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改变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雌激素有拮抗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可减少骨钙的吸收。绝经期妇女骨钙丢失增加主要与雌激素缺乏有关。因各种原因切除卵巢的妇女,其身体各部位骨容量均明显低于有正常月经的同年龄妇女。绝经期后的妇女补充雌激素,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男子骨质疏松的发生也与内分泌的改变有关。研究表明,睾丸酮缺乏可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减少降钙素分泌,并使有活性的维生素D合成受损。约30 %的骨质疏松男性患者有性功能减退,且常出现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糖尿病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是在糖尿病发病5年之后,因此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此外,对某些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也不能忽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使用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考的松)等药后,易发生肋骨、椎骨与长骨末端的骨折,其发生率为8%~18%,且骨钙丢失程度及骨折发生率与激素用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这些激素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肾脏排钙,从而造成低血钙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破骨细胞对骨吸收增加,造成骨质疏松。对于这种骨质疏松,理论上讲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就可以减少骨钙的丢失,但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可出现持续性尿钙增加,此时再补充钙剂可增加尿钙的含量,使肾钙化的发生率增高。所以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高尿钙期,应加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每日25~50毫克,以减少尿钙排泄,在12~18个月后尿钙恢复正常时,方可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并每1~2个月检测一次血钙、尿钙的含量。
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可刺激肝细胞线粒体氧化酶,促进维生素D代谢,使血中有活性的维生素D减少,从而影响钙磷代谢。它们还抑制维生素D对肠道钙吸收的促进作用,直接抑制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作用的反应。因此,长期应用抗癫痢药的患者,应定期测血钙、磷,尽早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另外,长期应用轻泻剂、含铝的抗酸剂,可抑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也可影响骨质,因此必须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