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技术由F.M.Alexander(1869~1955)先生创立于19世纪初期,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一套完整的心理-生理再教育方案。它通过人类环境改造学的应用、教育、实践,以头部-脊柱的正常位置为基础,提供一些方法帮助那些受到高度紧张、高度张力困扰的患者恢复其与生俱有的姿势、平衡、协调等,从而降低生理、心理的紧张与疼痛。该技术在国内医学界基本是空白,但在RSI方面确实有着非常独特的理论和疗效,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作重点介绍。由于内容比较专业,建议专业人士阅览。
(一)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亚历山大技术的创始者Frederick Matthias Alexander先生于1869年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温亚德,25岁成为职业的莎士比亚剧演员,但不久后,亚历山大先生出现了职业演员的常见病——嗓音嘶哑,只是医生的检查并未发现发声器官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他使用镜子对自身的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发现自己在发声之前颈部的肌肉会有明显的紧张,而一旦放松后,嗓音嘶哑的情况就会有明显好转。此后,他还进一步发现了一些控制运动的重要特征并用来处理其嗓音问题,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就重返舞台。
亚历山大也许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明确认识到姿势和运动之间关系的人,他将观察所得构建了一套理论体系,认为人都有身心和谐的本性,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为了达到目的,人体不断积累着不合理的运动模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而所谓“习惯”,也就是“理所当然”,这样,错误的运动模式也就被当作正确的东西在人体上保留了下来。在这套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他发明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技术,通过对人体的运动感觉和本体感觉等进行再教育,使人体意识到自身的不良习惯和错误的运动模式,学会释放和消除紧张状态,进而使人体在各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都能体察细微的变化并且有能力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重建身心和谐的机制。
此后亚历山大先生在墨尔本、悉尼等地开始向一些演员传授这种技术,良好的疗效引起了一部分医生的注意,他们也逐渐介绍患者前来求治。1904年,亚历山大受到英国有关方面的邀请,赴伦敦传播亚历山大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广作用。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他的技术,曾在美国先后居住了很长的时间。1930年,他在伦敦建立了第一个正规的3年制亚历山大技术师资培训学校。1947年,亚历山大受到严重的外伤,导致左半身瘫痪,他坚持自我医治,一年后痊愈,之后继续推广这门技术,直至1955年逝世。他从1918年至1943年先后出版了4部有关的技术专著,分别是《人的最高级遗传》、《个体的建设性意识控制》、《自我运用》和《生命中的宇宙常数》。
亚历山大曾为杜威(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以及多位著名的音乐家授课,这门技术也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大学和音乐院校作为教学的内容,并且还成为一些研究生的研究选题。但由于在那个时代,在西方医学的哲学思想中,机械论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除了在生理上把人看作纯生物的机械模式外,在心理上,行为主义心理学倾向用纯外在的精确的狭义观点来机械地看待人的心理问题,并且当时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几乎被完全割裂了开来。而亚历山大技术的理论基点是身体与心理之间整体的和谐,强调自身的学习、体验过程,开发我们平时并不注重的运动觉、本体觉,这与我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无为”修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其学术在他有生之年只能处于一种另类的地位。直到20世纪后期,亚历山大技术才在澳大利亚和欧美等地得以迅速发展。目前不少国际、国家、地方性的各级学术研究学会正在研究亚历山大技术,很多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并实行了职业教学证书制度。一般要经过3年1 600学时的训练才能取得这个证书,从而有资格在世界各地开设这门课程。在近100年的发展中,亚历山大技术的运用范围还从音乐表演职业拓展到舞蹈、体育运动、医学、人类工程学等领域。尤其是人类工程学的发展,深受其观念和方法的影响,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学科发展基本理念。
(二)亚历山大技术的几个基本概念
