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体质测试工作在高校正式推行已经超过12年,但实际参与该项工作教师的人数和积极性仍然有限,究其原因可能与体育的传统概念、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有关。
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体育的“三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术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对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对学生的体育水平及运动技术技能评价唯一体现在体育课堂考试分数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外界对体育课考试分数的质疑一直未断,有些学生为了达到升学单位对体育成绩的要求,甚至不惜向体育教师索分等这类不应有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教师多次呼吁对体育课堂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为保证体育课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应将常用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列为其考试内容之一,并始终占一定比例。进行选项课改革以来的唯专项项目评分的体育课堂考试评价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的需要。
建立统一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实施测试,有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助于弥补体育课学生体育水平评价过多考虑学习态度分的缺陷。
技术技能教育观在高校体育中并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运动的动机上还不够有力,直接导致了近年来体育与健康结合观的发展与体育教学改良。
近年来对体质测试制度的推行,以及体育与日常健康维护观的普及越来越证明了该项措施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体质健康有关概念需要更广泛普及的必要性。
1.1.1 体质含义辨析
体质是中国人对人体(个体)各项特征赋予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很多方面,而不只是单一地从运动方面,比如除了身体形态、运动机能以外,还从饮食、医理、地理等角度,如过敏性、酸性、热性、寒性等。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体质这一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人体(个体)某些相对较稳定的、长时间表现出来的生理特征的一个较为固定的看法。同时,体质这个概念体现出人们积极改造客观环境、改造自身的各种努力。比如改善饮食结构,提高饮食质量;改善运动条件,增加日常体育运动量;让新一代年轻人体形更高大、更协调、更具美感等。
1.1.2 我国科学界对体质概念的界定
百度百科里给出的中医理论的体质概念为:“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我国体育界对体质的概念定义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对体质的影响只提供了可能性,而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还有赖于后天的环境、营养、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条件等。特别是体育锻炼,它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途径。
体质的范畴包括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等方面,体质强弱就是由这些方面综合反映出来。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包括人的体格、体型、营养状况及身体成分等方面的发育水平;②人体生理功能,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即速度、力量、耐久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以及跑、跳、投、攀爬等运动能力;④心理发育水平,表现在个性、意志及感知能力等方面;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评价一个人体质的水平,应根据以上这几个方面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
遗传固然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的先天条件,对一个人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如体型、相貌、性格、机能、疾病及寿命等与遗传有关,但人体有些遗传因素,通过后天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有可能得到改善。
以上是我国科学界对体质的基本概括,并且不论是中医界,还是体育界,对人的体质都并非只看其遗传基础因素,而更注重后天的体育锻炼及医疗保健对体质的改善作用。
1.1.3 体质健康及体质健康观
体质健康,从概念来源与发展沿革上看,是指能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下所需的体力活动强度,并由此而形成的一种生理心理状态。一般按身体形态、机能状态和几项常用身体素质指标进行评价,由低到高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等几个等级。此法为国际通用。
2007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虽然已正式实施了10年,但当下一些大学生对此标准的作用仍然表示很难理解,往往难以从内心去接受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并积极改善自身。扭转这些人的固有观念正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于专业运动员或职业运动员,每天所从事的训练或比赛工作,其强度无疑特别大,要求也特别高,退役前他们通过提高自身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等来积极地维护自身的体质健康以适应工作。而我们的大学生运动员往往被动地依靠运动训练来维持身体素质,而不是积极钻研以图选择较佳的训练方式和途径来追求运动成绩,始终保证较高水准的体质健康水平。消防员或飞行员既是高危险性职业,同时也是要求有较高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的职业,他们的日常体能训练对他们工作的诠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以上例子说明,看待体质健康不应拘泥于提高那几项身体素质成绩,而是应该学会提高相关各肌群机能的方式方法并主动运用于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心肺机能、脑机能,提高工作效能,保持体质健康。
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对我们的体质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会直接作用到我们的心肺,作用到我们身体的运动器系,影响到我们的活动意愿、工作能力。比如一个在平原生活惯了的人要到高原去生活、工作3个月,如果他平时并没有一定的、系统的运动负荷保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体质跟不上),再回到平原生活时很可能他的心脏脉率会发生显著变化:比以前未去高原前每天多跳动1万次以上,并且给他的心脏造成明显的负荷,逐渐出现难以负担的症状(如心悸)等,以致后来出现离不开药物的情况。如果我们想在未来的生活中适应不同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强度,那么首先要想到的是我们的心肺是否具备了适应这种工作的节律能力,我们的体重是否被控制在较优的范围以内,我们的身体素质能力是否有效等。
以人们当前对体质的理解,其所包含的指标既有形态上的,又有生理机能上的,还有身体素质上的,这是一个综合体。身体素质指标反映人体运动机能能力,这种运动机能能力与人体生理机能能力(如肺活量),以及人体形态指标共同构成一种机体平衡。任意一种指标发生变化,其他几项都会逐渐发生变化。虽然有时候这种变化幅度微小,但仍然有其明显的生理意义。
总之,人们应该认识到体质健康需要进行日常维护活动,并在其中进一步认识自身、认识人体规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去有效应对亚健康或一些心理疾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