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规律体力活动和运动对于体质健康的益处
(1)通过改善中枢和外周的适应力而增加最大摄氧量。
(2)进行绝对次大强度活动可降低每分钟通气量。
(3)进行绝对次大强度活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5)增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
(7)增加运动时疾病症状或体征(如心绞痛、缺血性ST段压低、跛行)出现的阈值。
1.3.1.2 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
(1)降低静息收缩压/舒张压。
(2)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3)降低机体总脂肪,减少腹腔内脂肪。
(5)减少血小板黏附和凝集。
1.3.1.3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1)一级预防(如预防和干预初次发病)
1)较高的活动和体适能水平与降低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死亡率相关。
2)较高的活动和体适能水平与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脑卒中、Ⅱ型糖尿病、骨折、结肠和乳腺癌及膀胱疾病的发生率相关。
(2)二级预防[如一次心脏发病事件后的干预(预防下次发作)]
1)基于数据分析(合并交叉研究数据),心肌梗死后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性运动训练,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
2)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脏康复运动训练随机控制试验并不能减少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
1.3.1.4 其他受益
(1)减缓焦虑和抑郁。
(2)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独立生活能力。
(3)增加幸福感。
(4)增加工作、娱乐和活动能力。
(5)减少老年摔倒或因摔倒而受伤的风险。
(6)预防或缓解老年人的功能受限。
(7)增强许多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疗效。
1.3.2 几种降低较大强度运动中心脏风险发生率的方法
当我们从事非竞技类运动时,很多人只是凭感觉行事,觉得累就放慢运动速度或降低运动的强度,呼吸跟不上就停下来喘一喘,觉得好些了再继续,或者觉得疼痛即停止。一般情况下这样处理还没有太多问题。而一旦从事竞技类运动,情况则很容易失控。
虽然运动造成的不适更多地源于肢体的伤痛,但实际上运动中更大的风险来自于我们的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增多,成年人心脏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于年轻人。此外,在多数静坐少动个体参加不常进行的运动或强度较大的运动时,心肌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异常增加。运动中发生心脏猝死和心肌梗死是我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风险。
(1)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应了解运动相关事件的病理基础,从而可以对参加体力活动的儿童和成年人进行大致评估。
(2)活动的个体应了解心脏病的前驱症状,并在类似症状出现时及时获取医学治疗。
(3)高中和大学运动员应接受有专业许可的运动前筛查。
(4)健康护理机构应确认其工作人员接受过处理心脏急诊的训练,并有专门的计划及相关急救设备。
(5)运动个体应根据其不同的运动能力、日常活动水平和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
(6)个体患有确诊或可疑的心血管、肺脏或代谢性疾病,应在参加较大强度运动之前获得医疗许可。
1.3.3 运动危险类别划分
ACSM基于医学检查、体力活动/运动、运动测试和内科医生指导所提供的适当建议,提出将运动者分为三个危险类别,即低危、中危、高危。
(1)低危。低危组的个体是指没有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疾病的症状/体征或已经诊断的疾病,以及不多于1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血管事件在此人群中的危险性很低,体力活动/运动项目可在没有必要的医学检查和许可的情况下安全地进行。
(2)中危。中危组的个体是指没有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疾病的症状/体征或已经诊断的疾病,但具有两个或两上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血管事件在此人群中的危险性是增加的,尽管如此,多数中危人群可在没有必要医学检查和许可的情况下安全地参与低至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但在参与较大强度运动之前(如>60%VO2R),有必要进行医学检查和运动测试。
(3)高危。高危组的个体是指有1个或多个心血管、肺脏和(或)代谢疾病的症状/体征或已经诊断的疾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在此人群中的危险性已增加到较高程度,在参加任何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前均应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并且获得许可。
