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活性成分对鼠类的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和方法

植物活性成分对鼠类的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3-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给药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用鼠的种类和药物剂型等情况确定。注射时,应选择动物肌肉发达部位注射。
植物活性成分对鼠类的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和方法_中国灭鼠植物及其

三、植物活性成分对鼠类的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和方法

在鼠类的毒性试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动物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引起的变化,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给药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用鼠的种类和药物剂型等情况确定。

1.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口服、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另外还有脑内给药、直肠内给药、经皮肤给药等给药方法。选择给药途径应考虑到将来实际应用中的给药途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参考价值。

选择给药途径的依据如下:

(1)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给药途径:经口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具有刺激性的药物不适于皮下、肌肉和腹腔注射,只能经口给药或静脉注射,显然经口给药比静脉注射更为简便。粗制型或水不能溶解的药物经口给药较适宜,遇有在消化道破坏或吸收不好的药物则应注射给药。

(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给药途径:要求药物作用出现快的时候可采用注射途径(腹腔、静脉),要使药物的作用相对延长时间,可注射原溶液或混悬液;如果实验目的只是进行该药物对鼠的毒性理论研究,给药途径无限制,如果考虑将该药物用于灭鼠药剂的研制而进行毒性试验,则必须经口给药。

(3)根据药物剂型选择给药途径:水溶液可采用任何给药途径,油溶液可经口给药,如果注射时,一般可用肌肉注射,小鼠可采用皮下注射,但要注意给药部位是否完全吸收。

2.给药方法

(1)经口给药法:有口服和灌胃两种方法。适用于小鼠、大鼠、豚鼠等,口服法即将药物混入饲料中或溶于饮水中任动物自由摄取。此法简单,也不会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动物死亡。但由于动物的状态和嗜性的不同,饮水和饲料的摄取量不同,一般很难准确掌握给药量,另外,室温下易分解物质的给药,小量被检物质的给药,都很难准确平均添加。为保证准确掌握给药量,则常用灌胃法。灌胃法由于能掌握给药时间,故能记录发现症状的时间经过。灌胃法与添加给药方式相比,每天除给药耗费时间以外,还对动物造成—定程度的机械和心理的影响,要减少这些不良影响,有必要充分掌握灌胃技术。现在有各种不同型号的灌胃针头可把药物直接送到动物胃内,注意针头顶端小球的设计应大于所用动物的气管直径,这样药物便不能投入到肺内。

①小鼠: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头部皮肤,以无名指或小指将尾巴紧压在掌上,使腹部朝上,头部向上有一个倾斜度,右手取注射器进行灌胃。先从小鼠口角插入口腔内,然后用灌胃管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直线,再将灌胃管沿上颚壁轻轻进入食道,当灌胃管继续经口进入时,稍感有抵抗,此位置相当于食道通过膈肌的部位,把灌胃管伸到底,使其达胃,如此时动物安静,呼吸无异常,可将药物注入。如小鼠挣扎或遇有阻力应抽出灌胃管再试插之,若强行操作,会损伤食道或膈肌,造成小鼠死亡。在注入药物之后,轻轻地将管子抽回。如插入气管注射后动物立即死亡。此种灌胃方法的要点是:动物要固定好;头部和颈部保持很平;进针方向正确;操作时不宜粗暴。

②大鼠:大鼠灌胃方法与小鼠相似。只是大鼠灌胃针头比小鼠的略粗一些。抓取大鼠时,除将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两耳和头部皮肤外,其他三指要抓住背部皮肤,将大鼠抓持在手掌内。在进行灌胃时,首先将灌胃管放在门齿与臼肉间的裂隙,使灌胃管沿着口腔上部向后达到喉头,在将灌胃管送入食管之前,让大鼠吞咽,如果大鼠不吞咽,轻轻转动管子刺激吞咽动作。注意左手不要抓得太紧,以免颈部皮肤向后拉,勒住食管,灌胃针不易插直或容易损伤食管。为防止插入气管,可将注射器的内栓轻轻回抽一下。证实没有空气逆流后注药。

③豚鼠:豚鼠灌胃时,助手以左手从动物的背部把后腿伸开,并把腰部和后腿一起固定,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间夹住两前腿固定之。术者右手所持的豚鼠用灌胃管沿动物上颚壁滑行插入食道,进而插入胃内灌药。也可用木制开口器,把导尿管通过开口器中央的孔插入胃内。上述两种方法皆需回抽证实注射器内无空气时才能慢慢注入药液,最后需注入生理盐水2mL,将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出,以保证投药剂量的准确。

若给固体药物时,把豚鼠放在金属网上,以左手掌从背部握住豚鼠的头颈部而固定之,以拇指和食指压迫其口角部使口张开,用镊子夹住固体药物,放进豚鼠舌根部的凹处,使动物迅速开口而咽下;当证实咽下后即放开手。

现将几种鼠一次灌胃能耐受的最大容积列于表3-3,以供参考。

表3-3 几种鼠一次灌胃能耐受的最大容积

img241

(2)注射给药法:

①皮下注射:皮下注射较为简单,一般取背部及后腿皮下,小鼠通常在背部皮下注射,将皮肤拉起,注射针刺入皮下,把针尖轻轻向左右摆动,容易摆动则表明已刺入皮下,然后注射药物。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熟练者可把小鼠放在金属网上,一只手拉住鼠尾,小鼠以具习惯向前方移动,在此状态下,易将注射针刺入背部皮下,注射药物。此法可用于大批量注射,注射药量0.1~0.3mL/kg。

