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呼吸功法。
采用站桩式。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立正,百会、丹田、会阴对准成三点一线。舌舐上腭,足尖稍向里扣,两足分开与肩宽,两膝微屈。虚颌顶颈,含胸收腹。呼吸自然均匀。站桩时意守涌泉穴,首先要使涌泉穴有热的感觉(3分钟左右),然后开始做呼吸法。吸气时,意念引气从肾经井穴涌泉上升,通过会阴,再从任脉(阴经)贯入丹田(脐下4.5厘米)。呼气时,意念引气从丹田经督脉的命门(与丹田相对)下降,通过会阴,下达涌泉。如此一呼一吸。循环周流。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到两次。
二法:疗肺动静功加点穴。
(1)预备式:站位,两脚平行同肩宽,两膝稍屈,略收腹,头部平直如顶碗,含胸直腰松胯,沉肩垂肘弯掌。手指微微张开,眼睑轻轻下垂,舌尖轻抵上腭,重心移至足跟。呼吸要轻松自然,匀细深长。每段功从预备式开始。
第一段:抖手舒胸。足跟轻轻震动,两手慢慢上举,手腕抖动,手指在胸骨两边,自上而下地划动,每分钟抖动60次。
第二段:指洗肺经。膝、腰向左右摆动,先以左手拇指在右胸中府(第一肋间)沿肺经循行路线向下抹,再以右手拇指在左胸中府沿肺经循行路线向下抹。两手交替摆动与腰部活动要协调一致。每分钟50次。
第三段:甩袖中府。左右手轮流前后甩动,当手甩至身前时顺势轻击中府,手甩至身后时顺势轻击命门。每分钟60次。
第四段:开阖肺叶。两手张开再抱拢如展翅收翅状,抱拢时双手交叉,离胸尺许,同时膝部一蹲,两手张开时起立,如此一张一闭。张开时吸气,闭拢时呼气。
第五段:凝神松肌。精神内守,全神贯注,从上到下放松,外松肌骨,内松脏腑,神形俱松。
第六段:调息养丹。吸气时想“静”字,呼气时意守丹田,呼吸细长,如一线游丝,似有似无。呼吸之气与内气运行一致。
第七段:浮海捞月。轻轻晃动身体及两手,动作要轻柔松慢,左手轻举,右手“捞月”;右手轻举,左手“捞月”,两手交替。全身放松,引丹田之气充涨全身,如置大海之中。
第八段:漱津化液。意守舌下金津玉液,两手上抬,以二中指尖对准天突穴(喉下陷中),以指端轻轻敲击穴位。如有痰当尽量咳出。2分钟后,左手不变,将右手下移,对准膻中穴(两乳头中间)轻轻敲击。每分钟120次。
(2)收功:二掌搓热,浴面十次,再从头颈胸腹,收气归元,纳回丹田,即可收功。
【按语】 呼吸法实际即站桩功,特点是意守涌泉,并意引循任脉、督脉、肾经运行,有强壮全身作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肺气肿患者多表现为全身的虚损,即肺、脾、肾皆虚,同时还有痰饮瘀血阻滞,故治疗从调理肺、脾、肾功能和祛痰化瘀入手,本功法即可起到这种作用。应当说明的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肺气肿患者临床表现都有阳证和阴证之别,练功时所用呼吸法亦不同。即阳证者(精神亢奋躁动,语声粗壮高亢,面红烦躁,发热口渴,大便干结,喜冷饮,舌苔黄燥,脉数弦)应呼长吸短。阴证者(神疲乏力,语音低微,面色晦暗,畏寒肢冷,口不渴,喜热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应吸长呼短。
疗肺动静功加点穴法,是动静结合功,对于解除肺部症状较为有效,故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有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者,有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