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外界环境各种要素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阐述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1.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属: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实际上是五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对五脏五行的分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和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用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至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至于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4.说明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除了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归属于五行外,同时也将自然的有关事物和现象进行了归属。例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相应,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这种归类方法,不仅说明了人体内在脏腑的整体统一,而且也反映出人体与外界的协调统一。如春应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气主生发,万物滋生。人体肝气与之相应,肝气旺于春。这样就将人体肝系统和自然春木之气统一起来。从而反映出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
知识拓展
中医存废之争[8][9]
在中医发展历史中,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像曾国藩、梁启超、鲁迅、郭沫若等名人都曾经反对过中医。历史上一共有过五次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
中国历史上的五次中医存废之争
第一次:清朝晚期,洋人开始来华兴办医疗机构。洋医“技法新奇”逐渐受到追捧,对传统中医产生了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国医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引爆了第一次中医存废之争,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第二次:1912年,成立中国科学社,开始探索科学教育问题。于是,大学该不该开设中医课,成了第二次中医存废之争的基本内容。当时,北洋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第三次: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余云岫起草的废止中医案。此举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国民政府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取消废止中医的提案。
第四次: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上,人们再一次讨论起中医存废问题,最后达成了“西医中国化,中医科学化”的共识。“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成了新时期中医存废争论双方的焦点。
第五次:2006年,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并在网络上发动“取消中医”的签名,中医界人士和卫生部发言人表示明确反对,新一轮的中医存废争论又掀起波澜。
焦点
学术界和社会上所谓的中医存废之争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十年。应该说本来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成问题的问题,可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说:“我想关键是在哲学理论上出了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就是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做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把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阴阳平衡理论看成是非科学的,甚至是伪科学。”
那么,什么是东方的整体思维?讲到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老先生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他说,比如,中国人写通信地址通常是从大到小,先写国,再写省,再写什么市、什么县、什么村,最后是什么人收;而西方人写通信地址,则习惯从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再比如,买东西找零钱,国外的商店习惯先找给你分,然后是元。而我们喜欢先找整钱,从百元到十元最后是几角几分。中医的思维方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和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一样,强调一个整体的观察。
国家社科基金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科学家罗希文指出,中医学整体相关的理论是用非常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人体,这种观点不被西方所谓的正统医学承认。所以,我们中国人有责任向全世界说明真相,如果不这样的话,人类的科学发展真的要进入一个非常不科学的状态。近一百年来,中国医学为什么会遭到如此重大的打击,实际我们想起来也并不奇怪,历史上中国战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心没有了,认为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但是以医学为代表的情况正好相反。现在我们保留下来的不能被西方医学彻底压倒的中医学,是因为它科学,所以它才不能被伪科学打倒,这是真理。
过去一般人常常认为,中医就是个医学问题,中国哲学家为什么要把中医归类在中国哲学里?
对此,方克立分析认为,中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黄帝内经》是中医哲学的原点,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过去有一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就是认为中国哲学主要是社会政治学、道德伦理学,中国哲学疏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很高的自然科学要素。其实中国古代的农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都归属于中国哲学的认识理念。中国哲学特有的究天人之际、看阴阳之责的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中国的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对人体身心内外关系的研究,几千年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医病延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们过去对这一块的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就是没有把老祖宗这些好东西继承下去。所以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还要扩展,不能把中医哲学这重要的一块疏忽了。
罗希文说:中国哲学主要分为儒、释、道,但这三个方面并不代表全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天人相关的生命观和相关医学,这些道理也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么一个情况之后,就应该马上做一些挽救的工作。中国哲学史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如果不把“医”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包括进去,怎么能称为哲学史?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要重新认识一下中国哲学整体的情况。
现在有人反对中医学,我把这个问题的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尤其在认识人自身方面应该说是很不成熟的。一些人提出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五千年文化的历史,这是毫无道理的。
中医学在历史上,在西医没有传到中国之前是唯一的科学;而中国人文社会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像欧洲在中世纪出现的一死就死几千万人的鼠疫等传染病,没有发生这些事情,这就证明了中医学是科学的,而不是不科学的东西。随便简单一句话讲中医不科学,就是不懂这一块,或者说这是缺乏研究的人的狂言。
“回想我们自己的爷爷,我们爷爷的爷爷是靠什么维持健康的呢?是怎么治病的呢?就是靠中医。这是不能够忘本的;忘本忘到说中医不科学这么一个程度,这是不对的。怎么不科学?咱们的实践就证明了它是科学的。”任继愈先生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地位蒸蒸日上,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日新月异,这是世界上的奇迹。随着国势的增强,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要跟进,要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不要老跟着外国人跑。
任继愈说,研究中医,我们守土有责,这个科学的领地不能轻易放弃。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兴亡的问题,这是一个民族能不能继续前进的问题,说大了是大事儿,说小了也是小事儿。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华民族自信心,发现我们民族的优点,发扬它的优点,同时对反对的意见我们要了解它。文化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规律,应该遵守这个规律。对中医的研究要从理论上跟上去。要了解西医,同时要发展自己。
罗希文说,一百多年以来由于中国受到帝国主义侵略,造成了中国的学问全面溃败,才有了今天的这个状态。现在我们应该还历史本来面貌,我们不能眼看着中国文化全面衰落,要有所作为,最起码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重视这些问题。
思考题?
1.阴阳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2.五行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阴阳、五行学说在养生领域的应用涵义是什么?
【注释】
[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2]《尚书·正义》
[3]《素问·五行运大论》
[4]《素问·至真要大论》
[5]《素问·天元纪大论》
[6]同②
[7]《素问·五常政大论》
[8]改编自:《中国历史上的中医存废之争》http://news.21cn.com/social/2010/09/14/7823387.shtml
[9]改编自:《哲学界著名学者:聚焦中医存废之争》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xuejiedongtai/20070225/07003353739.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