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是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配伍。但是方剂在配伍组成方面,还是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方剂的组成原则,始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元代名医李东垣曾说过:“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而后历代医家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君、臣、佐、使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下面就根据各家的论述,对方剂的组成原则进行一些归纳:
1.君药 是对主病或主症起着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也是方剂组成的核心。
2.臣药 具有两层意义,首先它是辅助君药对主病进行加强治疗的药物。其次,它是针对兼病起着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有三种意义。首先,它是辅佐君药和臣药,对疾病进行强化治疗,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其次,它可以消除或减弱君药和臣药的毒性,抑制君、臣药峻烈之性。另外,当疾病非常严重的时候,人体对药物会产生排斥,此时可配以与君药属性完全相反的佐药,以便在治疗中起到相成的作用。
4.使药 是具有调和方剂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同时还能够引领方剂中的其他药物到达病灶。
我们以麻黄汤为例,深入理解一下方剂的组成原则。麻黄汤:君药——麻黄,其性温味辛,有发汗解表、宣发肺气之功效。臣药——桂枝,其性温味甘、辛,有温经和营、解肌散寒之功效,它能够帮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性温味苦,它具有降肺气、散风寒的作用,在此方中,能够协助麻黄平喘,辅助桂枝解表。使药——炙甘草,性温味甘,由于桂枝、麻黄两者合用,发汗功能较强,所以用炙甘草对其进行制约,于是炙甘草在本方中便起着调和诸药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简单的药物搭配便可运用于临床的,更要考虑到如何将诸药配伍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其更好地运用于疾病治疗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