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中药可以补肾滋阴

什么中药可以补肾滋阴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菊花、防风分别具有疏风清热、祛风解表、解痉止痛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恶寒,或肝经风热、肝火上亢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等。草决明、蒺藜、羚羊角具有保护心血管、提高人体抗病力、降低血脂、保护视神经、止泻的作用。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神经炎、视网膜病变以及高血压所致的眩晕症等。

【来源】 出自《原机启微》。

【组成】 天冬60克,人参60克,茯苓60克,麦冬30克,熟地黄30克,生地黄30克,菟丝子23克,甘菊花23克,草决明23克,杏仁23克,干山药23克,枸杞子23克,牛膝23克,五味子23克,蒺藜15克,石斛15克,肉苁蓉15克,川芎15克,炙甘草15克,枳壳15克,青葙子15克,防风15克,川黄连15克,乌犀角15克,羚羊角15克。

【功效】 滋阴明目,平肝息风。

【适应证】 肝肾亏虚、阴虚火旺。症见瞳孔散大、视物不清、头晕目眩、白内障等。

【分析】 天冬、麦冬、枸杞子、石斛同属于滋阴类药物,几味分别具有滋阴润燥、清热降火、益胃生津、静心除烦、滋补肝肾的作用,四味合用对肝肾阴虚、肺阴亏虚等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人参、山药、炙甘草能够补气,主治脾气不足、肺气亏虚、肾虚等。

熟地黄可以补血养血,治疗血虚引起的失眠心烦、心悸眩晕、月经不调等。

生地黄、川黄连、乌犀角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用于各种热病。

菟丝子性平,味甘、辛,入肝、肾经,具有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的作用,治疗腰膝酸痛、阳痿等,由于本品具有补肝的作用,故能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目暗不明。

甘菊花、防风分别具有疏风清热、祛风解表、解痉止痛的作用,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恶寒,或肝经风热、肝火上亢引起的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等。

草决明、蒺藜、羚羊角均为平肝息风类药物,草决明也叫决明子,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红肿、羞明多泪等。蒺藜、羚羊角也都具有此种功效,可治疗肝阳上亢、肝气郁滞引起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之症。

杏仁性微温,味苦,入肺、大肠经,能够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疗气喘、便秘等。

牛膝、川芎分别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行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脾虚等。

五味子为收涩类药物,能够滋阴敛肺、生津敛汗、固精止泻、宁心安神,治疗咳嗽、盗汗、遗精、失眠、惊悸等。

枳壳性微寒,味苦、辛,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作用,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胸腹痞满等。

青葙子性微寒,味苦,入肝经,能够清泄肝火、明目退翳,对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不清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入肾、大肠经,具有温肾助阳、润肠通便的作用,治疗阳痿、不孕、大便秘结等。

本方多药合用,能够滋阴活血、益气养血、平肝抑阳,共奏养肝明目、平肝息风之功效。

现代应用】 天冬、麦冬、石斛、枸杞子、人参、山药、甘草、熟地黄、菟丝子、肉苁蓉分别能够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杀菌、消炎、补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降低血糖、镇咳、调节核酸代谢、化痰、促进性功能。

生地黄、川黄连、乌犀角、甘菊花、防风能够抗肿瘤、促进血液循环、止血、镇静、利尿、抗凝血、保护肝脏

草决明、蒺藜、羚羊角具有保护心血管、提高人体抗病力、降低血脂、保护视神经、止泻的作用。杏仁能止咳、化痰。牛膝、川芎、青葙子分别能够起到抗溃疡、利胆、抗衰老、抗放射、增加血流量的作用。茯苓可以利尿、杀菌。五味子能抗氧化、调节代谢、抗肾病变。枳壳能化痰、促进消化。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神经炎、视网膜病变以及高血压所致的眩晕症等。

【服用方法】 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