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国民体质研究概况

国内国民体质研究概况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国民体质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国民体质与健康的建设工作。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6年后的2013年,教育部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现实状况,再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

1.体质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强身健体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也传承了大量丰富的健体养身的文献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各族人民的身心健康,把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作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国民体质健康的政策和法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国民体质健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我国国民体质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质研究的探索阶段(1949年以前)。中国在近代外国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国民体质极度衰弱,从而倡导“强国强民,尚武救国”,并把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确立了重要地位为标志,我国许多学者对部分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主要是形态发育测量)做了一些调查,但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测试样本和指标都无法反映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特点,因此仅代表我国早期对体质研究的探索。

第二阶段:体质研究的酝酿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56年国家体委在参照苏联体育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75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2年和1990年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两次修改。在这一阶段,尽管有规模的体质测试有15次之多,共测试了40多万名学生,且学校体育也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任务,但此时并未对体质进行明确的界定,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很模糊,并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或缺乏统一组织、统一方法与要求,或测试指标太少或年龄段不齐等问题,材料难以进行比较,也无法得到代表性的国民体质特点的综合资料。但20世纪50~60年代,先后推广了广播体操、工间操、保健操等,并制定了与之相应的体育锻炼标准,其普及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

第三阶段:体质研究的发展阶段(1979—200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加强了对国民体质的研究工作。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进行了全国第一次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调查研究;1981年12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成立;1985年开展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94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在1979年对全国16省(市)大规模体质测试的基础上,于1985年、1991年和1995年由我国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对我国7~22岁学生进行了形态、素质、机能和健康等20多项指标的大规模体质调研。1997年对我国成年人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质调研。在学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基础上,分别于1990年10月颁布实施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1年5月颁布实施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2年2月颁布实施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国民体质与健康的建设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以“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调研”开始,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为契机,以扩展调研人群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并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最终以“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形式颁布实施,成为当时国民体质研究领域中较为活跃的研究方向。

第四阶段:体质研究的完善阶段(2000—2014年)。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10个部委在全国31个省市区完成了首次全年龄段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有史以来年龄最齐(3~69岁)、项目最全的国民体质调研,并在测试中增加了问卷调查,从而加快了我国国民体质研究进入完善阶段,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2002年开始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7年4月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正式命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8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6年后的2013年,教育部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现实状况,再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加符合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的要求,对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2.港台地区“体适能”研究概况

港台地区体适能(Fitness)最早是引用美国科学家提出来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是健康概念的一种延伸。“Fitness”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了英文文献中,到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香港的运动生理学界率先将这一名词翻译为“体适能”。构成体适能的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耐力、身体组合、柔软度、神经肌肉松缓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体适能因个人的需求不同分为运动体适能(sport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健康体适能(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前者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手为在竞技比赛中夺取最佳成绩所追求的体适能;后者主要包括心血管耐力、体脂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及柔韧性等素质,这是一般人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并提高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所追求的体适能。显然,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健康体适能。

台湾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健康与体质的理解完全接受了美国的观念。美国健康教育体育休闲与舞蹈学会(AAHPERD)根据体适能的观点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认为人体健康是由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情绪适能、社会适能、精神适能、文化适能5个成分的安适状态(wellbeing)所构成,这5个成分虽各自独立,但彼此相关,影响生活的品质和个体的发展。台湾地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制定了《提升学生体适能中程计划(333计划)》《体适能优异学生奖励要点》和《各级学校体育实施办法》等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与计划。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和《标准》的测试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标准》中的身体成分指标(身高/体重)、心肺功能指标(台阶实验)、坐位体前屈、肌力、耐力都是健康体适能的构成要素。因此,大力发展学生体适能是《标准》实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