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铁蓄积即遗传性血色病,是由于铁代谢相关基因异常所致。铁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种疾病,关于铁代谢与人体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近几年方兴未艾,特别是有许多研究开始认识到骨代谢紊乱所致的骨骼系统疾患也与铁代谢相关。
1.1 髋部疾患
2005年,南非学者Schnitzler等研究非洲黑人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与铁超载(iron overload)、酗酒、坏血病的相关性。该研究将50个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髂嵴骨组织和血清生化指标作为骨质疏松指标,将铁超载、酗酒、坏血病作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体内铁标记物呈现高水平,铁标记物包括骨髓中的铁金属沉着物(P<0.0001)、骨组织非亚铁血红素的含量(P=0.012)、血清铁蛋白(P=0.017);同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骨体积和骨小梁的数目明显减少,骨小梁的分离程度明显增高(P<0.0005),骨体积(volume of osteoid)、骨表面(surface of osteoid)和类骨质的厚度(thick-ness of osteoid)明显变小,骨表面腐蚀程度(eroded surface)变大(P<0.0001)。另外在该研究中,88%的FNF患者有铁超载,铁超载的标记物与股骨颈骨折患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结合另外几项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结论:坏血病、铁超载、酗酒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出现的骨质疏松情况依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同年,法国学者Rollot等对血色素沉着病(HC)患者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HAO)的情况进行了病因学研究。在以往,血色素沉着病最常见的骨关节并发症包括软骨钙沉着、慢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而不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但在Rollot的研究中发现,血色素沉着病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关系密切,且研究还认为其主要原因与患者中存在铁超载有关,因此Rollot认为铁超载可导致FHAO。在HC患者中,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病基因(HFE)的C282 Y片段上发生了基因突变,虽然HFE基因是HC主要的遗传基因,但同时它所编码的蛋白可以与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g receptor,TFR)、微球蛋白相互作用,使体内细胞对铁的摄取、对铁转运调控及对细胞内铁稳态维持产生影响,导致肝脏、心脏、胰腺及其他内分泌器官的铁沉积增多,形成体内铁超载。
1.2 骨质疏松
2004年,Voskaridou等对成年地中海贫血症(TM)患者骨质疏松症指标与骨髓腔扩张、内分泌、铁超载和相关遗传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TM患者在细胞水平上出现骨母细胞功能的减退,同时还伴有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从而导致临床上的骨髓腔扩张,骨质疏松症出现;另外研究还发现,核因子-κB的受体活化物RANK/RANKL/骨保护素(OPG)途径是破骨细胞增殖和激活的最终优势途径。这条途径的发现使得TM伴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了新的解释。在遗传因子方面的研究发现,COLIA 1基因变化对这些患者骨量减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COLIA 1基因参与编码的Ⅰ型胶原是骨基质中最主要的蛋白质,该基因多态性的“s”等位基因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所以TM患者COLIA 1基因发生变异会引起骨基质中Ⅰ型胶原异常,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铁超载方面的研究发现,由于体内铁离子过多减慢了类骨质的成熟,同时又抑制了局部的骨矿化,从而导致了患者体内局部骨软化并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泰国学者2003年对儿童和青少年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的骨组织计量学、血生化指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分别对17名患者的髂嵴进行骨髓穿刺分析,并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进行骨密度(BMD)测量。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骨骼生长迟缓,骨龄延迟,骨密度显著降低。骨组织形态分析显示,类骨质厚度增加,类骨质成熟时间和骨矿化时间延长;同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降低;在骨矿化周围和类骨质表面发现有铁沉着物;在局部类骨质增厚周围也发现了铁沉着物。这项研究表明,骨中铁沉着物的增多和血液中IGF水平降低都会减慢骨生成的速度。另外,铁与骨代谢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一种定性的方式,显著提高了疑难血色病的确诊率。
(王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