豚鼠、大鼠等背部皮肤较厚,注射器针头不易进入,硬进容易折断针头,因此给它们注射时不应选用背部皮肤。一般豚鼠在后大腿内侧;大鼠可在左侧下腹部。

②皮内注射:此法用于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观察皮内反应。将动物注射部位的毛剪去,酒精消毒,用卡介苗注射器带4号细针头沿皮肤表浅层插入,随之慢慢注入一定量的药液。当药液注入皮内时,可见到皮肤表面马上会鼓起橘皮样小泡,同时因注射部位局部缺血,皮肤上的毛孔极为明显。此小泡如不很快消失,则证明药液确实注射在皮内;如很快消失,就可能注在皮下,应重换部位注射。

③肌肉注射:此法比皮下和腹腔注射用得较少,但当给动物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注射时,应选择动物肌肉发达部位注射。大鼠、小鼠、豚鼠因其肌肉较小,不常作肌肉注射,如需肌注,可注射入大腿外侧肌肉。用5~6号针头注射,小鼠每腿不超过0.1mL。

④腹腔注射:小白鼠腹腔注射时,左手固定好动物,将腹部朝上,右手将注射器的针头在下腹部腹白线稍向左的位置,从下腹部朝头方向刺入皮肤,针头到达皮下后,再向前进针3~5mm接着使注射针与皮肤呈45°角刺入腹肌,针头通过腹肌后抵抗消失,在此处保持针尖不动的状态下,回抽针栓,如无回血或尿液,再以一定的速度轻轻注入药液。如注射针一下子刺入腹腔内深部或摆动针头时,可能刺伤内脏,或注射液从穿刺部位漏出来。为避免刺伤内脏,可将动物头部放低,使脏器移向横膈处。小鼠的一次注射量为10~20mL/kg(体重)。大鼠腹腔注射与小鼠相同。注射量为10~20mL/kg(体重)。

⑤静脉注射:根据鼠的种类选择注射血管的部位。一般选择容易插入注射针的血管。因为是通过血管内给药,所以只限于液体药物,如果是混悬液,可能会因悬浮粒子较大而引起血管栓塞。

大小鼠一般多用尾静脉,注射前先将动物装入固定盒内固定好,使其尾巴露出,尾部用45~55℃温水浸泡1~2min或用75%酒精棉球擦之,便血管扩张,以使表皮角质软化,以无名指和食指捏住尾根部的左右侧,使血管更加扩张,尾部静脉显得更清楚,以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尾端部,以中指从下面托起尾巴,以使尾巴固定,用4号针头从左右两静脉注入。针头在尾静脉内平行推进少许,左手的三指捏住尾巴,并连针头和鼠尾—起捏住,以防动物活动时针头脱出。如针确已在血管内,则药液进入无阻,否则隆起发白出现皮丘,可拔出针头再移向前插入。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左手拇指按住注射部位,右手放下注射器,取一棉球裹住注射部位并轻轻揉压,使血液和药液不致流出。需反复静脉注射时,尽可能从尾端开始,按次序向尾根部移动注射;一次注射量为5~10mL/kg(体重)。

尾静脉注射的要点是:注射前尾静脉尽量充血;要用较细的针头;针头刺入后,一定要使其与血管走向平行;当针头进入顺利无阻时,必须把针头和鼠尾—起固定好,不要晃动,以免出血造成血肿或溶液溢出;注射部位尽量选用尾静脉下1/3处,因此处皮薄,血管较易注入。

大鼠尚可切开皮肤注射于股静脉或颈外静脉,但需麻醉进行。

(3)经皮肤给药法:为了鉴定药物经皮肤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致敏作用等,均需采用经皮肤给药方法。

大、小鼠可采用浸尾方式经皮给药,主要目的是定性地判断药物的经皮肤吸收作用。先将动物放入特制的固定盒内,露出尾巴,继之将尾巴通过小试管软木塞小孔,插入装有药液或受检液体的试管内,浸泡2~6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如果是毒物,实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因吸入受检液所形成的有毒蒸气而中毒。为此,要将试管的软木塞塞紧,必要时可将受检液表面加上一层液体石蜡。为了完全排除吸入的可能性,可在通风橱的壁上钻一个相当于尾根部大小的小孔,将受检液置于通风橱内,动物尾巴通过小孔进行浸尾实验,而身体部分仍留在通风橱以外。

豚鼠经皮肤给药的部位常选用脊柱两侧的背部皮肤。选定部位后,脱去被毛,洗净脱毛剂,然后归笼待24h(或过夜)后使用;脱毛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要损伤皮肤。次日,仔细检查处理过的皮肤是否有刀伤或过度腐蚀的创口及有无炎症、过敏等现象,如有,应暂缓使用,待动物完全恢复。如皮肤准备合乎要求,便可将动物固定好,在脱毛区覆盖一面积相仿的钟形玻璃罩,罩底用凡士林,胶布固定封严,用移液管沿罩柄加入一定剂量的药物,塞紧罩柄上口,待受检液与皮肤充分接触并完全吸收后解开(一般2~6h),然后将皮肤表面仔细洗净,观察时间视实验需要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