存在已知的心血管、肺脏、代谢疾病包括心脏、外周血管或脑血管疾病,COPD、哮喘、间质性肺病或囊性纤维化等。表征心血管、肺脏、代谢疾病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包括疼痛,胸部、颈、下颌、上肢或其他缺血区域的不适,休息或轻度活动时气短、眩晕或晕厥,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呼吸困难,踝部水肿,心悸或心动过速,间歇性跛行,已知的心脏杂音,正常活动出现的异常乏力或气短。CAD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静坐少动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前期等情况。
1.3.4 运动测试前评价事项
目前我们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对在校学生进行大规模运动前评价,学生的运动安全完全依赖于新生进校的体检报告,以及体育教师自身在带领众多学生运动时对他们的察颜观色。体育课上还较易把握,强度可大可小,一旦置身于体质测试竞赛中情况就变化了,有时竞争会较激烈,甚至达到极限强度。而测试现场经常缺乏医疗保障,这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作为体育运动发达国家,美国人重视运动前评价,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他们认为,在临床上,完整的运动前测试应当包括医疗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试等。我们可引以为鉴。
1.3.4.1 医疗史的内容
医疗史的内容一般包括:
(1)医学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手术及瓣膜功能不全;其他心脏手术,如左心室动脉瘤;异常节律消除术;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肺部疾病,包括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贫血和其他血液异常,如红斑狼疮;静脉炎、深静脉血栓;骨质疏松症;骨骼肌异常等。
(2)个人以往体检结果。心脏是否有咕哝音、喀啦音、奔马律及其他异常心音,是否有其他心脏和血管异常;肺部异常,如哮鸣音、水泡音、爆破音;血糖、血脂、脂蛋白异常,或其他重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高血压、水肿等。
(3)症状史。身体不适(肺部、下颌、颈部、背部、上肢等处压榨感、麻木、疼痛、沉重感、烧灼感、紧缩感、挤压感);轻度头痛;头晕眼花;暂时性视觉或语言能力丧失;一侧短暂性麻木或虚弱;呼吸短促;心率加快或心悸等。
(4)最近患病史、住院史、新近的医学诊断或外科手术史。
(5)整形外科问题,包括关节炎、关节肿大及引起步行或运动测试障碍的情况。
(6)用药史,过敏史。
(7)其他生活习惯,如喝咖啡、饮酒、抽烟,出于娱乐的需要服用违禁药物。
(8)运动史。惯常体力活动水平;运动类型、频率、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
(9)工作史。重点是当前或期望达到的身体要求,记录最高或最低限度的要求。
(10)家族史。包括心脏病史、肺部疾病、代谢性疾病、脑卒中或猝死。
1.3.4.2 运动测试前身体检查内容
(1)体重。多数情况下测体重指数、腰围和(或)身体成分(体脂百分比)是必要的。
(2)脉率和节律。
(3)静息状态下的血压:静坐位、仰卧位及站立位。
(4)肺部听诊,注意肺的各部分呼吸间是否一致。
(5)心尖搏动触诊,搏动最强点。
(6)心脏听诊,注意有无咕哝音、喀啦音、奔马音、摩擦音。
(7)颈动脉、腹部动脉、股动脉触诊及听诊。
(8)对腹部肠鸣音、肿块、内脏肥大和柔软度的评价。
(9)下肢末端的浮肿及动脉搏动的触诊和检查。
(10)是否存在肌腱瘤或皮肤黄斑瘤。
(11)与整形外科或其他限制运动测试的医学状况相关联的追踪检查。
(12)神经功能检查,包括指定的反射和认知能力。
(13)皮肤检查,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足端检查。
1.3.4.3 根据危险水平和临床评价推荐的实验室测试
(1)空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查。
(2)空腹血糖检查,尤其是年轻的超重者(BMI≥25)和一个或多个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者,高血压、糖耐量或空腹血糖异常、惯常性缺少体力活动、多囊性疾病、血管病史者。
(3)甲状腺功能检查,作为存在血脂异常的特殊筛查。
(4)对于已知或怀疑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高危),以上的检查加上相关心血管实验室测试,颈动脉和其他外周血管的超声检查,考虑检查载脂蛋白a、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LDL-C颗粒大小及数量、HDL-C亚型。
(5)对于存在或怀疑充血性心率衰竭的病人进行胸部X线检查。
(6)对于有肺部疾病的人,进行胸部X射线透视、肺功能测试、其他特殊肺部检查。
显然,这些测试内容不可能过于扩大化,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对这些测试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对于是否进行运动测试,更多地要看测试者本人对自身状态调整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年轻的大学生,那些影响其运动的绝对禁忌(如测试近期安静心电图显示严重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律失常、严重主动脉狭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已知动脉瘤撕裂、伴发热或全身疼痛的急性全身感染等),还是考虑避免运动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