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惊恐,降低免疫功能;而平静心态,尤其是愉悦心境则利于增强免疫功能,既利于抗病,也利于康复。
现代科学已从多方面证实: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全身的生理活动。不良情绪如忧虑、恐惧等就像小偷一样,偷去了你的生活兴趣,偷走了你的健康,甚至生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约有30万人死于战场,但在同一时期内、死于心脏病的却有200万人,其中有一半是忧郁和紧张引起的。
对1.5万名胃病患者的病历研究表明:每5个人中有4个不是因为生理原因而得胃病的,恐惧、忧虑、憎恨等才是得病的原因。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表明:人在悲痛时,胃黏膜变白,胃液分泌少;焦虑时胃黏膜充血,分泌多,久之会得胃溃疡。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的著名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体变成水,即“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因为“生气水”的紫色沉淀物是有毒的。可特罗博士抽取丧偶者和未丧偶者两组人的血样,发现丧偶者的免疫反应要低得多,肾上腺皮质都分泌大量的皮质激素,此激素可削弱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这是不良情绪易诱发癌症的基础。哈罗·梅彬博士研究了176位工商界负责人,发现有1/3多的人,是由于生活过度紧张而引起心脏病、溃疡和高血压的。
人要健康,防病就要征服忧郁紧张,保持平稳的心态和心境。这里,区别一下“情绪”和“心境”这两个密切相关又有区别的概念,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到平稳心态:情绪是一时的心理状态,而心境,这一精神世界的笼罩物比情绪更重要,心境是一段时期的稳定的感情和情绪,一生中使你得益最多的是心境;一生中使你倍受痛苦的也是心境。好心境使人生气勃勃,积极勤奋;坏心境使人感到泰山压顶,愁云惨雾,引发惰性。情绪持续的时间短,一个人也许上午情绪低沉,下午便会“多云转晴”,对健康的影响要小;而心境可以是1个月乃至几个月内的情绪的总和,此段时期,若好情绪占上风,则为好心境;若坏情绪占上风,则为坏心境。心境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俗语说:忧者见事而忧;喜者见事而喜。拿生气来说:宏观上的唬眉瞪眼或火冒三丈,可打乱体内许多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它可使血压升高、血糖、血黏度上升、呼吸急促、心跳、脉搏加快、神经亢奋、头脑发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使血清素与它的比例失去平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衡。生气伤肝,使肝这一“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内各种生化反应节律紊乱;伤肺,使肺内通气节律改变;严重者手足发凉、胃疼、吃不下、睡不好,甚至休克、吐血;生气还使消化道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减少,消化机能削弱;肌肉紧张使生化调节失常,以致酸中毒;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生病;甚至行为失控,导致犯罪,你看,就是这个生气,给身体及生物钟带来如此多的损伤。所以WHO提出:“为了健康,请勿激动”,“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若不得不生气,也要“生气不超过5分钟”。为了做到这些,就要对生气的危害有个明确的认识,想一想那些有修养者是怎样对待生气的。
这里有个范例可供参考:清代户部尚书阎敬铭受太监李莲英陷害,大怒之下卧病数月不起,在冷静思考中,他写下了传颂至今的《不气歌》,从此不再生气。笔者接触的许多人,在将生气时默颂《不气歌》,还真的能“止气”。《不气歌》如下: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病太可惧;诚恐因气把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白居易有句名言:“自静其身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冰心也说:“心情舒畅是我的‘长寿维生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