亚历山大的理论体系目前已经被整体医学所吸收,他的治疗技术也成为自然疗法的一个主要派别,下面将其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作简单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这门技术。
1.运动感觉与本体感觉 这是我们平时根本不会去注意的一种深层感觉,往往难以言传,但并非不可捉摸,关键是要克服人体的惰性规律。运动和感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我们一旦形成一种运动模式之后,为了把注意力集中于其他目标,就会“偷懒”,哪怕这种模式已逐渐“脱轨”、不能适应实际的运动需要,人体也不会主动去重新体验、学习,所以技术的关键并不是片面地追求消极的放松或告诉患者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办,而是让患者在整体的运动过程中,全身心地于细微之处评估、监控和调整,达到优化运动机能、提高运动效能的目的。这种对运动觉与本体感觉的体验就是在动态过程中寻求身心调谐的平衡。
2.空间的对立和根基 所谓对立就是身体的主要部位以关节为中心,上下两部分做相反方向的延伸。如头部向上延伸,双腿向地下沉,这种反向延伸,可使人体躯干的压力得到缓解。而所谓的根基就是根据重力自然向下的特性,要求下肢部位充分下沉以保持稳定的运动基础,具体内容可结合参考下面太极拳的有关章节。
3.终端反应 就是我们平时自然而然所做的所有事情,它意味着当我们受到某种刺激时,不会停下来考虑采用哪种手段或可能会出现何种结果,而是按照原来养成的习惯径直地作出反应。比如当我们受到电话铃声刺激时会直接作出反应,一般我们会立刻去接电话,这就称作终端反应;再比如说当有人讲话时我们往往立刻会作出回答,这也是终端反应的一种形式。终端反应可以说是很自然的一种习惯反应。
4.依靠手段 也就是使用适当的方法去达到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考虑了那个目标,并且计算出有必要去做的每一步,之后我们会按次序逐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依靠手段”,允许你去注意你怎样做你正在做的事情,并在做的过程中改良或提高你的做法,它是一种间接的、能成功达到目标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在亚历山大技术中,这往往指运动觉、感知、触摸等的综合运用。
5.抑制 如果我们作出终端反应,我们就不会给自己时间去考虑哪一种方法对我们的目标来说比较好一些,抑制只是意味着在对任何刺激做出反馈或反应之前,先给自己片刻的时间作出有意义的考虑,“持续抑制”的过程就是你为了达到理想目标而选择合适方法的过程。
6.首要控制 亚历山大用这个术语来描述他关于整个身体和头之间关系的观点,用“首要”这个词,是因为当人体的协调性发生任何改变时,都是首先从身体和头之间开始的,用“控制”这个词是因为身体和头之间的协调程度也决定了个人整体运动的协调程度。当没有外界干扰时,人体的头部很容易在脊柱上保持平衡,这种平衡随着身体的运动而不断地发生改变,如果保持颈部的灵活性,头部便可以在脖子上保持着优雅的平衡,可以做任何平衡且协调的动作,如果脖子上的肌肉是僵硬的,那么头部便不能自由地活动,运动就会失去平衡而变得不协调。
7.感觉评估 感觉评估是我们通过感觉所得到的信息,以及我们如何解释这些信息。例如,你把手放在热水里时会说:哇,好热!其实水仅仅可能是热的,换言之,水可能是90℃,也可能只有60℃,更有可能你没有戴手套在外面寒冷的环境中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回来,那么哪怕只有40℃的水也会让你有很热的感觉。感觉评估可以让你知道你身处何地,以及你是如何运动的,术语“运动觉”和“本体感觉”就是感觉评估体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容,是用来评估你身处何地、如何运动的所有综合的知觉反应。
8.错误的感觉评估 前面提到,感觉评估不但是我们通过感觉得到的信息,而且包括我们如何来解释这些信息。在上面的例子中,水真的是热的吗?同样,你的运动感觉和你真正的运动方式一致吗?我们习惯于我们自身特有的运动方式,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正确而且自然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真正的运动方式可能是非常的不自然并且不正确,与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运动方式恰恰完全相反,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感觉评估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
9.支配 是指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处理各种类型的运动形式的过程,例如,如果我们想从桌子下面拾起一支钢笔,我们就会支配我们的手臂按一定的运动模式来拾起钢笔,因为我们总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支配模式来进行运动,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只是习惯地(换言之是无意识地)支配自己,同样,我们也能学会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这样将会改良我们的动作和提高效率。
10.命令 由亚历山大设计出的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支配自己的命令,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如果脖子放松了,那么整个头部就可以自由地向前和向上活动,整个身体也因此会变得舒展、宽松。
11.习惯 任何无意识的行为模式。
12.习惯性使用 无须经过思考就能在运动中支配我们自己行为的方法。
(三)亚历山大技术与RSI
