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随意的运动取决于躯体神经系统。人体所有的自律性功能是由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控制的。植物神经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内脏,其中包括膈肌运动、心脏跳动与肠蠕动。
1.膈肌运动
膈肌运动是呼吸机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动作,但这种重复性动作对内脏的影响却一直被生理学家忽视。膈肌一天上下起伏大约22000个循环,每次循环都会对肺脏与腹腔内脏器官产生推挤或拉升的作用。躯干内有所谓的胸膜腔与腹膜腔,这两个体腔虽然在解剖上呈封闭状态,但由于彼此十分接近,使得两者产生了结构上的相关性。尽管这两个体腔被膈肌分隔,但也借着膈肌产生功能上的相关性。整个膈肌犹如置于由体腔构成的活塞中,不断的被上推与下压。在吸气阶段,膈肌下降用以舒张胸腔并将腹腔往下压。请注意,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简化的形容方式,因为人体与躯干并不是一个规则且坚硬的铁筒,膈肌表面也不像活塞表面是平的。
当膈肌往下降时,胸内压会下降(低于体外压力),于是空气就顺着压力差从气管与细支气管进入肺泡,最后整个胸腔的体积增大。
当膈肌下降时,整个腹腔的体积是无法被压缩的,即使是各个脏器间的残余空隙也非常的小。于是,为了适应下压的膈肌,整个腹腔筒只好以变形的方式加以对应。从结构上来看,腹腔筒的后方与下方分别由较为坚硬的脊椎与骨盆构成,膈肌下压所产生的应力虽然无法改变这些结构,但却足以向前推挤由肌肉与结缔组织组成腹腔壁。于是,介于上方膈肌与下方骨盆之间无法增加的容积,只能借助增加腹腔前后径的方式加以弥补。
吸气与呼气之间,膈肌持续性的上升与下压动作,让腹腔壁产生反复的变形,如此会迫使腹内脏器之间不断的滑动与摩擦。虽然膈肌下降所产生的下压力量是垂直的,但这个应力却在前腹腔壁形成一股水平方向的合力(参阅第三章)。明白了这些应力的走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呼吸过程中每个脏器相对运动的方向。这些应力的机制十分复杂,因为两脏器间的互动并不是在平整的接触面上进行。准确地说这些往上、往下、斜行或环形的应力,会被回推或回弹完全取决周围骨骼与软组织结构的相对位置与关系。切记脏器的不规则外观使其无法只在单一平面上运动,即脏器运动方向包含了矢状面、冠状面与水平面等三个方向。
虽然脏器能动律属被动性质,但却真实存在,甚至其活动度大小也极其重要。不要忘了,膈肌一天往返近22000次。因此,对于那些被膈肌运动所影响的结构来说,即使是压力上的极小差异,但在高速且大量的活塞动作影响下,一样会产生破坏作用,引起病理性变化。
2.心律
心跳每天近 120000次,这个节律运动直接影响了肺脏、食道、纵隔与膈肌。随着心跳节奏,膈肌将心跳的力量传递到腹腔。血液被压离心脏,经由动脉网传送至更远处的脏器微血管。因此,再小的变化,在每天近 120000次的推压之下,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使脏器朝着病理性变化的方向演变。
3.蠕动
看似缓慢的蠕动其实是由持续且巨大的收缩波所构成,这些蕴含动能的蠕动波不断地扰动脏器内的物质并促进其循环。蠕动主要与中空性的器官有关(如胃、肠)且受神经性、化学性与激素的作用因子调控。对脏器能动性来说,其贡献程度远不如心跳与膈肌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