;通过用油勺倒水击打地面设定目标练习准确性;在将各项技术习练纯熟后,再将上述各项技术复合起来,如通过“粘知了”,综合练习稳定性与力量等。
当然也可以一开始就尝试穿过钱孔倒油,只不过钱孔可以先大一些,离油勺距离也近一些,然后逐渐缩小钱孔,拉大距离;或者压根儿卖油的老人家平时生意原因,肩挑手推油桶,走街串巷,卖油倒油,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了这项技能。
这些训练内容,在修炼中,可以被概括为三种操作技术——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就是调整自己的姿势或者运动状态。调整姿势就像拍照片摆造型,调整运动状态就好像我们做广播体操。调息就是调整自己的呼吸,这种调整,可以是改变呼吸使用的肌肉,也可以是改变呼吸本身的状态,或者两者兼顾。通常呼吸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胸部的起伏,如果在呼吸的时候,起伏的部位改为腹部,就是一种呼吸的调整;生气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急促,可以通过深呼吸,让呼吸频率逐渐缓慢下来,这也是一种呼吸的调整。调心,是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被周围环境的种种变化所吸引,进而引起种种感觉,判断,甚至是很多行为动作。比如,一个饥饿的人,闻到饭菜的香味,会欣喜,兴奋,进而流口水,然后可能会采取行动——吃。所有这些心理上的变化都是周围环境中的饭菜所引起的;在练功过程中,习练者仍然会有心理上的反应,只不过这时候心理上的反应完全来源于自己身体内的种种变化。每一类操作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又各自包含着很多不同的方法,笔者将在后文分别做较详细的介绍。
有了力量,有了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卖油翁就能让油稳定、轻松地穿过钱孔,进入油葫芦;同样,三调操作技术习练纯熟了,并不必然会体会到“气功”的效果。这还需要将三项基本技术融为一体,同时调整,如同老人家操练倒油技术,由近距离大孔逐渐过渡到远距离小孔。在气功术语中,这个过程被称为进入“三调合一”的过程。就像卖油翁可以挥洒自如地倒油一样,在“三调合一”的状态中,调身、调息、调心也是在自动调谐的。
由于在导引功法的修炼过程中,人的各部分肌肉和关节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心理状态也获得了调整。因此,坚持练功,不但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调整人的心理状态。习练导引功法对于预防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种种“身”“心”疾病,会大有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