关于RSI的叙述在第一章、第二章已经有了比较详细和分门别类的叙述,但亚历山大技术对于RSI的理解和治疗都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从总体上来认识的,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视角,故此有必要全面介绍,少部分内容可能有重复。
1.亚历山大技术对RSI的理解
(1)对RSI总体状况的理解:许多职业对我们手部的要求近乎苛刻,这就导致了手和臂部在过去20年内发生了很多严重损伤,特别是随着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手的损伤尤为严重。今天,与工作相关的RSI比例大幅上升,由RSI引起的并发症对如何平衡健康和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RSI不是一种诊断,而是包含了一大群综合征的术语或被称为CTD(累积性损伤功能失调),报道中最常见的是“腕管综合征”,RSI描述了上肢和上部躯干如手、臂、肩、颈、背部相关区域的损伤与不适。为了保持手和腕部快速、交替、精准、有力的动作,头、颈、肩部和躯干必须保持稳定的静态的维持性动作,损伤便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由此可见这些损伤既可以是动态的,如手和腕部,也可以是相对静态的,如躯干和肩部。由于这个综合征相对较新,但发生率却上升很快,所以RSI治疗方法的进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完全建立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案。
(2)RSI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病理:为了评价RSI损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首先来看看美国的劳动统计局所提供的一组数据:
①在美国,将近一半以上的劳动力(约6 000万以上美国人)每天在办公室或家中使用电脑。
②在RSI患者中,使用键盘的比例最高。
③2000年以后,每年有至少50%以上的劳动力受到职业性损伤,每一美元中有50%花在RSI的治疗上。
④RSI损伤导致长期的病假和劳动力缺乏,1996年公布的数据就足以令人吃惊,RSI竟然成为美国首要的工作相关疾病,在所有劳资纠纷投诉中占64%,并且从1990年开始,每年涉及到的赔偿金额就已经达到200亿美元以上。
⑤腕管综合征单手术花费就达30 000美元,还不包括接受再训练的费用、在休工期间对工人的补偿费用以及诉讼费用,如果全部计算,费用是极其惊人的。
RSI的危险人群包括键盘操作者和电脑专家、木匠、秘书、音乐家和使用手提钻的工人等,甚至母亲也是高危人群,因为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妇女,体内会发生内分泌失调。重复性、强迫性的手部工作、手部和身体的不良姿位都会导致肌肉骨骼和神经血管的轻微损伤,这些因素很少会使腕部单独发生损伤,而是影响到整个躯干和上肢。病理学上的进程表现为局部炎症、缺血、体液失衡、神经受压、瘢痕形成、肌张力障碍和其他运动功能失调等。
上述改变说明RSI是可预知、能从医学学术上来充分理解的一种功能失调,这种运动失调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长期后遗症,便是导致大脑皮层区域支配手部的整个神经传导通路的改变,这些改变使手指的独立支配功能丧失,但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
(3)亚历山大技术所列举的RSI的主要多发因素:
①生物机械因素,如过多地敲击键盘,在腕托上过度挤压腕部,或不适当地使用鼠标;
②姿势不当,如头部前倾;
③操作手法不良,如敲击键盘时腕部向尺骨偏斜或臂部过度外展;
④行为不良,如不现实的超负荷工作或自我期望;
⑤间断不够,如做过多的重复动作时缺少足够的休息时间;
⑥环境问题,如不相称的家具摆设和空间位置、没有足够的支持物体等;
⑦身体指标,如年龄、韧带松弛度和适应性、耐受性等。
2.以亚历山大技术为理念的人体功效学在RSI中的作用
(1)工作的自然法则:人体功效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正确的身体力学、健康的工作空间以及合理的姿势或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功效学”的意思是“工作的自然法则”,目前已经形成了详尽而完整的检测方法来评估工作环境的功效学地位。功效学评估能帮助我们识别、确定、估测、消灭或控制职业危险因素以防止肌肉骨骼的损伤,只要工作者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的力学状态以及合适的环境因素就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职业损伤。
(2)误用和滥用:正如我们处理外在环境的压力一样,我们也需要处理行为水平的压力。RSI来自于简单的重复动作或维持性动作,如连续数小时的键盘敲击和姿势维持,但有时身体上的误用比滥用在RSI中起了更大的作用,比如打字的姿势比打字的时间更为重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策略问题。
(3)功效学评估:工作空间的设计是否合理往往在功效学评估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而这些却总是被使用者所忽略。此外评估运动的质量也很重要,它包括空间的、时间的、力学的因素以及人们在工作时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的动作、习惯等等。比如:是否工人在工作中做出不良的动作,这种不良动作能否导致功能失调?是否工人在使用器具时有不良的尴尬姿势?是否工人意识到使用器具时身体的感觉?是否意识到需要经常调整姿势以保持合适的身体力线和适当的状态?
