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用耳与科学护耳

科学用耳与科学护耳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目前有听力残疾者2 057万人,在各类残疾人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此,第六次全国“爱耳日”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积极开展保护老年人听力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有关听力损失与耳病预防、发现和治疗、康复的知识。

据江西医务工作者刘月辉介绍,在五官中,我是人们最不注意保护的器官,但往往会给人们的晚年带来痛苦。老年人患耳病最严重的情况为耳聋,老年性耳聋除了生理因素造成听力减退,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有关;同时年轻时或年老时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噪声环境中也会逐渐产生听力减退。此外,老年性耳聋的发生还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长期抽烟、酗酒熬夜及服用某些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等。都会使我的功能受到损害。

刘月辉医生提醒广大青年朋友,预防我的疾病关键在于“听力好的时候注意保护、听力下降时尽早进行干预”。不要因为年轻时听力较好而忽视对我的保护。我受到伤害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比如在酒吧看节目,到迪厅蹦迪,去KTV(包厢式卡拉OK)唱歌,听大音量的随身听、CD(“让所有驾驶者享受数字音乐”的车载数码)、MP3(是利用音频压缩技术,将声音用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文件,可以保持较好的音质。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AudioLayer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等高科技数码产品。“享受”的同时不能忽视我的健康,要尽量少用耳塞听音乐或接听手机,少去甚至不去噪音大的娱乐场所;在娱乐时,最好每隔十几分钟外出休息一下。

有关专家建议,对于一些常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有条件的尽量隔一段时间停止工作,多能缓解噪音对我的压力;要尽量减少工作以外时间对我的各种伤害。对于患病老人来说,在因生理因素造成听力下降时,心态要放轻松,这样才有利于我的听力恢复;同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其实对于我的关爱,我会涌泉相报,直到您老了,我还能伴您终生地发挥功能。对于个人讲,这确是一件大事。不信,您往下看:

根据中国残联统计,在中国1.3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深受听力损失与耳病困扰的比率高达30%以上。为了有效地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2005年3月3日是中国第六次“全国爱耳日”,卫生部门呼吁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活动主题为:“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3月3日,中国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宣传活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和同仁医院同时举行“关爱老年听力健康宣传咨询日”活动。中国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专家与医务人员为400余名老人免费进行了测听、诊断和咨询;还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耳聋患者发放了大量爱耳防聋的宣传品,并举行相关的知识讲座。“金色夕阳——老年人听力关爱活动”也正式启动,将开展老年人听力状况抽样调查和义务测听、诊治等听力健康服务。

与此同时,在3月3日举办的“把耳朵叫醒——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暨听障儿童康复公益活动”上,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几位小朋友向大家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今天我们说得不好,明天我们会更加努力,让妈妈眼里不再有泪水。”

据中国残联统计,目前中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 700万个,经国内聋儿康复机构培训,已有约22万名聋儿能开口说话

中国目前有听力残疾者2 057万人,在各类残疾人中所占比例最大。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1999年,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会签了《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听力障碍不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和睦,也妨碍了他们与社会正常的沟通。许多人同时伴有耳鸣,严重时导致彻夜难眠;由此造成的交流障碍,也会使他们感到自卑和孤独。因此,第六次全国“爱耳日”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积极开展保护老年人听力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有关听力损失与耳病预防、发现和治疗、康复的知识。

据专家介绍,虽然老年人的听力下降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延缓耳聋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注意饮食卫生,少吃高脂肪食物;戒除嗜烟和酗酒习惯;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避免接触噪声;慎用耳毒性药物;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活动等等。而且通过正确地选择、验配助听器,可以有效地补偿听力。

从2000年,首次全国“爱耳日”活动在全国展开,在全社会进行爱耳护耳的广泛宣传,到2005年已是第六次全国“爱耳日”了,活动主题是“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历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分别为: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2001年:“早期干预”。目的是提高中国的耳聋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水平。2002年:“全社会都应关心重视聋哑儿童的身心健康”。2003年:“减少听力残疾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