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铁蓄积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铁蓄积与骨质疏松性骨折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轻微力量即可导致老年女性骨折的一种脆性骨折。Kanis等报道,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女性发生率为50%,男性为20%。因此,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铁蓄积相关性研究十分必要,且有临床实际意义。近几年的研究逐渐认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铁蓄积现象显著,铁蓄积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显著。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那么降低铁蓄积对骨质疏松症有无相关影响?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轻微力量即可导致老年女性骨折的一种脆性骨折。这类骨折同时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常为高龄女性,临床治疗与一般创伤骨折不完全相同,很多环节会出现棘手的临床问题。因此,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各类相关的影响因素,对临床中更好地采取针对性诊疗、个体化诊疗颇为有益。

7.1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存在铁蓄积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个类型(Ⅰ型),由于女性的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也常归类到绝经后骨质疏松,所以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相关骨折发病率均远高于男性。Kanis等报道,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女性发生率为50%,男性为20%。因此,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铁蓄积相关性研究十分必要,且有临床实际意义。

近几年的研究逐渐认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铁蓄积现象显著,铁蓄积与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显著。一项针对75岁以上和45岁以下两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①血清铁蛋白值,75岁以上组显著高于45岁以下组;②髋部和腰椎骨密度T值,75岁以上组显著低于正常值,而45岁以下组均正常。研究认为,绝经后(高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同时还存在铁蓄积。一项回顾分析76例(55~93岁)绝经后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显示:该组血清铁蛋白平均值为(230±146)g/L,高于正常范围;骨密度平均T值为(-2.0±1.1)SD(股骨颈)和(-2.1±1.2)SD(腰椎),均低于正常范围。进一步将临床数据按照铁蛋白值分两组(正常组和升高组),运用Pearson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偏相关方法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统计结果:绝经后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程度)与铁蛋白(铁蓄积程度)相关,铁蛋白增加是骨折的一个独立相关因素。一项回顾研究针对156例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均行关节置换)患者股骨头骨铁含量进行分析,这组资料患者年龄平均(72.40±8.97)岁,按年龄分5组(≤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90岁组、≥91岁组),对所有术后留取的股骨头进行骨铁含量检测,每例股骨头均对应骨密度值、血清铁蛋白值、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值、Ⅰ型胶原C端肽B降解产物值;将骨铁、铁蛋白、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年龄、体重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髋部和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铁含量和血清铁蛋白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骨铁和血清铁蛋白与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骨铁含量增加是绝经后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下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7.2 降低铁蓄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那么降低铁蓄积对骨质疏松症有无相关影响?目前,有许多实验研究提示降低铁蓄积对提高骨量有积极作用。①给予去势大鼠(OVX模型)口服“铁螯合剂(DoTTPA)”干预,8周后检测结果显示:DoTTPA可以降低体内铁水平,并且显著缓解骨吸收对骨微结构的破坏。②铁调素干预去势大鼠后,骨代谢指标可显著提高。③临床常用的降铁药——甲磺酸去铁胺(DFO)对大鼠胫骨骨缺损模型干预后,可显著促进骨缺损的愈合。④当斑马鱼饲养的水环境中增加实验剂量铁剂,鱼的骨形成指标、骨量可显著抑制;当水中再加入DFO,受抑制的骨代谢指标又显著恢复,实验提示降铁方法可以改善与铁相关的骨代谢异常。⑤最新报告的“骨形成与血管形成可通过骨内特殊血管亚型相偶联”研究提示,实验用降铁药——DF0具有促进骨形成的显著作用。上述实验研究逐渐统一了如下观点:降低铁蓄积方法可以减少活性氧的产生、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而激活受体1辅助活化因子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细胞骨架重构活性,降低骨吸收能力,改善骨小梁显微结构。

总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了解相关的新观点、新方法非常必要。

(汪天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