(4)个体和总体:不是每一种坐位或工作环境都适合每一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每一种工作,甚至最专业的椅子设计或键盘也不能做到完全适合工作者。但是应用人体功效学的方法来进行总体考虑就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只不过在如何教育和重新训练工作者的动作、行为方面,就更加具有挑战性。
(5)运动再训练的特点:正如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一样,我们需要考虑动力学的复杂性和如何使工作环境适合整个人。首先,人体是被设计用来运动的,而不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我们需要教会工作者如何感觉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动作系统”,甚至在放松时也存在运动的细微变化。其次,我们需要调整全身的动作,而不仅仅是“腕部动作”,腕部的特制夹板是有一定用处的,但不能帮助工作者识别其动作类型是否有害,也不能帮助工作者重新训练或接受重新指导以脱离潜在的有害动作。最后,如何选择再训练的进程也很重要。
3.亚历山大技术的实际运用
(1)识别操作电脑时的无功能运动:很多患有RSI的人经仔细分析都能发现在操作电脑时,有很多无功能或无效的运动,这些运动在RSI的病理力学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操作键盘的正常的上肢体位是,手的中线与前臂中线呈一直线,腕呈向上约10°~20°角,并且手指保持自然的弯曲曲线,大约呈40°~50°,拇指与桡骨也呈一直线,更详细的内容可参看第五章。
无功能的运动类型包括关节力线排列错误和用力不当。例如,工作者会在关节的末端活动范围(极限范围)过分应用肢体,并保持其不良的解剖位置,这就扰乱了肌肉群正常的长度-应力关系,造成关节力线的排列错误,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腕和手指,很容易造成损伤和炎症。在RSI发病机制中,典型的解剖学上的关节力线排列错误包括:
①拇指延伸或外展;
②掌指关节、远端手指间关节的过度伸展、手指过度张开或叉开;
③过度的手指提升上翘;
④腕关节的尺侧偏斜或过度屈曲、伸展;
⑤腕骨弓形结构的消失;
⑥前臂或肘部屈曲过度(肘部夹角小于90°)并伴有前臂过度旋前(手掌向下旋转);
⑦肘部过度紧张;
⑧肩部外展,肩胛骨前伸和上抬;
⑨头部前倾;
⑩胸廓下陷等等。
这些错误的力线排列一旦被发现,不要轻易让患者去纠正,因为这是很难做到的,应该让患者注意到这些异常状态时自身的感觉反馈,在不断的对比和动态过程中去寻找平衡,达到自然而然地恢复正常的力线排列。
(2)实际评估:在重新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是采用将动作行为和触觉相联合的方法来评估受训者所使用的模式,这样既可以明确解剖和力学上的机制,又能像一个医生那样列出所发现的具体细节,比如:
①姿势的支持——患者的坐姿是否别扭、僵硬、没有支撑或塌陷下去?患者怎样看待他的背部?
②支持的基础是什么?是脚和盆腔?是否足够?
③肱骨是否悬垂在身体侧方,并能自由摆动?肱二头肌(上臂前方)或肱三头肌(上臂后方)是否过度紧张?
④头、脊柱和手臂是否保持平衡?是否能使用背部来稳定与支持手臂?
⑤肘部屈曲是否容易进行?是否在身体两侧保持良好的自由度?
⑥腕部是否过度紧张?
⑦手部腕弓是否保持?
⑧在某一瞬间使用了多少力量?力量的程度是否合适?例如,敲击键盘是力量过猛还是松软无力?
