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懒人健康养生方法十分有效

懒人健康养生方法十分有效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经》里没有一句强调剧烈运动,或认为运动是养生的主要方法的话。但需要注意的是:主张养生需要运动,不等于说养生必须以运动为主,更不等于反对静养。如《内经》明确认为养生应“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因此,“养生”一词,从其本义来说,应该是尽量减少人体的消耗,减少消耗,就是降低新陈代谢率。

1.以静为核心 《内经》的中国传统养生的基本观点,至今仍为人们所公认。从以下引用的3段经典论述可以看出它的养生观实际上是以静养生:

(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素问·上古天真论》)。“劳而不倦”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谋生,形不得不劳,但不应该“倦”;二是反对绝对不动,其实就是动功的作用,以帮助流通气血。不能理解为剧烈运动,也不能理解为养生的主要方法。

(2)“其次有圣人者……,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

(3)“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内经》里没有一句强调剧烈运动,或认为运动是养生的主要方法的话。传统养生学《吕氏春秋》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内经》的“形劳而不倦”,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宋代陆游的“养生莫善于运动”,以及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华佗的五禽戏,到后世的各种运动,确实是主张运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主张养生需要运动,不等于说养生必须以运动为主,更不等于反对静养。如《内经》明确认为养生应“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孙思邈虽主张“小劳”,但明确提出“灯用小炷”论。陆游虽说“养生莫善于运动”,但却坚持练静功,“默观鼻端白,正气徐自还”。陆游的运动,孙思邈的“小劳”是扫地,在田间散步、捡石子等。如果把静功叫做“绝对静止”,动功,包括“小劳”之类不妨看作是一种“相对静止”。中国传统养生学和气功的“静”,不等于一般的休息,更不是指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运动能锻炼身体,道理容易明白,静止也能锻炼身体,就和人们的许多常识相违背。静功没有动作,常使人莫明其妙,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意识功夫、心理功夫,躯体的活动只是一种配合,“大道无形”,这就是气功中的入静。人们需要对它有个起码的了解。

《内经》强调“静态养生”,对后人的影响深远。

以静养生观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一方面,在我国古籍中有着极其丰富的以静养生的论述;一方面,善于直观想象的中国人,从生活实践中也领略到静养对健康也有好处,这种经验养生也流传下来了。

“养生”这个词十分诱人,它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保持健康上一种非常深刻的思想。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养”是相对于“用”而言的(尚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说)。“养”首先是不“用”。因此,“养生”一词,从其本义来说,应该是尽量减少人体的消耗,减少消耗,就是降低新陈代谢率。现代体育都是通过提高新陈代谢率来增进健康的,但过分增强代谢反而不利于健康,故现代的许多体育项目,习惯上都不归作养生。体育锻炼可分为竞技体育和保健体育,前者的特点都是运动过度。保健体育经过发展,也强调“中度运动”、“适度运动”、“轻体育”和“愉快运动”,而不是“不吃苦,不得益“。

2.寿自从容来 古往今来都是“从容者多长寿”,这些人多性格开朗,从容处世,庄子曾经一边卖着草鞋,一边坦然他对世界的看法;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就在遭贬的路上,也不忘把肉烧得有滋有味,他吟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历尽艰难,一生坎坷,可他坚持真理,处世乐观,遇事从容。他于101岁时仙逝,正是一生从容自若的心境,使他虽处逆境而长寿。

从容,即舒缓、中和、泰然、大度、恬淡之总和。从容之人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不愠不怒,不惊不惧,不暴不弃。

WHO公布的“健康老人10条标准“的第一条就是“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工作”。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上探根求源,从容之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稳定、平衡,较好地协调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经常处于一种很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因此,从容之人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到不良刺激的次数相对要少得多,气血冲和则百病难生,也是长寿的原因所在。古语云:“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长寿、高寿者可验证。

从容来自静,以“静”养生可收到多方面效果,尤其可健脑提神。在《大学》一书中,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说,入静在学习创作、定神健脑、开发智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静坐与遐想 静坐、静养与“冥思遐想“以及以意志与疾病作斗争是理想的心理疗法,也是松弛思想的一种体操。冥想时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想象绚丽的风光,壮丽的山川,辽阔的天空,灿烂的星光,沁人的花香,美妙的鸟语,有明显的健脑提神作用。

以静为主的休闲也于健康祛病大有裨益。钓鱼也是一种静坐的功夫。垂钓时需心情平静,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好处,在静的环境下垂钓,人的心脏搏动有规律,血压也稳定,对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神经衰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些患高血压或失眠的垂钓者都自我感觉良好,病情好转,诚如他们所说:“湖边垂钓胜药补,养心养性病邪除”。静养也可强身、延寿。

那些终生很少做激烈运动的人,如作家、画家、科学家、作曲家等,活到八、九十岁者不在少数。至于那些僧侣,经常坐禅入静,大多健康长寿。但不能把静养理解为不运动,而要动静结合,充分发挥静养的作用。辛弃疾说得好:“物无利弊,过则为灾”,动、静都不能太过。

4.静、静养主要在于“养心” 按中医学理论:“神”藏于心,为人体一身之主宰,有神便生,无神则死;神安者健,神昧者病。《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这一名句用现代观点分析,即排除杂念,心静神定,有助于养精蓄锐,增强免疫功能,抵御疾病的侵袭。

20世纪末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指出,人类的保健活动有三个里程碑,代表了三个养生层次,一为饮食营养;一为有氧运动;一为心理养生。目前正处于以心理养生为核心的全面养生时代,心理养生的作用将会被进一步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