⑨用什么部位发起敲击键盘的动作?力量是如何按顺序通过运动链的?
另外,评估的内容也包括人们对工作环境和电脑的感知、理解,这是为激发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基础评估,比如:
①人们认为哪一种习惯性反应能干扰运动的执行;
②人们能否区别塌陷的放松和平衡的放松?
③人们怎样处理手和键盘、自我和仪器的关系?是否经常有感觉上的改变?
④人们怎样处理烦躁、疲乏或高度焦虑?
⑤人们在身体和仪器的接触面上是否缺乏总体的认识?
⑥人们对其姿势和使用的运动模式是怎么认知和评价的?
(3)传统治疗的局限性:临床医生强调恢复正常的肌肉伸展功能、关节的运动能力、神经的滑动性、敏锐的本体感受和体液动力学等。这些传统的康复方案对肌筋膜缩短、肌肉失衡性疾病、姿势偏斜等是有效的,并且可纠正不良的工作状态,对疼痛的缓解、症状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人们能重新工作,不再受到RSI的困扰。
目前一般的鉴别诊断和病理力学因素尚不足以建立起针对RSI的全面的治疗方案,除了处理与病因相关的一些因素外,负责职业治疗的临床医生还需治疗整体的运动失调,因为当出现功能失调以后,大脑皮层会形成错误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模式,需及时纠正和再教育,否则就算是暂时缓解了症状,以后仍然会频繁发作直至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或者传统的治疗再也无法起效。所以亚历山大技术认为人体的姿势、运动、影响症状和体征的日常活动以及自身对疾病的意识程度、主观能动性等等都很重要,这既是对传统治疗的补充,也是治疗的根本策略。
(4)常规医学和整体医学对于“手”的定义
从上述传统治疗的局限性可以看出常规医学和整体医学在疾病理念上的差异,前者强调的是局部,后者则把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下面不妨就以两者对于“手”的定义来看看其差别。
常规医学认为腕管综合征(CTS)是手部反复性运动的损伤,是手部病变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应由相关的专业医生负责诊疗。但部位仅在腕部远端的解剖区域,治疗目标针对局部,包括从腕部至手指尖的范围。
而整体医学认为,职业治疗学家或临床医生在解剖学讲座中、在解剖实验室和教科书中所描述的手,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活生生的手完全不是常规医学中所描述的那样,真正的手是能观察、触摸、抓住、爱抚和接受这个世界的。我们对世界上很多东西的认识都是基于或通过身体的感受,我们的手不仅仅是大脑的工具,也是知识、感觉和智力的一部分,它拥有自身独特的完整体系。真正的手是被个体的运动系统与人格心理系统整合为一体化的手,能够与各种应用工具和所执行的任务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手的应用能达到适应性的、经验性的和充满爱的生活经历。整体医学和常规医学对于“手”的不同定义,也正反映了亚历山大技术与传统医学治疗技术在人文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5)亚历山大技术的关键特征:亚历山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始终强调几个关键和基本的概念。
①身心统一;
②在错误使用我们的身体时,无意识的习惯往往起了重要作用;
③重新认识和避免有害的习惯(适应性的感觉意识)并改善之;
④可以通过触发脊髓的反射来帮助轻松地控制躯干和四肢;
不仅仅是身体力学,亚历山大技术也依赖于人体对动作的感觉意识以及自身运动模式的重组与改善。人们不需要努力地去“保持”某一种姿势(比如笔直地坐着),而只需随着运动的不同需求,去发现能让身体动态地适应或改善的方法。例如眨眼能改善视力、有意识地使用本体感觉和运动感觉能使人们在键盘前保持充分的活力。
从亚历山大的观点来看,RSI的病人不完全是紧张或固有伤害的受害者,说得更贴切一些,RSI是由于个体在感知、本体感觉和运动方面使用了错误的模式,从而导致身体的支持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减退。这些异常的感觉-动作系统和电脑工作站的环境约束一样,需要进行改变与调整。
由上述内容可见,亚历山大技术是一种积极的运动训练系统,其标志是通过有意识的内在适应来达到内外调谐,与中国传统的气功理念以及太极拳理论有着一定的相似,在下面还有更进一步的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